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尝试解构苏师傅的辩解逻辑

【本文由“一杯酒180”推荐,来自《日系车企造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来尝试解构苏师傅的辩解逻辑。

首先苏师傅把造假分成两类,一类是严重危害乘客生命的造假。这种苏师傅也不敢辩解。一类是非致命造假,苏师傅的辩解重点也是集中在这些造假上。

苏师傅接下来把非致命造假再进行分类

1.吹牛皮造假。我理解苏师傅的意思是,安全标准是60,企业是大于等于60,比如70(量产车),但是对外吹牛80(验证车)。如果这些是事实的话,安全肯定没问题。但是问题的重点在于,你企业卖车的时候可是按照吹牛的80卖给消费者的,但是消费者实际拿到的是70的货,这个涉及不涉及商业欺诈,以次充好?如果涉及,那苏师傅这种辩解的性质是否就跟马铁那期只说美国铁路如何效率高,却决口不提是以安全生产为代价的性质一样。如果不涉及,那就说明这种行为是涉及整个行业的顽疾,进一步讨论的话,是否要全行业整顿。

日本车在中国减配,还要加价提车是出了名的。难道在苏师傅眼里,只有涉及生命安全的造假,才能名正言顺的立正挨打,吹牛皮被人戳穿了就可以轻轻放下?要知道,苏师傅刚刚不久前写的文章斥责秦L“虚标”作假,这反差大家都看得到。现在的环境,不论是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还是世界竞争的格局,就是存量博弈。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日本作为产业对手,统一道路上的潜在敌人,再加上历史上的没有被彻底清算的恩怨,你自己先露出破绽,于公于私我搞你天经地义。(更何况我们现在也只是发了几条新闻罢了。)

2.标准太高造假。说实话,我理解不了日本人的脑回路。我用了更高标准制造的产品却不符合更低标准???

3.小学生答案写错式造假。

4.错的不是我,错的是检测设备式造假。

3和4其实统统可以概括成低级错误造假。但是造假就是造假。如果没有之后做过补充性验证,苏师傅不知道凭借什么根据就能轻率的得出没有问题的结论。

而之后,我认为苏师傅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来了一个行业AOE——改数据是行业普遍现象,毕竟时间紧,任务重,我打工人一个月3k,拼什么命。同上,我也不知道苏师傅掌握了多少信息,能够支撑他的这个观点。关于日本造假,同样是观网的董佳宁有做过视频,那个视频的观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日本造假的核心就是面对其他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产品(主要是中国),没法在保证差不多成本(或者更低成本)的情况下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然后又要保证业绩,那就只能造假。短期可能看不出来问题,但是经过这数十年,日本产品在各个行业衰退可是实实在在的。

最后,苏师傅强行挽尊,起一个“树大招风”的盾,再善意提醒国内的车企要小心使得万年船。但是,结合文章之前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就是虚伪(虽然苏师傅不至于次)。我算是能理解之前,杨老师和将军在节目里面吐槽苏师傅不会讲话的原因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