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莫迪的一场大考

没有哪一场考试,重要到能决定人的一生。

若推及印度的大选和印度的国运,是否也大抵如此?

6月9日,73岁的莫迪宣誓就职,成为继开国总理尼赫鲁之后,首位连任三届的印度总理。

如果选举是一场考试,莫迪和印度人民党虽然过了线,但成绩很不理想。在543个印度人民院席位中,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仅以240个席位处于领先,未获得议会过半席次(272席),失去单独组阁权。

莫迪3.0时代,因此变数重重。

政治品牌“稀释”

有分析认为,这场“对莫迪本人进行公投的选举”,显然是一次失败。莫迪选前的目标是,印人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议会的三分之二席位,这样就能修改宪法,实现“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宗教”。

如今,一切或成梦幻泡影。

500

印人党240个席位的“战绩”,不仅远低于莫迪竞选时承诺的370个席位,也未达到2019年的303个席位。而且,印人党竟在最关键的北方邦输了。

北方邦在印度人民院占有80个议席,向来为各主要政党所重视。2014年大选中,印人党在北方邦拿下了71个席位,2019年拿下了62个议席,奠定了该党的绝对优势地位。而在本次大选中,尽管印人党仍在该邦执政,莫迪也多次前往该邦造势,但印人党仅获得33个席位。  

由此开启的莫迪3.0时代,莫迪的执政地位或大不如前。

由于印人党所获议席不足半数,必须与全国民主联盟中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这些政党不仅可能在内阁部长职位的分配上“坐地起价”,还可能在具体政策制定上“讨价还价”,成为“关键的少数”,从而多方面制约莫迪的执政策略。反对党联盟在议会中拿下超过230个议席,也足以在议会中对莫迪形成有效制约。

国大党最高领导人拉胡尔·甘地手持印度宪法发表演讲,称反对党联盟阻止了印人党和莫迪获得三分之二议席,保护了印度的宪法和民主制度。他表示:“是印度的工人、农民等穷人们团结起来,挺身而出拯救了印度宪法。”  

500

在莫迪首次出任印度总理之前,印度经历了长达25年的联合执政时期。过去十年,印人党一党独大替换了多元共治格局。

十年之后,莫迪不得不回归联合执政。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的政治学家尼兰詹·瑟卡认为:“众所周知,莫迪是一位拥有绝对集中权力的领导人。‘莫迪现象’基于一种特殊的治理形式。但是这次他不得不与盟友妥协,这既不是我们认识的莫迪,也不是他所兜售的莫迪。”

印度智库观察者研究基金会的政治分析师拉希德·基德瓦伊评论道:“选举结果表明,莫迪的政治品牌已经出现稀释。”

与印人党联合组阁,恐怕也会让政治盟友们心生顾虑。毕竟,印人党在巩固权力过程中展现出“无情手段”。比如大选前,国大党遭遇了银行账户被冻结的困境,这直接影响到他们进行竞选活动的能力,“甚至无法购买火车票”。

在莫迪3.0时代,权力的游戏可能更为激烈和不可预测。哪怕是表面上合作的盟友,也不得不时刻担心,印人党过去用来巩固权力的手段可能被用来对付自己。在如此政治氛围下,执政联盟的稳定性势必成疑。

“人口红利”变味

印人党面临的挫折主要由几个因素引起:持续的物价上涨、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备受争议的征兵制度改革,以及莫迪的激进和极具分裂性的竞选策略,可能使特定地区的选民产生疏远感。

印人党在自己的传统票仓北方邦受挫,经济问题就是关键因素。一位北方邦农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大选没有再投票给印人党,是因为自己的收入和生活并没有得到莫迪选举时承诺的改善,甚至连干净的饮用水也没有。

500

莫迪执政十年,推出“税制变革”“废币改革”“总理基金”等一系列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21年,印度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在“经济奇迹”背后,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令人担忧。尽管国家经济数据“亮眼”,但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反而更困苦,被剥夺感强烈。欧洲智库“世界不平等实验室”日前发布报告称,如今“亿万富翁统治时期”的印度,较英国统治时期更不平等。截至2023年3月,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控制着全国40.1%的财富,其收入已达全国总收入的22.6%,两项数据均达到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莫迪2014年首次上任时承诺每年创造2000万个就业岗位,但目前来看,这一目标远未实现。根据孟买独立智库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印度4月份的失业率从3月份的7.4%上升至8.1%,而新冠疫情前该数字约为6%。印度十多亿人口中,约有五分之二的人不到25岁,如果他们的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站出来反对印人党并不奇怪。

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指出,失业问题预计将成为大选后印度最大的经济挑战。印度的就业困境源于经济结构的失衡,虽然金融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充满活力,但雇用人数有限,而制造业规模较小且竞争力不足,未能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印度GDP的六成由服务业贡献,而制造业占比不到两成,这种结构导致就业增长空间有限,每年新增劳动力远超新增就业岗位。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西蒙商学院院长、宏观经济学家耶尔特金指出,印度经济的特殊结构使得快速增长容易实现,但维持可持续的良性增长则面临重大挑战。

 “魔法”为何失灵

十年 ,陈奕迅

莫迪执政十年,使一度边缘化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成为主流。

在14亿印度人中,印度教人口占比高达82%。印人党选择借助宗教的力量打造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

为此,印人党秉持“印度教至上主义”,以凝聚向心力,其中不乏营造神话氛围,乃至不惜坐视仇恨与暴力。

500

莫迪的追随者,视其为印度的“传奇化身”。在竞选期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莫迪的话语就透露出这种超自然的“神之理念”:“当我母亲还在世时,我以为自己仅是普通人。她去世后,回顾我所有的经历,我深信自己是神派来的使者。”

这一神秘主义的说法,自然能够感召追随者,但同样也招来批评者。

批评者指责莫迪和印人党操纵民众,特别是对占印度人口14%的穆斯林少数民族实施了一系列歧视和分裂政策,导致约占总人口18%的非印度教徒日渐边缘化。比如,莫迪越来越多地使用反穆斯林的言论,将他们贬称为“渗透者”,并宣扬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观点,如声称穆斯林通过生育更多后代企图超越印度教徒。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裂和对抗。

分裂和对抗,甚至溢出印度境外。2023年9月,加拿大政府指认印度政府特工与加拿大公民尼贾尔(锡克教领袖)被杀之间有潜在联系,下令驱逐一名印度高级外交官。一时间,加拿大和印度的关系到了“危急时刻”。

随着“单声道”民族主义和反穆斯林路线几乎成为印人党的基本意识形态,外界曾普遍担心印度世俗主义将走向终结。不过,在印人党此次未获议会过半席位的情况下,其民族主义议程可能会受到不少限制。比如,重返全国民主联盟的泰卢固之乡党等就不赞成印人党主张的印度教优先议程。

莫迪3.0时代,恰恰在对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反思中来临了——这不是一个容易预测的时代。

真正的大考才刚刚开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