日本躺平与质量崩坏

日本制造曾经以质量好著称,但这是60年代以后的事了。

日本制造一度是价廉质劣的代名词,貌似新潮细巧,实际上一用就坏,和80年代的中国伪劣产品是一个意思,只是早了30-40年。

60年代时,日本制造以索尼电子和丰田汽车为领头雁,开始了质量革命。在韩国制造和中国制造崛起之前,日本制造保持了价廉质优的声誉。尼康相机、精工舍手表更是直击精密机械,创造了“日本价格、德国质量”的奇迹。

今天,日本制造已经是高质量的代名词了,尽管价格低廉的的声誉不再,谁也卷不过中国制造的价格。

但是,日本质量正在崩坏之中。

继丰田汽车、雅马哈发动机之后,日本国土交通省6月6日对铃木公司总部进行了检查。马自达、本田也将面临类似检查。日本官方称,丰田、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铃木这五家车企的38种车型存在认证违规问题。

汽车产业是日本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车企丑闻对日本经济影响不容忽视。丰田、马自达、雅马哈的六种车型出货已经叫停。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估算,如果停止出货4个月,日本GDP将减少约984亿日元(约6.3亿美元)。如果考虑对关联产业造成的损失,日本GDP预计将减少约2441亿日元(约15.6亿美元)。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与日本小型车辆协会最新统计,截至5月,日本新车销售量已经连续第五个月同比下降。

当前日本经济复苏前景并不乐观。一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0.5%,按年率计算降幅为2.0%,继去年第四季度转正后再次出现负增长,降幅之大超出市场预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的预测,2024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预计为0.9%,仅为2023年的一半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这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日本制造业企业屡传违规、造假和质量安全丑闻。2023年3月,丰田集团旗下的丰田自动织机公司就被发现在叉车发动机尾气测试中存在数据造假问题。年底,日本大发工业公司被发现存在174项违规操作,被迫暂停其在国内外所有正在生产的车型出货。

2024年4月,生产喷气发动机、核能发电设备的石川岛播磨重工(IHI)宣布,其子公司IHI原动机曾篡改船舶和陆地用发动机的燃油数据,涉及的发动机数量达4361台。

知名肠胃药“正露丸”的生产商极东公司被曝因产品有效成分不足,连续篡改药品试验数据长达30年。另一家知名药企小林制药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也导致多位消费者健康受损。

日本制造怎么了?工匠精神哪里去了?

从90年代开始,日本经历了痛苦的“失去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正在直奔“失去的四十年”。老实说,谁都不知道“日本的失去”什么时候能停下来,恢复活力。

日本复兴的阻力与老龄化同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日本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对已有的产品和技术精益求精,这是内向的。日本制造曾经也充满了创新,但常常是是欧美技术路线的延伸。换句话说,是遗传型的创新,不是突变型的创新。比如说,索尼的袖珍无线电是创新的,但在技术渊源上与二战时代开始的军用无线电手持通信是同源的,电子管进化到晶体管甚至小规模集成电路只是原有技术的自然延伸。丰田和本田的汽车发动机率先大规模采用overhead camshaft而不是更加传统的pushrod,还有燃油喷射,也是内燃机技术的自然延伸,并非源头性的原创。

在基本技术路线走到边际效应递减阶段,日本式的工匠精神越来越事倍功半,不够用了。同时,年功制的职场文化在“以我为主”的自我精进年代是够用的,但在激烈、快速迭代的外来竞争面前,就显得不合时宜。老态龙钟、论资排辈的职场文化压制了年轻人的上进心,使得老龄化和躺平化从两个方向夹击日本的职场,使得日本制造在创新和进步方面进一步落后于时代。

公司前景暗淡意味着职场前途暗淡,意味着敬业精神消退,意味着工匠精神不再,意味着质量下滑、数据造假、以次充好的问题都来了。换句话说,这是商场上的士气垮了带来的兵败如山倒。

也就是说,只要日本复兴问题不解决,日本质量正在成为体制问题、长期问题,而不仅仅暂时现象。但日本质量与日本复兴又是互哺的,一兴俱兴,一损俱损。萎靡不振的日本将遇到更大的人口问题,谁愿意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急于成家生子呢?

日本躺平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来就是连体双胞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