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词,林夕在这个老头面前只是个弟弟

来源 | 摇滚客

500

前几天看到了一篇讨论关于方文山词作水平的文章,很多朋友都提到了两个人的名字:

林夕和黄伟文。

想让摇滚客聊聊他们。

500

林夕原名梁伟文。

在港乐词坛中,这“两个伟文”的成就,让所有后来者望其项背。

黄伟文作为港乐盛世的尾声才开始崭露头角的填词人,与陈奕迅同年出道,大略可以称为港乐体系中培养出的最后一位上佳词人。

他的粤语歌词巧思不断,更亲民化,偶有警句,令人拍案。

林夕(梁伟文)出道比另一个伟文早十年,作品也被太多人熟知,他作的几千首歌词几乎覆盖了我们现在经常循环的半数以上歌曲,同时经典频出,不胜枚举。

相较于黄伟文,他的国语歌词更为出色,受众更广。歌词中深挖的情绪,也多令人反复思索,戒之不掉。

这两位词人的作品,大多数出现在港乐盛世的中后期,经过港乐发展阶段无数音乐人的努力和洗练,也佐证了港乐市场和文化气候的选择。

而今天我想说的,却是可以称为开创港乐盛世的人。

港乐的辉煌,由他和他们一代人所开启。

500

林夕在《林夕字传2》中,《难念的经》后作注,摘录以下:

“天龙八部是我金庸中的最爱。这是我在长途飞机的餐桌上完事的,邻座爱人也蔚为奇观。一写佛,我便如有佛助。我亲爱的肥仔如父,但愿此作没有失礼你的《万水千山纵横》。”

以他徒弟林若宁的话,林夕将这位“肥仔”奉为神灵,更视其“如父”。

此“肥仔”正是黄霑。(有的地方写成黄沾)

《万水千山纵横》是他的代表作。

500

500

中国古代文学会反复出现提倡“复古”这一现象,其中尤其以诗文方向“复古”说法最多。

《诗三百》与《楚辞》在奠定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基调之后,后人的创作总会在两者间寻求出路。然而在创作手法上,伴随当时时代的状态,有时就会出现偏颇的情况;

比如魏晋时期有“建安风骨”志在千里的凛然气魄,但南北朝就出现了宫体诗词藻靡丽,伤于轻靡;

又如陈子昂一首“前不见古人”初显气象,重振诗魂气魄,然而盛唐一过匆匆百年,散文骈俪化,内容却逐渐空虚,迫使韩愈发起“古文运动”;

宋时初期有西昆诗体堆砌典故,杂凑成章,之后才有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

文学发展总是在简练气魄和堆砌词藻中曲折前行。

以这种现象的往复出现,反观黄霑所处时代,在他之前,香港音乐文化贫瘠,难有自我产出。

而黄霑的词作,恰在此时港乐文化的转折。他的词作开启了港乐接下来几十年的恢弘气象。

500

上文提到的《万水千山纵横》,是1982年电视剧《天龙八部》所做的两首主题曲其中之一,由曲作者顾嘉辉和词作者黄霑合作完成。

从这一首词就可以领略黄霑作词的创作手法和豪情气魄。

万水千山纵横

岂惧风急雨翻

豪气吞吐风雷

饮下霜杯雪盏

独闯高峰远滩

人生几多个关

……

《万水千山纵横》以六字句起笔,前六句韵脚奇偶相生,表现主人公乔峰吞风雷饮雪盏,仍独闯难关,不畏苦难。

中间一句突转十三字长句,加快音节,却笑他人以胡汉论英雄。兀、傲、凄、壮,种种情绪都在此句中一应俱全的完美表现,更加凸显豪气不减的雄浑气势。以此拗句为上片作结,寥寥数笔已然勾勒出乔峰的英雄气概。

然而下片转折,英雄也有儿女情长,六五句式描画出乔峰心醉朱颜,然而如之奈何,消逝烟雨间。最后四句,转为三字句,凭谁忆,别万山,不再返。三字句的连续使用,也易造成余音袅袅,情丝婉转,缠绵不绝之情状。

如此统观这首歌词,就会发现,六字句奇偶交叠,三字句重复都是常见的宋词结构。

黄霑另一首更著名的是《男儿当自强》,“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又有句句对仗的诗体写法。

可用四个字形容:锐不可当。

500

与此相近的,《上海滩》中“淘尽了世间事,滔滔一片潮流”,还有最为经典的《沧海一声笑》,也同样多用三五句读,却极尽洒脱风流。这一声笑之后,江湖还有谁能如此笑傲。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会提到林夕评价黄霑的那句“文言入词,如同走钢丝”的评论。

黄霑以诗词结构填入歌词,音节,句读长短,韵脚的布置都需极为合理,才能和文词气魄相呼应。

而他的才情卓越,恰能很好的整合句读,又使词作整体的情况纵横捭阖,闻之令人心摇神往,唱之令人气壮山河。 

500

然而要是说黄霑词作皆是豪迈之语,雄浑之言,也不尽然。

一代词宗写情爱婉转同样深入人心,用近白话的方式创作的歌词,更让人难以忘怀。

前文提到《天龙八部》中的另一首主题曲《两忘烟水间》就是兼得侠骨柔情的创作。

再听这首歌的时候,关正杰的男声相对低沉,女声相反更为突出。一声哀婉叹息,风中化为唏嘘句。

同样在徐克的电影《青蛇》的主题曲创作中,黄霑兼顾词曲,一首《流光飞舞》由陈淑桦演绎的惟妙惟肖。

其中经典名句“与有情人,做快乐事,未问是劫是缘。”同样诉尽衷肠,而大多年轻的朋友仍不知出处。

该首歌的其它词句,也同样精彩,秋意半冷半暖,盈盈笑眼千千,以冰清吻面,抱一身春雨绵绵。句句都以流光,黄叶,春雨作引,彷佛情不知落于何处,而最后句句都是在写主人公眼中的你。

流光飞舞,陈淑桦 - 爱的进行式

500

相比与以上两首文言入词的歌曲,《射雕英雄传》主题曲《世间始终你好》则表述更为直白。

“世间始终你好”就是对黄蓉和郭靖,这两位金庸先生笔下受众最广的男女主角,两情相悦两情相依的最好体现。

如果选择繁复曲折的表达,反而让极为熟知这两位人物的人们难以接受。

这里还要不得不提到《倩女幽魂》的词作,这首由张国荣演唱的主题曲,词曲俱佳,朗朗上口。

500

而仔细体会,会发现这首歌黄霑在词曲创作时,都极具特色。作曲时,以飘渺和灵气开端,契合电影主题,氛围就与小倩的角色相辅相成。

而作词就更为考究,如果满篇词作仍继续言鬼,难免沦为阴气过重的作品。

“快乐少年郎”走“似梦如幻”的人生路,“找痴痴梦幻中心爱”,就与采臣小倩的相遇极为贴近。

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500

相信除了词体创作手法,表现力兼具侠骨柔情之外,谈论一首歌词的好坏,更应该从当时的环境和对整个时代的影响来说。

黄霑的《狮子山下》几乎表达了当时所有香港人的心声,人人都会唱。在当时香港百废待兴的时代背景下,香港人更希望在奋斗中“欢乐多于唏嘘”。而放之于任何希望意识形态向上,而人们却仍被生活所迫的社会,这首歌都同样适合。

与此类似的,还有这样一首,《我的中国心》中“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正恰如其分的表达了这种纯粹的爱,直抵人心,让人热血沸腾。

这也是黄霑之作。

如果仅仅从作词角度来讲述黄霑一生的成就,相信很多人都会不解。黄霑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和符号,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的全面性不可替代。

“大乐必易,大音稀声。”吴梅在《词学通论》中音律一节,详尽的描述了古音“宫商角徵羽”五音与诸多曲调的变化,诸如黄钟大吕等等。

500

黄霑大多曲作更胜词作,就像《沧海一声笑》。倒置五音,大乐必易。在几经易稿之后,终于成就经典。

而很多前文提到的经典歌曲,《男儿当自强》、《倩女幽魂》、《黎明不要来》作曲也都出自黄霑。

黄霑开创了香港乐坛的盛世,也见证了盛景气象,他的词曲才华影响甚远。

同样,关于他的趣事现在想来也让人乐不可支。就像在学校期间和李小龙约架,被爆揍;

或是和另外两个才子主持的今夜不设防,对众多明星的调侃;

又或是对诸多后辈的点名批评,但在批评之后,像刘德华,林夕等又对他推崇备至,想来这些都是因为他的真性情。

500

港乐盛世的衰落,或多或少也在黄霑的意料之中,当时香港乐坛的诸多问题,在袁蕾对他进行采访时,关于香港乐坛青黄不接,创作人吃老本,选秀作弊,公司涉黑等问题都回答详尽。

“其实人间尽耳聋”,我相信这是他对自己和他的好友一同打拼出来的辉煌世界即将衰落最为无奈的叹息。

他们对港乐盛世的情感,就像是所有匠人对自己精心打造的艺术品最为深切的爱。

晚年他所写的博士论文,无人敢审的《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洋洋洒洒十五万字,也正是他一生情之所系。

500

现在华语乐坛也面临着词曲创作匮乏,内容空洞,作词堆砌,作曲抄袭的现象,但是我相信黄霑在采访中说的话,总会有真正有才华的人出现。

“有才华是压不住的,世界上没有怀才不遇。”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策划:滚君

作者:马雨笙

排版:滚君

点击「摇滚客」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