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轻云淡雷不惊——当前形势判断的几个主要依据
遭遇核威胁,有必要将关注点局限在反复确认核打击的危害程度和承受能力上吗?
合理的应对重心应当是,确认对方虚实,亮出对等手段,做好长短期预案,宣示己方立场与底线,在高压下蚕食和改变对方期望,赢得博弈。
对华为等一众企业的所谓制裁,就是科技层面的核威胁。华为未雨绸缪的战略准备,有效鼓舞了士气,可能降低潜在损失,但不改变打断产业链动作造成双方巨大危害的核威胁本质。
中国具备对等威胁的手段。而美国,当前没有落实全面制裁华为的实力和勇气。看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洞悉当前形势,把握中美短期谈判博弈的主线和长期竞争对峙的本质,在当前局面下争取主动。
短期来看,中美目前仍处于谈判为主线的筹码对峙阶段。双方期望存在明显分歧,但谈判框架仍在。双方短期内不具备打破底线丢弃谈判的实力和意愿。
反复权衡实力和意图,确认对方底线,通过内外部压力改变对方期望,是双方谈判的主要策略。
本文列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
中美目前仍处于谈判为主线的筹码对峙阶段,而并非一些观者认为的谈判失控局面。依据如下:
1、截至目前双方筹码基本停留在消息面和可控阶段,主要攻击行为并未落实。
看看美方的主要动作:
5月10日,美宣布对中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从10%上调至25%。实施方案显示,对于5月10日前出口、6月1日前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仍然加征10%的关税,而不适用于加征25%的关税。
5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还将继续加码,下一轮将对约325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不包含药品和稀土)。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会在6月17日举行听证会,商讨最终加征关税清单和具体实施日期,新一轮加征关税最快将在7月份正式实施。
5月15日,特朗普签署涉及制裁华为等企业的限制令。授权指示商务部在 150 天内拟订执行计划。将华为和其70家子公司添加到实体名单中,此举将禁止华为等公司在未经美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它将在未来几天生效"。
5月16日,据英国BBC报导,ARM公司内部信已通知员工暂停与华为及其子公司的“所有在履行合同、授权许可以及任何待定合约”,以遵守美国最近的贸易禁令。据悉,该动作主要影响ARM后续提供的新服务和授权。而华为在2019年5月之前购买的各种服务性产品,其所有权在华为,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华为已拥有ARM V8架构的永久授权,而这是最新的商用架构,华为可以完全自主地设计处理器,不受外部环境制约。ARM发言人拒绝就其与华为合同的当前状况提供更多信息。
5月20日,路透社报道,除了通过开原许可获得的服务外,谷歌已暂停与华为的部分合作,包括硬件、软件和技术服务的转让。对此,谷歌发言人向记者回应称,“我们正在遵守这一命令并审查其影响。”华为20日回应称,华为有能力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声明称,华为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市场不受影响。此前,谷歌公司于2010年3月公开发表声明,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退出中国大陆搜索市场,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中国香港。
5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立式金属文件柜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5月21日,美国商务部又证实,会允许华为在90天内继续购买美国厂商的产品,以便帮助其美国客户维护现有网络和设备,但华为仍将不被允许购买用于制造新产品的零件。
5月22日,美国军方表示,两艘美国海军军舰于5月22日穿越t w海峡。据悉,美军舰去年7月起恢复穿越台海的所谓“自由航行”。今年开始,至少每个月穿越一次。前海军官校教官吕礼诗注意到,美军舰这次通过台海,并未像4月那样开启自动船位回报系统,显示此举不是台美军方共识。
5月22日,CNN的报道,美国政府部门20日发布报告,称“中国产无人机可能正将敏感数据传送回国内制造商”,并称这种做法会对美国机构的信息安全带来“潜在威胁”。报告未提及具体公司,疑似指向“大疆”无人机。
5月22日,美媒称美政府考虑将5家中企列入“黑名单”。其中包括海康威视与浙江大华、旷视科技、美亚柏科和科大讯飞。
5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制定无线技术标准的Wi-Fi联盟和制定SD存储卡标准的SD协会均将华为移出了会员名单。另外,JEDEC(固态技术协会)称华为已自愿撤回其在该组织的会员资格。5月26日,华为发布声明称,针对有个别行业组织暂停华为的会员资格,华为现在和未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会受个别违背透明、公开、公正、无歧视原则的组织和其行为的影响。
中方主要应对动作:
5月13日,中国宣布6月1日起对美等比例商品(600亿)加增关税。
5月16日,媒体报道中方已取消了3247吨美国猪肉进口订单。
5月17日,中方外交部确认,伊朗外长扎里夫于17日对中国进行访问,中方公开支持伊朗局势,反对美方长臂管辖。
5月20日,中国海警2305舰艇编队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5月20日,中方领导人视察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商。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0%左右,但控制着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美国的高科技行业(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等)与国防产品依赖中方的稀土加工,短时间内无法形成产业替代能力。
5月21日,东方航空已就737MAX停飞事件向波音公司提出索赔,截至24日,已有13家中国航空公司正式向波音公司提出索赔。
可以看出,双方动作大都属于排列筹码性质,辅以舆论层面的压迫战术。乍看风雨欲来,细品则是雷声大,雨点小。引信都在手里捏着。
2、双方明确释放继续谈判以及框架内解决重点问题的信号。
5月14日 特朗普称美中贸易争端不过是“小争吵”。他还坚称,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的谈判并未破裂。随即美国财政部发言人表示,财政部长姆努钦计划“近期”前往中国进行经贸磋商。发言人还重申特朗普的表态,称中美经贸磋商仍在继续。中方则表态中方表态不掌握美方来华信息的时间。
5月18日,王毅应约与蓬佩奥通电话,督促美方不要走得太远了。尽快改弦更张。中方一贯主张并愿意通过谈判磋商解决经贸分歧,但谈判应当是平等的。
5月21日,特朗普称中美之间的协议必须更有利于美国。中国外交部回应:谈判贸易协议本身,不可能在所有领域要求绝对的平等,但是协议必须是双向平衡、平等互利的。
5月23日 特朗普表示愿意将美国最近对华为采取的一些行动作为贸易谈判的一部分。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此回应称,坦率地讲,我并不清楚美国领导人说的这句话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媒体如果真的感兴趣,可以请美方做出进一步的澄清。华为方面则表示华为跟中美贸易政治事件无关,不与特朗普谈判。
很明显,中美双方在争夺新一轮谈判的主动权。美方仍属意续谈,并有意将谈判扩大化,达成明显有利于美方的协议。而中方立场具有一贯性,愿意通过谈判磋商解决经贸分歧,但谈判应当是平等的。
3、谈判筹码落实的后果,双方均无法接受。
如果说对等增加关税造成的直接损失可能仍在双方短期承受范围之内的话。制裁华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影响和对等制裁,将造成中美乃至外围国家不可承受之重。
全面落实制裁华为等公司的严重影响,在《华为上甘岭》一文中有详细论述。这将严重打击中方现有和未来生产力,引起美方金融市场反噬,波及欧洲等外围国家的信息化部署。
更不用说此举一定会引起中方在稀土限制以及更广泛的金融和贸易链上发起对等制裁,势必引发双放不可承受之后果。
可以判断,美方在当前股债双高企、消费疲软、金融杠杆与货币信用隐现危机的内部隐患下,没有勇气选择这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双输局面。
4、时间线上看,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仍未到来,就谈判来说,双方表态仍有反复空间。
6月1日双方关税落地的第一个时间点还未到来。届时开启关税的果决程度,才是试炼双方谈判底线的第一个考验。
6月底G20峰会,中美领导人会晤的契机还未到来。虽然双方均未表态是否会面,但参考去年G20,领导人的直接会面,势必是值得双方重视,消除期望分歧的一个关键谈判资源。
更远一点的,美国大选日程仍未正式开启。明年是特朗普大选之年,一份关键的协议将有助于其充实政治资本。协议内容可以宣传包装,但如果在年底大选开启之前,中美仍是一副互相伤害的对峙局面,将极大破坏川普的竞选局面,直接影响选票。
在这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之内,谈判进程的任何反复,极限压迫的各种形式都是可能出现的。而明确的底线宣示,是防止对方战略误判的必要手段。
综上可见,谈判的主线是清晰的,甚至总体可控的。
事实上,有关中美谈判的背景,主要矛盾,形势判断,乃至协议本身的意义,几篇前文均已做了详尽完整的论述。本文已有狗尾续貂之嫌,意在针对新近出现的各类极端舆论现象再次给出更确定的说明论据。
长期来看,谈判外的局势变化,才是关乎大变局形势演变的主要方面,愈加重要。
对中方来说,谈判外的局势重点,主要指两个关键领域需要投入主要精力去攻坚(国内深化改革进程和国内舆论意识形态引导),两个外围进程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中东南亚局势的演变和美国即将开启的大选纷争)。留待后续展开。
华为上甘岭——底线思维与战略定力的疯狂博弈
大变局与大诈唬
鸿门之上,谈判的意义
转折点瞭望
合理的应对重心应当是,确认对方虚实,亮出对等手段,做好长短期预案,宣示己方立场与底线,在高压下蚕食和改变对方期望,赢得博弈。
对华为等一众企业的所谓制裁,就是科技层面的核威胁。华为未雨绸缪的战略准备,有效鼓舞了士气,可能降低潜在损失,但不改变打断产业链动作造成双方巨大危害的核威胁本质。
中国具备对等威胁的手段。而美国,当前没有落实全面制裁华为的实力和勇气。看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洞悉当前形势,把握中美短期谈判博弈的主线和长期竞争对峙的本质,在当前局面下争取主动。
短期来看,中美目前仍处于谈判为主线的筹码对峙阶段。双方期望存在明显分歧,但谈判框架仍在。双方短期内不具备打破底线丢弃谈判的实力和意愿。
反复权衡实力和意图,确认对方底线,通过内外部压力改变对方期望,是双方谈判的主要策略。
本文列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
中美目前仍处于谈判为主线的筹码对峙阶段,而并非一些观者认为的谈判失控局面。依据如下:
1、截至目前双方筹码基本停留在消息面和可控阶段,主要攻击行为并未落实。
看看美方的主要动作:
5月10日,美宣布对中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从10%上调至25%。实施方案显示,对于5月10日前出口、6月1日前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仍然加征10%的关税,而不适用于加征25%的关税。
5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还将继续加码,下一轮将对约325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不包含药品和稀土)。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会在6月17日举行听证会,商讨最终加征关税清单和具体实施日期,新一轮加征关税最快将在7月份正式实施。
5月15日,特朗普签署涉及制裁华为等企业的限制令。授权指示商务部在 150 天内拟订执行计划。将华为和其70家子公司添加到实体名单中,此举将禁止华为等公司在未经美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它将在未来几天生效"。
5月16日,据英国BBC报导,ARM公司内部信已通知员工暂停与华为及其子公司的“所有在履行合同、授权许可以及任何待定合约”,以遵守美国最近的贸易禁令。据悉,该动作主要影响ARM后续提供的新服务和授权。而华为在2019年5月之前购买的各种服务性产品,其所有权在华为,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华为已拥有ARM V8架构的永久授权,而这是最新的商用架构,华为可以完全自主地设计处理器,不受外部环境制约。ARM发言人拒绝就其与华为合同的当前状况提供更多信息。
5月20日,路透社报道,除了通过开原许可获得的服务外,谷歌已暂停与华为的部分合作,包括硬件、软件和技术服务的转让。对此,谷歌发言人向记者回应称,“我们正在遵守这一命令并审查其影响。”华为20日回应称,华为有能力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声明称,华为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市场不受影响。此前,谷歌公司于2010年3月公开发表声明,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退出中国大陆搜索市场,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中国香港。
5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立式金属文件柜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5月21日,美国商务部又证实,会允许华为在90天内继续购买美国厂商的产品,以便帮助其美国客户维护现有网络和设备,但华为仍将不被允许购买用于制造新产品的零件。
5月22日,美国军方表示,两艘美国海军军舰于5月22日穿越t w海峡。据悉,美军舰去年7月起恢复穿越台海的所谓“自由航行”。今年开始,至少每个月穿越一次。前海军官校教官吕礼诗注意到,美军舰这次通过台海,并未像4月那样开启自动船位回报系统,显示此举不是台美军方共识。
5月22日,CNN的报道,美国政府部门20日发布报告,称“中国产无人机可能正将敏感数据传送回国内制造商”,并称这种做法会对美国机构的信息安全带来“潜在威胁”。报告未提及具体公司,疑似指向“大疆”无人机。
5月22日,美媒称美政府考虑将5家中企列入“黑名单”。其中包括海康威视与浙江大华、旷视科技、美亚柏科和科大讯飞。
5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制定无线技术标准的Wi-Fi联盟和制定SD存储卡标准的SD协会均将华为移出了会员名单。另外,JEDEC(固态技术协会)称华为已自愿撤回其在该组织的会员资格。5月26日,华为发布声明称,针对有个别行业组织暂停华为的会员资格,华为现在和未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会受个别违背透明、公开、公正、无歧视原则的组织和其行为的影响。
中方主要应对动作:
5月13日,中国宣布6月1日起对美等比例商品(600亿)加增关税。
5月16日,媒体报道中方已取消了3247吨美国猪肉进口订单。
5月17日,中方外交部确认,伊朗外长扎里夫于17日对中国进行访问,中方公开支持伊朗局势,反对美方长臂管辖。
5月20日,中国海警2305舰艇编队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5月20日,中方领导人视察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商。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0%左右,但控制着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美国的高科技行业(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等)与国防产品依赖中方的稀土加工,短时间内无法形成产业替代能力。
5月21日,东方航空已就737MAX停飞事件向波音公司提出索赔,截至24日,已有13家中国航空公司正式向波音公司提出索赔。
可以看出,双方动作大都属于排列筹码性质,辅以舆论层面的压迫战术。乍看风雨欲来,细品则是雷声大,雨点小。引信都在手里捏着。
2、双方明确释放继续谈判以及框架内解决重点问题的信号。
5月14日 特朗普称美中贸易争端不过是“小争吵”。他还坚称,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的谈判并未破裂。随即美国财政部发言人表示,财政部长姆努钦计划“近期”前往中国进行经贸磋商。发言人还重申特朗普的表态,称中美经贸磋商仍在继续。中方则表态中方表态不掌握美方来华信息的时间。
5月18日,王毅应约与蓬佩奥通电话,督促美方不要走得太远了。尽快改弦更张。中方一贯主张并愿意通过谈判磋商解决经贸分歧,但谈判应当是平等的。
5月21日,特朗普称中美之间的协议必须更有利于美国。中国外交部回应:谈判贸易协议本身,不可能在所有领域要求绝对的平等,但是协议必须是双向平衡、平等互利的。
5月23日 特朗普表示愿意将美国最近对华为采取的一些行动作为贸易谈判的一部分。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此回应称,坦率地讲,我并不清楚美国领导人说的这句话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媒体如果真的感兴趣,可以请美方做出进一步的澄清。华为方面则表示华为跟中美贸易政治事件无关,不与特朗普谈判。
很明显,中美双方在争夺新一轮谈判的主动权。美方仍属意续谈,并有意将谈判扩大化,达成明显有利于美方的协议。而中方立场具有一贯性,愿意通过谈判磋商解决经贸分歧,但谈判应当是平等的。
3、谈判筹码落实的后果,双方均无法接受。
如果说对等增加关税造成的直接损失可能仍在双方短期承受范围之内的话。制裁华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影响和对等制裁,将造成中美乃至外围国家不可承受之重。
全面落实制裁华为等公司的严重影响,在《华为上甘岭》一文中有详细论述。这将严重打击中方现有和未来生产力,引起美方金融市场反噬,波及欧洲等外围国家的信息化部署。
更不用说此举一定会引起中方在稀土限制以及更广泛的金融和贸易链上发起对等制裁,势必引发双放不可承受之后果。
可以判断,美方在当前股债双高企、消费疲软、金融杠杆与货币信用隐现危机的内部隐患下,没有勇气选择这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双输局面。
4、时间线上看,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仍未到来,就谈判来说,双方表态仍有反复空间。
6月1日双方关税落地的第一个时间点还未到来。届时开启关税的果决程度,才是试炼双方谈判底线的第一个考验。
6月底G20峰会,中美领导人会晤的契机还未到来。虽然双方均未表态是否会面,但参考去年G20,领导人的直接会面,势必是值得双方重视,消除期望分歧的一个关键谈判资源。
更远一点的,美国大选日程仍未正式开启。明年是特朗普大选之年,一份关键的协议将有助于其充实政治资本。协议内容可以宣传包装,但如果在年底大选开启之前,中美仍是一副互相伤害的对峙局面,将极大破坏川普的竞选局面,直接影响选票。
在这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之内,谈判进程的任何反复,极限压迫的各种形式都是可能出现的。而明确的底线宣示,是防止对方战略误判的必要手段。
综上可见,谈判的主线是清晰的,甚至总体可控的。
事实上,有关中美谈判的背景,主要矛盾,形势判断,乃至协议本身的意义,几篇前文均已做了详尽完整的论述。本文已有狗尾续貂之嫌,意在针对新近出现的各类极端舆论现象再次给出更确定的说明论据。
长期来看,谈判外的局势变化,才是关乎大变局形势演变的主要方面,愈加重要。
对中方来说,谈判外的局势重点,主要指两个关键领域需要投入主要精力去攻坚(国内深化改革进程和国内舆论意识形态引导),两个外围进程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中东南亚局势的演变和美国即将开启的大选纷争)。留待后续展开。
华为上甘岭——底线思维与战略定力的疯狂博弈
大变局与大诈唬
鸿门之上,谈判的意义
转折点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