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质生产力,开启折叠屏的“主场时代”

文 | 无锈钵

“折叠屏已经发布5年了,为什么你还在犹豫?” 

这是vivo在刚刚结束的旗舰新品发布会上抛出的问题。 

作为全球智能手机下行周期中,为数不多“逆势增长”的亮点,各大品牌对于折叠屏品类的争夺,早已进入白热化区间。 

一方面,折叠屏大多处于价位段中高区间,作为各大品牌的“旗舰门面”,折叠屏卖得好不好,可以说直接关系着品牌“高端印象”的建立。 

另一方面,从产品端来看,各大旗舰折叠屏新品,已经成为品牌顶尖技术的汇聚地,连带着折叠屏新品的发布会,也成了手机圈公认的“春晚时刻”。 

“技术创新”和“高端占位”的双重价值背后,“得折叠屏者得天下”,已经成为手机赛道不争的事实。

然而,火热的前景之外,正如vivo在发布会中所问的那样,为什么面对折叠屏所带来的心动,用户的态度又往往是犹豫、观望,消费者为折叠屏产品所预留的空间,也永远是“下一部再买”? 

究其根源,尚不成熟的折叠屏赛道,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痛点制约: 

在可靠性层面,折叠屏构造更为复杂,质量稳定性、耐用性等一些固有缺陷难以解决。 

在体验层面,受制于技术和行业认知,当前折叠屏产品往往不得不在配置上有所取舍,在实际使用体验上也难以令人满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次发布会上携“全能折叠屏旗舰”高端站位亮相的vivo X Fold3系列,无疑为行业掀起了一场关于折叠屏的“全新认知”。 

5001、不做取舍,X Fold 3“全都要”

从硬件层面来看,X Fold3系列是折叠屏行业少数具备“无死角”产品力的六边形旗舰。

由于内部构造庞大复杂,传统折叠屏产品往往需要在仅剩的狭小空间里对功能模块做出取舍。由此带来的,则是消费者“花了旗舰钱,买了次档性能”的糟糕感受。 

得益于技术层面的积极创新,传统折叠屏产品的“取舍困境”,在X Fold3系列上迎来了终结。

整场发布会中,“更轻、更薄、更强”是vivo高管对该系列新品最高频的解读,它对应着的,是X Fold3系列在产品力层面的极致表现: 

比15pro max更轻的219 g重量,比USB-C接口更薄的4.65mm,和各项折叠屏性能跑分榜单的大满贯。 

相较于在硬件侧所表露的诚意,X Fold3 Pro型号所搭载的旗舰级芯片骁龙8 Gen3,反而没有引发人们太多的关注。某种意义上,这颗旗舰级芯片所起到的作用,更像是一种省流版的总结——X Fold3系列在所有看得见的硬件上,都努力做到了最好。 

500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性能、续航、影像、充电还是屏幕,X Fold3系列都达到行业顶尖水平,实现了产品力层面的“全都要”。 

以电池技术为例,融合二代硅材料+半固态电池+微米级激光阵列刻蚀的新一代蓝海电池技术,不仅再度突破手机电池“超级大、超级薄、超级快”的“不可能三角”,也为X Fold3系列带来了比肩直板旗舰的续航能力。 

500

测算数据显示,vivo X Fold3和X Fold3 Pro在重量对比上一代最多减轻了60克的基础上,电池等效容量分别高达5500mAh和5700mAh,对应的模拟日常用机续航天数均超过2天——这是一个足以彻底改变用户“一日一充”用电焦虑的数字。 

同样迎来颠覆的还有影像层面。 

对于智能手机行业来说,要想实现优秀的影像表现,硬件素质和后端调教二者缺一不可,在这一方面,有着蔡司自然色彩和 T* 镀膜的vivo X Fold 系列本就是行业的长期翘楚。 

在这基础上,本次X Fold3 Pro所搭载的“主摄+长焦+超广角”组合,还进一步实现了等效 15mm 到 70mm 专业影像“全焦段覆盖”,加持vivo 6nm自研影像芯片V3,一举成就了折叠屏赛道当前阶段的“影像标杆”,充分诠释了专业而富有质感的vivo摄影体验。 

除了在配置层面上告别取舍困境,过往折叠屏产品饱受诟病的质量稳定性、耐用性,也在vivo长期的技术投入中得到了解决。

搭载于X Fold3系列上的铠羽架构,加持碳纤维超耐久轻量铰链,为用户带来的,是折叠屏品类中前无古人的可靠表现。抛开冗长晦涩的测试数据,关于X Fold3系列到底有多“抗造”,只需要记住两点: 

·X Fold3系列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身兼瑞士SGS整机五星抗摔和莱茵50万次折叠无忧双重认证的产品; 

·X Fold3 Pro更是全球首款登陆南极的大折叠手机,在这之前,X Fold3 Pro已经同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一起,跋涉于南极超低温、大风的恶劣环境之中,其无惧极端气候的“南极品质”,更是得到了新华社等一众央媒的点赞。 

500

从这个角度来说,得益于vivo“先旗舰后折叠”设计原则,“更轻、更薄、更强”X Fold3系列,不仅在性能实力上实现了行业领跑,更是凭借卓越的可靠性,成为了用户心目中的折叠屏“痛点终结者”。

2、从“尝鲜玩具”到“主力终端”,X Fold 3做对了什么?

在这基础上,在硬件配置上持平、甚至超越直板旗舰,只是折叠屏产品生态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真正说服用户选择价格更昂贵的折叠屏产品,需要的不仅是“补短板”,更是要“做好长板”。 

折叠屏产品的长板是什么?就是更大屏幕在“用户体验”层面所承载的无限想象空间。

折叠屏不是“更大屏的直板手机”,也不是“小一号的平板电脑”,而是具备独特交互感受和操作逻辑的智能终端“新物种”。 

“盖泡面”和“爱奇艺”的新鲜感背后,便捷感和生产力,才是折叠屏长期担当“主力机”的底气。

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品牌就必须放弃在直板手机上的路径依赖,打破思维束缚,用全新的系统与智能架构,重塑折叠屏的使用场景,并充分发挥这一品类的优势。 

这也正是vivo在X Fold3系列中所做出的尝试。 

早在去年,vivo自研的操作系统OriginOS 4就凭借着采用端云混合策略的蓝心小V,率先将“AI手机的”概念带给用户,同时模型本身也取得了 C-Eval 全球中文榜单第二、其百亿内大模型榜单第一,CMMLU 全球中文榜单第一以及其百亿内大模型榜单第一的成绩。 

历经一年的深耕与打磨,本次发布会上,vivo又将对AI功能的全新理解赋能至折叠屏领域,并进一步加码模型的技术功能,支持一句话查找影像素材、一句话视频剪辑、小V帮记和AI笔记创作,让X Fold3系列跳出产品概念,一跃成为协助用户剪辑视频、记录会议、实时翻译、整理摘要和笔记创作的“全场景贴身助手”。 

500

在这基础上,源于此次OriginOS 4新搭载的虚拟显卡、不公平调度2.0、内存融合4.0三大技术,和应用生态层面的互联互通,X Fold3系列在达到了“丝滑比肩苹果”的同时,还以联通层面的“无缝流转苹果”,一举弥补了“苹果全家桶”长期没有折叠屏的遗憾。 

某种意义上,得益于OriginOS 4的系统优化,和AI蓝心大模型的加持,X Fold3系列所输出的,是不同于任何直板机、传统折叠屏产品的全新使用体验——不仅仅是一款智能手机,更是汇集便捷体验、互联互通、智能关怀于一体的“超级终端”。

从这个角度来说,X Fold3系列折叠屏系列的推出,也标志着折叠屏产品不再只是“尝鲜玩具”,而是真正意义上拥有更多元更领先产品体验,具备同直板旗舰正面竞争能力的“成熟产品”。

3、“蓝科技”加持产品迭代,新质生产力vivo如何引领未来?

过去的这个两会,让“新质生产力”再度成为科技行业热议的话题。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其实就是不靠低端产业要素,而是以科技为核心,让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 

复盘当前的智能手机行业,vivo正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品牌。 

纵观X Fold3的诸多创新,我们能看到的,是vivo作为“新质生产力”品牌,不断以科技研发赋能产品,迭代用户体验的长期努力。

500

从第一代解决折痕过深、铰链脆断的“实用”;第二代以“先旗舰后折叠”思路,解决折叠机充当主力机的“重用”;再到这一代解决的“移动AI生产力”时代的“大用,好用,耐用”。 

回望过去,一部X Fold系列的进化史,同样也是一部“蓝科技”的升级迭代史。

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行业“新质生产力”的vivo,也在不断围绕“本分”的企业价值观,持续落地品牌成果,引领行业前行。 

今天,一个直观的事实是,vivo已经成为智能手机赛道“前沿技术领域坚定的先行者”,无论是折叠屏、自研芯片、操作系统、AI,还是屏下指纹、升降镜头、全面屏。行业的大小技术风口,vivo始终在场。 

一部智能手机的科技迭代史,几乎同样也对应着vivo的技术研发史。

稳定穿越技术周期的基础上,vivo在行业前沿技术中,也从不满足于做“跟随者”,而是敢于尝试、敢于逆势前行,并不断取得突破。

本次发布会上,凭借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心大模型、蓝河操作系统等多项创新技术震撼行业的“蓝科技”生态,正是上述理念的写照。 

500

先行者的身份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vivo同样也是“技术浪潮中稀缺的思考者”。 

尽管对技术创新保持着热情,但这一品牌却从未陷入“技术至上”的迷思中,在行业纷纷内卷性能之际,vivo是少数明确用户价值,并坚持以“用户导向”约束、指引技术创新的品牌。 

远的不说,智能手机的影像模块从“拼参数”,到“比人像”的理念转换,就离不开vivo持之以恒的坚持推动。 

正如一位高管在采访中所表达的那样: 

“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要跟着用户需求去变,不能自己在原地打转、刻舟求剑,用户需求、用户导向,始终是vivo最大的核心。” 

回望过去,正是“技术创新”和“用户价值”的双轮驱动,成就了vivo的品牌心智,并赋予了这一品牌穿越行业内卷,保持长期领先的市场地位。

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需要更多像vivo这样的领跑者,vivo也将作为智能手机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持续深耕并引领国产手机走向未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