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水氢发动机” 我也谈谈个人看法

最近一些媒体一窝蜂的攻击“水氢发动机”,我也注意看了看,认为这里面反映出了几个问题,媒体都没有说清楚,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

 

1.究竟有没有这种车?从南阳日报上的报道看:有!并且附有图片。应该说这辆车还是客观存在的。至于它能不能达到公布的技术性能,这要从两方面看。第一,从公开报道看,这辆车只有一辆,媒体报道“下线”应该是指这辆车下线,而不是大批量生产下线,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媒体不是专业人士。第二,任何科学试验的起步阶段,都不可能一步成熟的,都是要通过反复否认试验、改进来逐步完善的,从长远看能达到的技术性能,在最初阶段肯定不会完全实现的。就像飞机一样,当年美国莱特兄弟造出飞机后,他们弟兄两个是不是也会想到今天有波音747这样的飞机啊,肯定不会!

 

2.这是不是技术创新?从把这些媒体的援引一些专家、学者、文献资料等来看,真要是实现,绝对是创新。既然是创新,我们就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看待,只要是技术进步,那怕进步一点点,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也就是说:对于“水氢发动机”,我们还是应该等等看。但从报道“水氢发动机”的某些媒体的做法来看,那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水氢发动机”夯死啊,这种心态是不正常的。

 

3.庞青年究竟懂不懂汽车?从媒体报道来看,庞青年是汽车方面的大拿,“青年”大巴就是他的企业生产的,直到现在,奔驰在中国十几万公里高速公路上的这种车也不在少数,实事求是的讲:这种汽车非常好。既然是汽车大拿,今天他关注“水氢发动机”也是正常的,况且国家在这方面也是鼓励的。

 

4.庞青年究竟有没有媒体报道所说的那些不良现象?从媒体激烈言辞中看,有!但有这些不良现象,是不是就意味着永远就无法搞创新、求发展呢?现实生活给我们的答案是:不会!否则,褚时健的传奇人生就无法解释。

 

5.这些蜂拥而上的媒体,究竟有几个真正采访过“水氢发动机”实物、懂得“水氢发动机”的原理呢?从报道中看,厂家目前以“技术机密”为由,不接受采访,自然也不会公布“水氢发动机”的详细工作原理。可见这些媒体见过“水氢发动机”实物的人应该不会有几个。我们常说:“新闻以事实为依据”,既然没有见过实物,那这些蜂拥而上的媒体发表这么多洋洋洒洒的“宏论大作”,能不能说是捕风捉影呢?应该是有点像。

 

6.还有些媒体,采访了一些技术专家,这些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认识,但“世界这么大”“中国这么大”“发展这么快”......尤其是中华文明已经5000年,没有发展能有今天吗?!这些专家的言论能不能代表发展的观点呢?我想不一定吧,早些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一些专家不是言辞尖锐的说“中国改革开放不会成功”吗?!今天的实际情况是不是把这些“砖家”的脸打得稀烂啊!

 

7.还有些媒体用美国人在这方面的实践说明“水氢发动机”是不会成功的,在这方面就更可笑了,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凡是美国人办不到的,中国人就一概办不到呢?!不是这样的吧,否则,新中国70年取得的成就与地位就无法解释了。星条旗不早就插满今天的朝鲜、越南、东南亚诸国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特朗普还用为他们焦头烂额吗。今天的中美贸易战,那特朗普一口气还不把中国吹得东倒西歪、马上俯首称臣啊?!......

 

今天说了这么多,一句话:你媒体还是要深入采访,把见到的实际情况传播给社会,而不是把道听途说、东拉西扯的东西四处散播。当然,庞青年现阶段肯定不会把这项技术的详细原理直接告诉媒体,因为这是技术机密,是不可告人的,媒体这样凶猛的攻击“水氢发动机”,是不是还有别的图谋呢?这别的图谋背后,又是谁站在那里指手划脚呢?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