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婚姻及其他
3月31日,在凤凰网看到“她刊”的一篇文章《东亚夫妻:手牵手,我们一起戒掉性生活》。虽然我对国内当下的婚姻家庭状况略知一二,对韩国与日本的情况也略有耳闻,但这篇文章披露的一些情况依然令我震惊。这篇文章中说,无性婚姻正在蔓延,双薪无性夫妻——“顶思族(DINS,Double Income No Sex)”日益增加。一般来说,如果夫妻之间每年发生性关系少于10次,就可以被认定为无性婚姻。据说国人无性婚姻的比例高达28.7%,普通人通过婚姻结成的是新时代的“对食”,爱无能,性无能,搭伙过日子才是婚姻本质。这篇文章许多地方往往借助电影来谈现实,感性内容居多,但缺乏一些必要的数据支撑。作为一篇新闻报道还说得过去,但是要作为学术性文章来读,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有些话说得过于绝对,太情绪化,因而难免会有漏洞和缺陷。不过,这篇文章披露的无性婚姻现象却正好点中了当前许多国人的痛处,很值得一看。
近些年来,国人结婚率下滑与离婚率上升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逐年下降,并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差距。从各省市自治区来看,经济越发达结婚率越低。2022年的结婚登记对数比2021年减少10.6%,结婚率为4.8‰。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768万对,同比上涨了约12.4%,结婚率止跌回升,达到5.8‰;其主要原因是受之前三年疫情和“无春日”影响而集中爆发,民间盛传2024年“无春日”不宜结婚。照此看来,2024年的结婚率大概率是要大幅度下降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女性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育龄妇女中未生育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006年调查显示的23.6岁上升到2016年的26.3岁;平均初育年龄从24.3岁上升到26.9岁。根据2010~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20~44岁育龄妇女中未生育的比例已从2010年的22.83%提高到2018年的34.44%。这其实是“旧闻”,是前几年的数据,如今恐怕有新变化。不过,社会平均结婚年龄上升,总体生育年龄上升已经是大趋势,不婚不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大城市,许多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因对爱情和婚姻的失望而选择独身,在当下已经成为一个引发关注的问题。
不婚不育的暂且不说,就是已经结婚的又如何呢?早在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对全国范围内的已婚男女进行了一次历时一年的抽样调查,调查中发现,在已婚或同居男女中,每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为28.7%;而在最近的一年里,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占6.2%。另外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夫妻的性生活水平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2019年,网易春风团队发布了一份《中国8090后性福报告》。该报告显示:性生活频率呈现职业差异,领导比普通员工更“性福”;有钱“任”性,收入越高性生活越频繁;二三线城市比一线城市更性福,性福程度最低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这一报告表明,在当下内卷激烈的高压力社会中,贫穷令人丧失性欲,财富令人高潮迭起,这也恰好验证了古人的话:“饱暖思淫欲”。当性爱与财富密切相关时,平头百姓为温饱而疲于奔命,富贵之人才能享受有性有爱的生活,这是古今中外极其普遍的现象。那些贪腐官员哪个没有情人?那些亿万富豪哪个没有小秘?面对新三座大山,中下层群体面对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在被996偷走时间、被加班掏空身体、被KPI耗尽精力后,对性与爱早已无心无力,无性也无爱也就成为常态。当年黄宏表演的小品《开锁》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中年夫妻亲一口,恶梦能做好几宿。”许多人以为只是个笑话,其实映射的正是当下的现实生活。有人说,中年夫妻感情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白天是夫妻,晚上是邻居,无性无欲也无爱。在婚姻生活中,以前常说“七年之痒”;然而,随着时代快节奏的变化,如今早已缩短至三年、两年甚至更短。
说道财富分配,不得不说一说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index或Gini Coefficient)是国际上通用的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之一,分为两种:一是收入基尼系数(Income Gini),二是财富基尼系数(Wealth Gini)。收入基尼系数的数据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收入统计,财富基尼系数的数据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总资产统计。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由于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能够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社会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国际上普遍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时,居民收入过于平均;在0.2—0.3之间时,较为平均;在0.3—0.4之间时,比较合理;在0.4—0.5之间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意味着财富差距悬殊。最近20余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
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自1994年起就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根据官方的数据,2003年的基尼系数为0.479,在2008年达到0.491的最高点,其后至2015年连续7年呈下降趋势,并在2015年降至0.462的低点;2016—2022年连续7年一直保持在略低于0.47的水平线上,略微有一点儿浮动。
2014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该报告称,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中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中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基尼系数只有0.16。从上述情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至今,虽然中国已经消灭了极端贫困,并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但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逐渐拉大,共同富裕的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中的数据来看,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程度十分惊人。虽然这是10年前的研究报告,但对于今天认清中国社会的现状仍然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