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国冲击

第一次中国冲击是2001年中国入世,随后的中国低端消费品像海啸一样席卷世界。美国声称,这使得美国失去了200万工作岗位。美国没有声称的是,这期间美国人生活水准极大提高正是得益于中国制造吸收了原材料和能源涨价、压低了欧美通胀。

现在,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包括插混)和信息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制造席卷而来,欧美制造业的“自留地”日渐不保。而且中国制造的极端内卷造成极端降本增效,使得“能躺赚绝不站起”的欧美制造业无所适从。“不是我们无能,而是敌人太厉害了。”

据说欧美对中国的第二次冲击有两个看法:

前摩根斯坦利亚洲主管斯蒂芬·罗奇认为拜登的保护主义态势是“历史性的错误……拜登正在进一步深陷一场对华贸易的新‘永久战争’“。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保罗·克鲁格曼则认为中国经济政策不可持续,中国不愿意增加消费,而世界无法消化、也不会接受中国想要出口的一切

必须说,罗奇的声音在欧美是少数派,克鲁格曼的声音得到耶伦和欧盟的支持,并以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体现出来。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信息技术的产能超过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在全球化的现在,产能是否过剩不以国境为界,这事不用多说了。西方对于中国不愿增加消费的指责没有道理。量入为出是经济学基本原则,也是居家度日的本分,适度超前消费还是以量入为出为基点的,关键词是“适度”,而不是“超前”。中国人已经消费了中国人能负担的东西,中国人拒绝寅吃卯粮。政府大撒钱从来就不是好主意,西方已经踩过的坑中国更是没必要去再踩一遍。至于用激进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刺激经济,日本的先例中国从90年代看到现在,以为中国那么傻?

西方的焦虑其实更多的是政治的,真正的中国冲击来自对自由民主神教的冲击。

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中国人曾经“对意识形态无感”,实际上意识形态还真是“纲举目张”里的纲。自由民主神教是西方政治的基础,也是西方自信的本源。

中国崛起意味着一条全新发展道路,在很多地方还更加适合广大不发达国家和地区。

这不危及西方,但对西方的冲击不亚于一神教被迫接受还有另一个上帝,以及随之丧失的文化优越感。谁都需要自我感觉良好,对养尊处优的人更加重要。这是小院高墙都挡不住的,因为西方无法不看墙外正在激变的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冲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