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高超飞过千里,战斗部要是不够劲怎么办?

从施佬几年前开始说的时候压根没人相信,到现在某列车长的“言必鹰击XX”,高超音速反舰武器这个概念显然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代表当代军事科技尖端的高级产品。在中国这边,虽然暂时还只有供外贸的CM401这样的“低端”产品可以看到接近实物的等比例模型,自用型号本身的试验虽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但要等到它亮相甚至解密,一时半会儿是没有指望的。

500

 ▲ 大家姑且就只能对付着解解馋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军对新型反舰导弹的高度重视有关,毕竟在解放军还没有航空母舰的年代里,各种岸基、海基和空射反舰导弹是中国海军对敌方水面舰艇编队实施打击的绝对主力装备,作为某种意义上海军的“战略性”装备,新型反舰导弹自然不可以轻易示人。

500

▲ 能够看到这个已经是大家的福报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鹰击-12虽然装备部队多年,以模型姿态上过阅兵,其实弹发射画面至今也屈指可数;鹰击-18反舰导弹已经装备了十几艘舰了,但“公开亮相”估计还得等到今年的阅兵才行;至于大家期待的我军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只能说再等等看吧。

500

▲ 相比其他的海军装备,反舰导弹的低调确实是不同寻常

当然今天施佬不是和大家来谈这个高超音速导弹的性能什么的,毕竟射程、速度、使用相参雷达以及在塞在通用垂发里等要点施佬一早就已经介绍过了,毕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在于其特殊弹道以及高速带来的强突防能力,不仅能够让传统针对巡航导弹的舰空导弹和末端拦截系统几乎完全失效,就算是美制“宙斯盾”舰上专注于拦截弹道导弹的“标准-3”系列拦截弹没有太高的拦截成功率。

500

▲ 毕竟是有针对性的武器,那能那么容易被拦截

不过当导弹成功突防,命中目标之后,问题就会回到一个很传统的话题上来——反舰导弹的战斗部威力问题。在过去几十年的反舰导弹发展历程中,战斗部的威力是否足够虽然从来没有成为反舰导弹的核心问题,但却几度成为许多国家反舰导弹任务特点和定位的最好诠释。

500

▲ 当然这种变化也是和实战息息相关的

如果从海战发展的历程来看,反舰导弹最早是作为一种“火箭助飞可制导炮弹”形式出现的武器,其特点一是能够精确命中目标,二就是摆脱了身管火炮上舰对舰艇吨位和尺寸的严格要求,因此苏联这样缺乏大型水面舰艇,又没有航空母舰提供航空反舰能力的国家就成为反舰导弹的主要开发者。苏联反舰导弹既然是以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水面舰艇作为主要目标,战斗部要是轻了显然不行,像П-5这样的远程反舰导弹战斗部要么是核弹头,要么就是1000公斤的穿甲爆破弹头,就算是П-15这样给中小型舰艇使用的反舰导弹,战斗部也有500公斤级别。

500

▲ 这其中远程反舰导弹为了反击航母,战斗部威力都极为巨大

我国由于在上世纪50年代选择了П-15作为包括岸舰导弹、舰舰导弹以及后来的第一代空舰导弹的基础型号,因此这款经典的500公斤级战斗部也就成了中国80年代以前所有反舰导弹的标配,上游1号、2号,海鹰1号、2号,后来的鹰击6号乃至没有研制成功的海鹰3号,使用的都是这款总重513公斤,装380公斤梯黑铝混合炸药的定向就能穿甲爆破战斗部。

500

▲ 500公斤级的反舰导弹战斗部也是中国海军长时间里的标配

按照1967年击沉“埃拉特”号的战例来看,П-15的战斗部威力基本和其宣传的“1枚击沉护卫舰,2枚击沉驱逐舰,4枚击沉轻巡洋舰”差不多,但在解放军研制新一代鹰击-8系列的时候,一来半穿甲战斗部作为当时的国际潮流急需中国去追赶,二来作为一种重量650公斤级的反舰导弹,要是战斗部就半吨多那显然是不过日子了,所以这一来一去,这种在鹰击1号时代就开始酝酿的新一代165公斤战斗部就成了鹰击-8系列的标配。和同时期“鱼叉”的221公斤战斗部以及“飞鱼”的165公斤战斗部成为这个时期常见的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标配。

500

▲ 美国军舰都争气,吃发飞弹没咋地

不过随着反航母作战逐渐成为中国海军反舰作战的重要使命之一的时候,国产反舰导弹的战斗部体积增加也就很自然了,世纪之交中国引进的马弹使用了300公斤级的战斗部,参照其思想设计的鹰击-12型反舰导弹虽然重量大幅减轻,但即使在其出口型号CM-302上也使用了250公斤的战斗部;鹰击-18反舰导弹则与其俄罗斯同行“俱乐部”一样,也有300公斤级的战斗部……这类战斗部对于一般的“宙斯盾”舰来说,1-2发就能使其完全失去战斗能力,对于航母来说虽然想要重创它可能并不容易,但要使其失去运作舰载机能力的话,所需要的数量应该也不会太多。

500

▲ 各种反航母武器主要的着眼都在于“瘫痪”航母

不过到新一代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这一代的时候,中国海军面临的情况和对于导弹的需求又不一样了。一方面,新的战场威胁和反介入作战体系要求新一代反舰导弹的打击距离要比上一代成倍增长;另一方面,对手反导拦截系统的进一步强化迫使新型反舰导弹需要使用更新的突防方式,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高超音速和滑翔式弹道。而对于新一代导弹的另一个挑战,则是对其体积的限制——新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必须能够装入我军通用导弹发射系统的发射单元中,即弹径不能超过850毫米,弹长不能超过9米。

500

▲ 其实鹰击-18在长度上已经接近了,就是还细了一点

从尺寸来看,这个规格其实已经不小了——这样一款导弹的弹径比“奥卡”稍小一点点,弹长则要比后者长1米多,如果只是单纯只是追求1000公里的射程,其实技术难度并不很大,但考虑导弹还要同时追求高超音速和针对移动舰船目标的精确制导攻击,在难度上就要上升一个量级。

500

▲ 相比之下,射程短一点,导弹的整体设计就很容易

为了尽可能增加弹体长度,该型导弹甚至取消了普通冷发射必须的尾盖结构,而相比传统的战斗部,在临近空间进行滑翔所需的高超音速战斗部无论从外形、结构复杂程度、防热效果还是尺寸上,都要比传统的巡航导弹或者弹道导弹要来得复杂。这也就意味着在满足上述性能的前提下,虽然导弹弹体本身并不小,但其战斗部的重量反而可能要付出一些“牺牲”。

500

▲ 俄罗斯的“锆石”在这上面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当然这样的“牺牲”从增强导弹突防能力的角度说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对于当代水面舰艇来说,高超声速加上战斗部的爆炸威力足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虽然从“击沉”这样的终极目标来说,减小战斗部威力似乎并不明智,但在复杂的海战中,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在一整套反舰作战体系里充当“第一板斧”,用于瘫痪和摧毁对方关键的作战能力,从整体战术上也是可取的。

500

▲ 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相比解放军的高标准高要求,反舰作战压力不那么重,但是却对“铁炸弹”感情深厚的美国海军对于反舰武器的战斗部重量就情有独钟。美军研制的LRASM空射远程反舰导弹拥有高达1000磅也就是450公斤的战斗部,而其总重也就只有2500磅。当然这是其射程指标只有450公里的情况下获得的表现,如果按照美军设想的将其射程加到1000公里,战斗部重量的大幅度减少显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500

▲ 亚音速隐身这条技术线难度比高超音速低得多,中国没理由不做任何尝试

至于中国的反舰导弹,则除了高超音速之外,利用其它技术路径(包括但不限于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实现突防的产品也在相关的研制和试验之中,未来的中国海上反舰作战体系不会只有一款武器包打天下,而是会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武器进行综合配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