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难忘的《二十四只眼睛》

    最后,请同学们看一部电影(《二十四只眼睛》),还有我写的一篇影评(《难忘的<二十四只眼睛>》)。

 

                                             

这部影片改编自日本女作家壶井荣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濑户内海小豆岛上的大石老师和她班上12名小学生的故事。

该片于1954年9月15日上映,获得了当年《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电影第一名;在1955年,获得第12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这部影片有几个主题,人性的主题,爱的主题,对战争反思的主题,逆境中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主题等。该片是平凡人的平凡故事,但整个影片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感动人的是人性,是埋藏在每一个人心底的那根弦,影片拨动了那根弦。影片给人启示,让人思考人生,让人热爱和平,热爱生活,让人在逆境中选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下边是我在九年前写的一篇影评——

难忘的《二十四只眼睛》

 

《二十四只眼睛》是一部日本电影,我十多年前看过,那个女老师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今天我从网上重看了这部影片,又被里边的故事感动了一次。因此,我将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部影片。

师范毕业的大石久子骑着单车去小豆岛(也叫岬)的一个渔村小学分校任教。学校不大,只有她和另一位男老师,另外还有一位兼职校长。校舍十分简陋。她的学生是一年级的12个孩子,五个男孩,七个女孩。大石非常爱她的学生,一个一个地点名,并将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记下来,她回去跟母亲说,她的十二个学生健康诚实,一双双闪亮的眼睛,十分的可爱。孩子们喜欢她的课,她教孩子们唱歌,跟孩子们一齐玩游戏,很快就赢得了孩子们的热爱。

在一次与孩子们外出活动中,被两个恶作剧的四年级的男孩挖的坑折断了腿,在学生家长的的帮助下送上小船去就医,后来虽然腿伤医好了,但家里人已经帮她联系好在总校任教。

孩子们想念自己的老师,十二个孩子一齐走路去看老师,路上早苗的木鞋坏了,吉把自己的鞋脱下来给了早苗,体现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当孩子们在路上避让汽车发现老师坐汽车里边时,一齐追着汽车喊老师,老师听到后,叫司机停车。老师下车后与孩子相拥在一起,非常地感动。大石老师告诉她的孩子们,她已经离开岬,去了总校,你们可以到总校来上五年级。她与孩子们在海边留了一张合影照片,孩子们离开的时候都哭了。

日本偏远海岛的经济不是很景气,不少学生家里都十分的困难。当时的一年级学生已经来到总校上五年级。中午吃饭的时候,大石老师发现增野吃在最后,是因为一个很旧的饭盒害羞当大家的面拿出来,别的同学都有耐酸铝饭盒。大石老师买了一只耐酸铝饭盒送给增野。而这时的增野因为妈妈生孩子死了,她将不得不辍学去别的地方做事,她告诉老师她要将老师送的耐酸铝饭盒当宝物珍藏起来。当增野乘船离别的那一刻,大石老师唱着《海滨之歌》与增野依依惜别。

大石老师结婚了,先生是海员,她有了三个孩子。先生后来也参加了海军,上了前线。她的五位男学生也都上了前线。老师给上前线的学生每人一张她与十二个学生一起合影的照片,她对她的学生说:“你们要活着回来!”

大石老师在班里对学生们说过“不喜欢军人”的话,她不赞成军人为了国家利益去习惯性地杀人,因此受到学校的批评,因为这个原因,她辞去了教师的工作。

大石老师的学生户十重患了肺病,老师将自己家种的一只小南瓜煮了送去给户十重吃,结果还是挽不回学生的生命。老师的小女儿因为饿,吃了青柿子中毒,医生诊断为急性肠炎,严重营养不良,不治夭亡。学生的死和女儿的死,让老师很悲痛很伤感。

战争是残酷的,大石老师的先生阵亡了,老师的学生死的死残的残,老师显得苍老了。

竹一、仁太、国田阵亡了,吉带着伤残回来了,只有吉次一个人完好无缺地回来了。大石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又一次重聚了。老师重新回岬分校任临时教员,是早苗的主意。同学们送老师一辆崭新的单车,老师和同学们感慨万分。美佐子结婚了,小鹤做了助产妇,早苗当了中学老师,被子弹打坏眼睛成为盲人的吉说,他要成为一名指压师,也即盲人按摩师。重聚虽然有着许多的伤感,但毕竟战争结束了,人们又忙碌着规划新的生活。。。。。。故事在香川增野的歌声中结束。

这部影片因为真实而让人感动。豆蔻年华的女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特别是对孩子们的爱是令人感动的。通过老师与孩子们的人生遭遇,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的苦难。大石老师的反战态度,虽然着墨不多,无疑增加了影片的亮点,提升了影片作为反战影片的地位。

这部影片因为讲的是小人物的故事,所以我们容易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童年,都有师长,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理想追求。作为人,我们离不开亲友、师长的关怀,离不开社会的关爱,离不开成长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建立的真挚的情谊。

人生,有冷漠,也有温暖,因此,让人伤感,也让人热爱。《二十四只眼睛》还让我们思索,让我们积极地面对人生。人生的挫折不算什么,振作起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投入明天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今天,我以这篇旧文作为《你就是绿叶中的一片》小册子的结尾,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即我们应该抱持怎样的人生态度。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二十多年前,电视机里播放的。我第一次写影评是在九年前,我在电脑里看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经常想起这部影片,是因为我个人以及我身边的许多人处境都不怎么好,我们的生活都很困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应对呢?是消极还是积极?当然应该抱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我记得我自己做个体户的时候,去江西赣州跑业务,为了省钱,不吃早餐,结果,还不到午饭时间就没有体能了,感觉走在路上如同走在棉花上。这时,刚好看到路边有一饿孚,我想,我再不吃点东西,就会像路边那个人那样,躺下去就会起不来。于是我去路边买了一支牛奶葡萄干冰棒充饥。还有一件事,一天上午,我准备从赣州回韶关,接了一个电话,有点事耽误了,又吃了一顿中饭,兜里的钱已经不够买一张直达快客票了,只好买短途的中巴去大余,到了大余,又买短途的中巴去南雄,再从南雄买大巴回韶关。中巴是那种客货混装的小客车,中巴、大巴比快客便宜,省了十几块钱,多了些时间,用这样的方法回到韶关。很少有人会遇到在外边回不了家的情况,我就差点遇到了。但在妻儿面前,我都要强作欢顔,不能有丝毫消极悲观的情绪。我的一生,经历过许多的困境,经历过文革,失学,做苦力,一路都捱过来了。我从来没有悲观过,就如同《二十四只眼睛》里饱受战争拖累的人那样,抱持一颗积极的心态,选择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人总要活下去,总要做事情,不能去偷,不能去抢,只能靠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去获得温饱。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有些人发展顺利,有些人不顺利,找工作难,找工作不如意等情况都会有。但,我们都应该抱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困难就克服困难,为了生活,为了报搭父母养育之恩,我们不怕干任何苦和累的工作。劳动是光荣的,靠自己的劳动吃饭是光荣的,没有人会耻笑自己。

正确的人生态度,就是“出身不由自己,道路可以选择”,我们拼不了爹,但我们可以拼自己,走自己的路。真诚地热爱生活,用劳动去美化我们的环境,用爱去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坚冰。克服困难,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只要我们想到,做到,坚持,成功就会向我们招手,幸福就会降临在我们的头上。

正确的人生态度,就是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行。

 

(歌曲:海滨之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