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委书记:要理直气壮讲清楚夫余国、高句丽、渤海国的历史

7月19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视察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筹备工作时说了一句分量极重的话:

“要理直气壮讲清楚夫余国、高句丽、渤海国的历史。”

这话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击中了东北历史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史学界的“灰色地带”——一个被遮蔽多年、被政治与历史双重过滤的区域史话语权问题。谁来讲这段历史?我们能不能讲?又该如何讲?

500

现在,该讲清楚了。

01

提起“高句丽”“渤海国”这几个词,不少中国人第一反应是:那不是韩国或者朝鲜的历史吗?

不怪大家疑惑。因为长久以来,朝韩两国对这段历史讲得实在太“用力”,而我们这边却常年保持沉默甚至“礼让三分”,让这几段原本发源于中国东北的历史,被朝鲜半岛从文本到意识形态全盘“收编”。

在韩国小学历史教科书里,高句丽被写成“伟大的朝鲜民族王朝”,渤海国被称为“高句丽的继承者”。更离谱的是,连公元前2世纪在中国吉林境内崛起的夫余国,他们也硬生生拉进了“韩民族古国谱系”。

这是什么概念?

就好比你家祖坟在你自家地界,但邻居搬了张桌子,在你门口摆香烛说“这是我爷爷”。

几十年来,他们修遗址、建博物馆、出教材、拍纪录片、上国际论坛、联合国申遗……一条龙操作,把本该是中国地方史的重要章节,洗成了“韩民族发源史”。

2004年,韩国甚至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高句丽申遗”材料,试图将吉林集安的国内城、丸都山城、将军坟这些中国境内的高句丽遗迹也纳入“韩遗产”范畴。

我们心知肚明,却不愿高声宣讲,久而久之,这段东北古史就成了个“边缘话题”,没人管、没人讲、不敢讲。

现在好了,黄强书记把话挑明了。

02

黄强说,要“理直气壮讲清楚”。

这六个字背后,是对东北地区历史话语权长期旁落的深刻反思,也是一种文化主权意识的回归。

东北的地方史,不是哪个“韩国通史”的脚注。夫余,是中国古代东北东部民族政治中心;高句丽,是立国于辽东、立都于吉林的古代强国;渤海,是大唐册封的藩属国,建都在今天的吉林敦化和黑龙江宁安。其王族出自粟末靺鞨,文化制度深受中原影响,称自己为“海东盛国”,臣称“大使”,年号、礼仪、科举、律令一应俱全。

这是中国东北的史实,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

谁不讲,我们就讲。谁想歪曲,我们就摆证据、出文献、建展览、拍纪录片。

从这个角度说,黄强的发言不是地方动作,而是一次区域历史主权的收复,是东北在意识形态战场上的主动突围。

03

我们不要小看这类“讲历史”的行为,它绝不仅是文化工程,更是地缘政治的组成部分。

韩国为什么这么执着于高句丽?因为他们的国家正统性构建中,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是基石。少了高句丽,他们的“民族史”就缺胳膊少腿。

500

更重要的是,东北亚几个国家都有一个共识:谁拥有历史,就有资格争论未来。

于是,韩国每年都要派考古队来吉林“考察”;朝鲜隔三差五就在国际场合提“渤海是朝鲜古国”;甚至连“东北工程”(全称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本身,也被韩国舆论攻击为“中国在篡改历史”。

讽刺的是,“东北工程”是中国学术界少有的一次对本国地方史主动编纂、系统建构的大型工程,而它的最大反对者竟然是国外。

现在吉林重提这段历史,并强调要“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已经不仅是讲历史,而是在用“历史事实”回应“外交话术”,在用博物馆对抗教科书。

04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黄强强调要“严肃考证图表、文物和资料,严格把关解说词”。

这非常关键。

因为过去我们讲历史时,往往重叙事轻实证、重精神轻地理,结果一堆人看完英雄史诗后,搞不清高句丽到底在哪儿、夫余是哪个朝代、渤海和大唐啥关系。

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认知的“地盘缺失”。

你不搞清楚地盘,别人就会给你划地图。

所以今天必须重新建立一套东北历史的空间体系和文物体系,用考古、城址、石碑、文字、图表构建一套完整的证据链,用事实打脸“历史民族主义”。

比如:

夫余王都前期在吉林省吉林市,后期王城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高句丽都城丸都山城在集安;渤海国首都上京龙泉府在宁安。

这些东西必须在展览中清晰展示,必须出现在历史教育中,必须成为中小学教材里的标准配图。

当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将军坟是我们自己的遗址”,你就不用担心他们在互联网上被韩国人洗脑。

50005

别小看一个地方史展览,它背后是整个地方文化认同的构建机制。

吉林要在8月底前建成这个展览,黄强说是“宣传文化系统最重要的工作”,看似夸张,实则精准。

东北一直面临人口外流、产业萧条、青年“逃离”的结构性困境,怎么办?拼经济当然是主线,但文化认同的建构才是根基。

你让年轻人留下来,得让他们知道这片土地的历史价值、文化脉络、自身定位。这不仅仅是GDP能解决的事。

如果这些讲清了、讲透了,吉林不仅能吸引游客,也能把“精神原乡”留住。

结语:讲历史,也是一种斗争

当吉林省委书记亲自强调“理直气壮讲清楚”夫余、高句丽、渤海三段历史,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展览任务,而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化斗争。

斗的是历史话语权,抢的是文化认同权,守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边疆阵地。

东北人讲自己的历史,不该心虚,不该退缩。

东北这块黑土地,不仅是工业基地、抗联热土,更是多民族国家融合的源点,是中华文明向北开疆拓土的前沿。

别再让别人替我们讲历史了。

该我们自己上场,拿起历史这把利剑,拨开迷雾,理直气壮、铿锵有力地讲出来。

作者:鱼翔浅底,自由撰稿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