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青,在延安参加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

500

1977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了,这对在各个战线,尤其是农村的知识青年来说,仿佛就是春天来了,希望的花开了。在这莫大的激励和鼓舞中,仿佛思想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准备迎接高考!

我当时正在延安农村插队,从知道这个消息到参加考试这期间还不到三个月。而农村根本不管是不是要考试,每天还要照常出工劳动,只有晚上才能复习功课。对我来说,从1975年下乡到1977年准备参加考试,整整两年我没有摸过教科书本,尤其是数学和英语更是格外的陌生。所以复习可以说完全是从零开始,英语就是从26个字母开始复习的。好在当时延安地区成立故事队,我被抽到了市里参加故事创作和演讲。这样一来,复习的时间相对来说好了一点,但也是要在白天完成了故事排练后才能复习。总之,我是在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进行功课复习的,与今天的考生全方位、全封闭复习简直是天壤之别。

第一次恢复高考全国有10届毕业生有资格参加高考,那就是成千上万的人了,录取比例可能是1%左右。当时也分文理科了,但语文、数学、政治是必考课,外语只有报考外语专业的人才加试外语,当时为了增加一份被录取的机遇就报了外语专业。所以我当时填的志愿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政治经济系,和上海外国语学院。这在当时看来有点是天方夜谭。

好在我的复习安排的比较科学,除了弱项数学和英语多努力外,语文和政治同样不放松,该背的背,该记的记。要知道我从小的心愿就是上大学,即使在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下乡的年代,我心中的人生目标仍是要上大学,实现我的人生理想。而在没恢复高考之前,所谓的工农兵学员中都是靠单位推荐,说白了还是靠人际关系,靠走后门才能有机会上大学,而这种机会又是少之又少。现在好了,大学的门公开开放了,所有的入学者都要通过考试进来,这对我这个不会拉关系的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记得狄更斯曾经说过:“为了一个伟大的神圣的目标,去千方百计、历尽艰苦地奋斗,是完全值得的。”就这样,我在一种信念中刻苦地复习着功课。

考试是在1977年的冬天开始的,我记得语文有一个作文题是二选一,要么记录一件对你有意义的事,要么向全国科学大会写封信;我当时完全可以把我背得烂熟的故事作为记叙文写出来,但我还是选择了给科学大会的一封信。据说我们故事队的一位女队员就把她讲的故事写出来了,结果她的作文得了全省第一。英语题我感觉并不很难,也许是第一次恢复高考;也许是我复习的正好到位,比较顺利的就做完了。最难的是数学,数学是需要一步一步恢复的,而我当时的时间和以前的底子都不够好,所以我尽全力做数学卷子,前面几道题我还能做下来,后面的科目就是看天书了。但我有一个底线,那就是绝不能让数学拉太大的分。顺便说一下,我们不仅在延安市的几所中学里考试,远离家庭,完全靠自己安排吃住行,有时还要从一个考场骑车奔另外一个考场。和今天的参加高考的孩子们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是为自己的命运而奋战!当然也是为祖国的命运而奋战!!正是:“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这便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考试很快就结束了,在等待消息的日子里是最难熬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最坏的精神准备。幸好这个时候,省里的故事调讲在汉中开幕了,我作为延安地区代表队的队员赴汉中参加全省故事比赛,时间也就好打发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