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惨胜”后,印度对华关系走向何方?【弓道是非】

印度大选结束,计票结果已经出炉,总理莫迪宣布印人党获胜,还形容这是印度历史上的壮举。他真的赢了吗?

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选举结果。印人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拿下294席,国大党领衔的在野党联盟(INDIA)获得234席,远超2019年的92席。

500

之前印人党这边,一直在吹他们可以拿下400多个席位。6月1日做出口民调的时候,主流民调还在带节奏,纷纷宣称民主联盟会拿到超过350席位,反对党只能拿到105到150席。出口民调是直接去问从投票站出来的选民,这都能差那么多,不愧是印度。

这次被打疼的,除了印人党的脸,还有印度的股票。印度两大主要股指(Nifty 50和BSE Sensex),昨天收盘时下跌将近6%,创四年以来最大跌幅,其中孟买证券交易所(BSE)全部上市公司遭重创,市值一度蒸发约30万亿卢比,差不多是2.6万亿人民币。最惨的是那些“莫迪概念股”。信实工业下跌8%,阿达尼港口暴跌24%,阿达尼企业下跌了21%。

还有一些跟印度经济挂钩的指标也下降了,像是印度10年期国债价格,卢比对美元汇率,等等。

大家都在担心,莫迪大位不稳。

印度是议会制,联邦议会总共543席,拿下多数席位需要272席。目前印人党自己是拿了240席,没有过半,所以之后就要和别人联合执政了。

500

这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莫迪之前有很多改革,像是搞印度制造、推农业三法,基本上是一个都没搞成。如果变成了联合执政,在盟友掣肘、地方分权的双重debuff下,这种经济改革更是推不动。之前全球资本对印度感兴趣,最重要的原因,还不是印度的市场潜力,而是对莫迪的改革,有一个比较好的预期。而现在,莫迪为了讨好执政联盟当中的民粹小党,可能没办法再朝亲市场、亲资本的方向上走,对很多印度的经济顽疾也会避而不谈。其实今年以来,在印度的外资就在持续出逃,股票主要靠国内资金在撑。大选前一个月,哪怕印人党大吹特吹,外资流出仍然创今年新高。

除了改革倒退、外资跑路之外,大位不稳的第二个问题,可能在于莫迪会在印度教民族主义上变得更加激进。莫迪执政10年,已经干了不少天怒人怨的事情了。比如说把穆斯林贬为印度社会中的“二等公民”。印人党控制的各个邦都已经颁布了法案,阻止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结婚,妨碍民众皈依伊斯兰教。穆斯林也很难在印度教徒占据多数的地区购置房产。这次大选,印人党候选人当中只有一个穆斯林,而且还是为了在穆斯林占70%人口的地区竞选,不得不让他上。

但是,莫迪仍然不是印度教里面最激进的那批人。实际上,莫迪这些年的作为,不少人觉得不够激进,导致老仙在印度教徒当中的威信,可能还下降了。比如说在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他只赢了对手15万票,而5年前他赢了差不多50万票。为了巩固宗教群体的支持,他估计会进一步对付“外敌”穆斯林,甚至包括其他宗教的信徒。他还可能会更加依赖国民志愿服务团RSS的力量。RSS一直想把印度变成一个“纯洁的印度教国家”,不只是在宗教层面,也要在法律层面。明年正好是RSS创立100周年,不知道老仙会不会整个大活,来给组织“庆生”。

莫迪的这种“激进”,也会延伸到对外政策方面。这好理解:内部越不稳定,可能就越需要对外树敌。而中国和巴基斯坦,就是非常好用的靶子。这次竞选期间,印度朝野各党在对华、对巴政策,尤其是边界争议上面,都在比赛谁强硬,抹黑对手是“妥协派”,还把很多经济问题的锅往外甩。当然,巴基斯坦能接的锅比较少,主要背锅的都是我们国家。莫迪开始第三任期之后,如果改革遇阻,经济受挫,首要的选项,大概率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甩锅给隔壁。而且下个阶段,中印之间的经济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印度始终想要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并且取代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地位。汽车、制药、手机,都是双方正面对撞的领域。这种情况下,莫迪政府有很大概率出台更多的贸易保护政策,继续在一众外资当中“重点照顾”中国企业。咱们的企业要继续在印度投资的话,可要小心了。

在传统安全领域,一方面,印度挑起边界冲突的频率可能进一步上升。没办法,这招转移矛盾太好用了。国内矛盾越多,印度就越可能打这张牌。而且别忘了,印度教民族主义,还包括了很重的“民族主义”成分。就连跟咱们没什么关系的RSS,都多次指示自己的喉舌媒体,就边界问题污蔑中国。

另一方面,印度“不结盟”的外交传统,印人党是不太认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国大党的遗产。目前印度没有明确站队,只是因为莫迪一直想施展“大国平衡术”,通过“多面结盟”,“在全球矛盾中发现机遇,并加以利用”。全球矛盾当中,最核心的一个,就是中美之间的博弈。随着美国进一步推进“印太战略”,投下资源拉拢印度,印度必然会觉得自己更行了,远交近攻、以美制华,玩得那叫一个溜。

印度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利用一切机会去换取利益,有非常强的投机性。在印度国内矛盾加深,党争加剧,宗教民族主义盛行的背景下,这种投机性一定会进一步增强。中印关系势必将更多地被利用为转移国内矛盾,换取外部利益的工具,而且这,无论是对两国关系,还是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都会带来破坏性的作用。印度的体量放在那里,这种负面作用将不容小觑,中国的应对必须慎之又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