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新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00

(6月12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在“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致辞。道中华平台提供,民族画报社记者 赵利摄)

1)6月的新疆,雪山即将完全消融,草原进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今天的新疆,是很多中国人都想去亲自走一走、看一看的旅游胜地,也是美西方一些人恶意抹黑中国、散布虚假信息的重要话题。

2)近年来,美西方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一直在散布诸如“新疆存在强制劳动”等谎言,用以挑拨新疆的民族关系、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打击新疆的出口。还有一些人则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将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分离开甚至对立起来,把新疆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描述成“被同化”。

3)对于前一种政治性谣言,我们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对于后一种文化领域内的涉疆错误言论,我们同样需要谨慎甄别、加以批判。这对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6月12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和喀什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在新疆喀什举行。本次论坛围绕中央民族大学考古队在喀什地区发掘的中国最西端的古代大型地面佛教寺院——莫尔寺遗址的考古成果,旨在以考古、历史领域的国际交流,推动新疆历史人文的多元一体研究,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在论坛上致辞。在致辞中,潘岳用大量的历史、文化和考古等证据,对上述文化领域内的涉疆错误言论进行了批驳,讲清楚了为什么新疆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潘岳的致辞兼具学理上的严谨性和沟通中的趣味性,从一个更宏大、更广阔的视角,明确了新疆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上的定位,同时,也在讲好“新疆故事”方面建立了新的叙事体系。建议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都去读一读致辞的原文。(《潘岳:多元一体在新疆》)

5)新疆历来是多元文化荟萃、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除了大量的佛教遗址外,拜火教、景教、摩尼教等遗址和遗迹也很多。这些古代文化与后来传入的伊斯兰文化交融成新疆多元宗教文化。但是,新疆文化并非只有多元,它更有一体,这个一体就是“中华文化”。

6)针对国际上有一种“将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分离开甚至对立起来”的不真实叙事,潘岳强调,大量的考古实证告诉我们,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石器时期,源自黄河流域的彩陶文化经甘青地区就已传至天山南北;玉是中国独特文化,象征着国家权力与礼乐典仪,而产自新疆的和田玉在中原的仰韶、龙山、齐家、殷墟等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两千年前汉朝对新疆行使管辖权之前,昆仑山西王母的神话就早已成为中国神话体系的核心之一。新疆出土了汉、晋、南北朝、唐、宋、元大量儒家文化遗存,如南疆楼兰古城、尼雅遗址、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诗经》《尚书》《春秋》《左传》《论语》《礼记》《孝经》等儒学典籍残卷,更反映出中华文化在新疆开花结果的史实。

7)针对国际上把新疆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描述成“被同化”这样一种违背事实的叙事体系,潘岳认为,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无知。因为西域人民自古以来也同是中华文化的共同创造者。例如,中国著名农书《农桑撮要》是高昌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所著。汉传佛教的《金刚经》等多部典籍,是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所翻译,他创造的“慈悲”、“世界”、“觉悟”、“苦海”、“爱河”等词汇成为今天汉语中的常用词;再比如元代畏兀儿人廉希宪是忽必烈的宰相兼儒学大师,力推中华文化,今天北京高校云集的魏公村,就是以廉希宪的魏国公封号命名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是由包括西域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

8)为什么新疆与中国其他地区能够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其基础就是新疆与中国其他地区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深度交融。帕米尔高原与河西走廊的地理态势,是西域经济向东融合的重要因素。西域与中原的经济结构互补共生,正因为古代西域与中原大市场实现了高度连接,才使西域具备沟通欧亚大陆的能力。西域与中原先民在共同开辟的这条古丝路上兴起了一座座贸易城市,喀什正是其中耀眼明珠。新疆与中原最终同属于一个政治共同体,正是以上经济、社会、文化共同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9)说多彩的新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会减少新疆文化本身的多元特色。按照西方“多元主义”思路,多元和一体总是有些矛盾,但是,中国哲学总能使多元与一体、相互矛盾的事物辩证统一,最终可以实现多元融成一体,一体反哺多元。

10)潘岳在致辞的最后指出,作为多元文明交融荟萃之地,历史的新疆与未来的新疆,必会坚持多元一体道路,建设更加安全和谐的新疆;必会更好地发挥枢纽作用,联结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必会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必会更好地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以丰富发展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因此,新疆不仅仅是中国的新疆,也是世界的新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