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狐狸尾巴在风中飘扬

500

罗振宇预告《文明》节目/图源:得到APP

1

罗振宇的《文明》节目上线了,到现在已经出了三期。

我在网上各大平台都搜了一圈,发现反响并不热烈,除了在罗振宇的大本营得到APP还有些观看量之外,在别的平台,基本上是无人关注,无人讨论,这让我有点惊讶。

在之前的罗振宇年度演讲中,《文明》这个节目是整场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前面的三个小时内容都是在做一个铺垫,只有最后二十多分钟的《文明》,才是他真正发自内心想要告诉全世界的。

而且罗振宇讲出了真正的激情,那一段听下来,颇有荡气回肠之感。我本来以为,《文明》节目一上线,就会洛阳纸贵、万人空巷,没想到冷清成这样。

更惊讶的是,不知为何,这个节目的名字从原来一直说的《文明》,改为了现在的《文明之旅》。这一改,原来大气磅礴、舍我其谁的气势一下子没有了,变得中规中矩、泯然众人。

500

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文明》降格为《文明之旅》,我不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但这件事情已经昭示,罗振宇的雄心在面对现实时,不得不做出妥协。他只有展现出屈服的姿态,把目标调低,把口气放小,才能继续把这件事做下去。

我相信这对罗振宇的锐气是巨大的打击。这件事也可能预示着,他最后想要达成的成就,可能比他之前梦想的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鉴于这种事情在一开始就出现,而且他毫无反抗之力,不得不说,时也命也,对当事人而言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和悲哀。

不过,一切才刚刚开始,现在就说后面会如何如何,似乎还为时过早,毕竟这是一个以二十年时间来运作的大工程,它的影响力要在时间的积累下才会显现。也许一年、五年过后,感觉又不一样了;十年二十年过后,感觉就更不一样了——当然,二十年之后整个世界都已经不一样了,一档节目会如何,只有天知道。

但我们不妨一起思考:五十年后,一百年后,《文明之旅》将会怎样?

是早已消散在互联网的洪流之中,再也无人问津,还是依然会有那个时代的人,从浩如烟海的视频里面把它找出来,一期一期地追看?

五百年后,一千年后呢?

这个问题的背后,藏着罗振宇巨大的狐狸尾巴。而现在,似乎还没有几个人看见。

2

一个人的过去,藏着他的未来。

罗振宇1973年生于安徽芜湖。他妈妈不知道是做什么工作的,爸爸是工人,后来当了厂长。

小学时,因为一个偶然原因,罗振宇被老师说成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孩”——其实在那之前他也没有特别爱读书,老师是因为六一儿童节要分派名额去图书馆搞活动,名额派不出去,才故意这么说的。但罗振宇从此背上了一个“爱读书”的标签,为了维护这个人设,罗振宇就刻意去读书,结果越读越爱读,终于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爱读书的人。

不过,上大学之前的读书,多多少少都带着一种目的,觉得对未来可能会有用。到了华工之后,罗振宇从读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开始,才真正体会到不为“稻粱谋”而读书的乐趣。从此之后,他开始大量读所谓的“无用之书”。

大学期间,罗振宇就充分展现出了“能说会道”的天分。同学都爱和他聊天,甚至有些同学,晚上吃完饭,连碗都等不及刷,就要来听罗振宇胡侃——当时的他估计做梦都不会想到,日后他居然靠着胡侃的能力,成为中国最成功的知识贩卖商人。

从华中理工毕业后,罗振宇又到北京广播学院读了研究生,毕业后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当老师。当时,他同一办公室有个老师在央视录一档节目,但是由于脚受伤,每天进出不便,于是罗振宇就每天背着她去央视。这个老师名字叫于丹。

在北师大,罗振宇没有待多久,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瞧不起北师大给的工资。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去央视做兼职上。由于能写能说,又有贵人相助,他在央视很快混得风生水起,变离开北师大,正式进入央视工作。

1998到2000年,罗振宇连续三年成为315晚会的总撰稿人;2000年成为《中国房产报道》的编导;后来又先后担任《商务央视》、《经济与法》等栏目的制片;2004年成为如日中天的央视《对话》栏目的制片;期间,他还把博士学位给拿下了,当他父亲手捧着他的博士学位证时,都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在《对话》栏目,由于节目策划的需要,罗振宇得以大量接触中国最顶级的专家、学者、官员。一千块钱一次的策划费,他眼睛都不眨一下,每天都请专家来办公室聊天,反正都是公家出钱。这么一天天聊下来,他等于白白读了好几个博士,还都是跟最牛的博士导师。

2008年,由于被领导穿了小鞋,罗振宇一怒之下,离开央视,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后来,第一财经邀请罗振宇担任《中国经营者》节目的主持人,虽然罗振宇在央视做的都是幕后工作,没做过主持人,但他觉得自己完全能胜任,于是就过去了,果然做得很好。从此,罗振宇那张胖脸出现在了中国电视和网络的视频上面,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2012年,罗振宇和朋友一起推出了自制视频节目《罗辑思维》,并开始在罗辑思维公众号上每天早上发一条60秒的语音。这两个项目都非常成功,让罗振宇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超级网红。在几个月后,他们进行了商业化的尝试,发现不管卖啥,都能瞬间销售一空。

后来,罗振宇和朋友闹翻,找了新的合伙人,另外成立了公司,继续运营罗辑思维视频和公众号。

2015年末,罗振宇开始做跨年演讲,其公司也推出了得到APP。这两个项目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让罗振宇成为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2016年在深圳卫视举办的跨年演讲,甚至打败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深受欢迎的电视台,让深圳卫视拿到了跨年夜收视率第一的殊荣。

3

对罗振宇在商业上的成功,网上有很多的争议。主要的观点有两个:罗振宇很会骗,消费者很傻。最有影响力的批评文章是《罗振宇的骗局》,最经典的评论是:年轻人看罗振宇,跟老年人吃权健,本质上是一样的。

但上述这样的说法,只说到了问题的表面,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为什么罗振宇那么会骗,为什么消费者那么傻?

根本的原因是:时代已经变了,消费者现在就需要这样的内容,而罗振宇是提供这样的内容的最厉害的生产者。

很少有人意识到,罗振宇是这个时代最牛逼的知识表演者。

对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而言,“观看知识表演”比“获取知识”重要得多。获取知识是痛苦的,而观看知识表演是快乐的。他们愿意为知识表演付费和投入时间,假装在获取知识。

罗振宇的辉煌和争议,都来自于此。时代呼唤罗振宇,于是罗振宇出现了,成功了。但与此同时,有一部分人又不愿意看到一个知识表演者获得如此成功,因为这是对每一个自认深刻而一事无成的人,赤裸裸的嘲笑与讽刺。在骨子里,他们认为罗振宇的成功,反映了时代的肤浅和群氓的愚昧。

可惜的是,时代就是肤浅的,而且未来会更肤浅。

因为,我们已经跨越功能价值时代,而进入到情绪价值时代。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从来都是致力于满足功能价值的过程。大部分生产都围绕着创造功能价值产品,为了吃饱、穿暖、有地方住、把孩子养大……我们耗费了几乎全部的精力和资源。

但渐渐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人们发现,获得这些东西似乎并不需要花费全部的精力与资源,在买完这些东西之后,我们还剩余了大量的时间和一定数量的钱没有地方花。

于是,我们开始为了解决无聊、焦虑、空虚等情绪而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最后,为后者花的时间和钱远远超过了前者。于是,社会就进入到情绪价值时代,一切商业,也都将因此而重塑。

在情绪价值时代,一个产品是否受欢迎,能不能卖上价钱,本质上不在于它能产生多大的实际价值,而在于当人们消费这个产品的时候,情绪是否得到了满足。

罗振宇在这一点上,具有这个时代罕见的顶级天赋。这一顶级天赋是三大顶级能力的完美结合。

其一是知识表演力。

学会某样知识是一回事,把某样知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讲得生动有趣,让人愿意听下去,并且听的人还觉得自己也学会了,这就不简单了。

这一点,在我们所见的范围内,能比得上罗振宇的不多,大概一只手就可以数得出来。

其二是镜头表现力。

仅有知识表演力还不行。有的人只擅长于在小范围内,跟人面对面地讲,一面对镜头就不行了。

而罗振宇学的就是新闻和电视传播,读到博士,在央视又工作很多年,经历了撰稿人、策划人、制片人,出来之后又在第一财经当主持人。他的节目策划能力和镜头表现力,也是顶级的。

其三是品牌炒作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天赋要被人看见,还需要有强大的品牌炒作能力。恰好,罗振宇在这一方面也是顶级的。

且不说他那些大大小小的营销炒作行为,就说他所做的三个“知识表演行为艺术”,从策划到执行,都是中国互联网从未见过,而且也将是无人能超越的。

这三个行为艺术是:1.连续十年每天早上六点半发一条公众号语音;2.连续二十年每年搞跨年演讲;3.连续二十年每周出一期编年史的《文明之旅》。

普通人根本想不到这么牛逼的点子,就算想到也做不到。罗振宇想到了,而且第一个已经做到了,第二个做了将近一半,第三个已经开始。

可能有人会对这些行为艺术不屑一顾,但实际上,罗振宇和他的团队是深刻理解了人心与时间的算法。

人心需要确定感,而一个人持续以十年为时间段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且有价值的事,能给人提供强大的确定感。这是罗振宇交给这个世界的投名状,换来的是信众对他的无条件信任和支持。

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时间的威力,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坚持十年、二十年从不间断地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将在人心产生的震撼。这可能是宇宙中最明显、但又最被人忽略的奥秘之一。

而罗振宇意识到了,并且做到了,所以他就具有了人格魅力光环。换句玄乎一点的话说,他享受到了巨大的宇宙能量加持。

以上三大天赋,具备一条都已经很厉害,而三条完美组合在一起,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传播威力。这就无怪乎做自媒体的人那么多,但只有罗振宇是最成功的。

更厉害的是,罗振宇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个事。他有一个庞大的团队,而且组织了一批同样有知识表演天赋的人,在以大工业思维,批量化地制造这样的产品。

这一个天赋以及组织、运营能力,足以支撑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罗辑思维、得到和跨年演讲,仅仅是开始而已。

罗振宇将借助《文明之旅》,获得进一步的成功,不仅在商业上,而且还有可能在历史上。

4

一个人,要怎么才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古往今来,曾经产生过无数人物,发生过无数事件,但是青史留名的,寥寥可数。而给世界留下过不可磨灭的印记的,更是少之又少。

也许绝大多数人觉得这事不重要,但是,每一个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身份、地位的人,都会考虑自己能给世界留下一点什么。

如果你觉得这事不重要,唯一的原因就是,你对这个世界并不重要,而且你也深知这一点。

罗振宇的狐狸尾巴就是:他是一个希望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而且他现在做的很多事情,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我2019年写的《被低估的罗振宇》一文最后,我曾经如此评论:

罗振宇要的不仅仅是商业利益。罗振宇是想做中国的狄德罗,他想编撰中国版的 “百科全书”。他要的,是天下读书人都读他的书,要的是知识的定义权和发售权,要的是成为这个世界的“知识教主”!这才是罗振宇最大的“狼子野心”。

很多人可能不同意这一点。他们会觉得,罗振宇算个什么东西?也配做狄德罗?

但这个问题的实质不在于他最终能不能实现,而在于他有没有采取行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事实是,他确实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而且,我认为他最终还真有可能会成。

在跨年演讲中发布《文明》时,罗振宇向世界宣告:他要当现代的司马光。

司马光对历史的最大影响,以及历史对司马光的最大肯定,不是当宰相,也不是阻止王安石新政,让宋朝回归旧秩序,而是编撰了《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编年史,按照每年一章的形式,把中国历史大事逐年记下来。现在,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任何一个严肃的读书人想要了解中国历史,《资治通鉴》一定是他必看的书。

而罗振宇的《文明之旅》,是接续《资治通鉴》的传统,以每年一集的形式,把司马光没有写完的历史接着写完,只不过是换成了视频。

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罗振宇计划每周出一期,连续做20年。如果20年后他还没死,就再做20年。

也许有人会怀疑,罗振宇说大话吧?一个人怎么每周做一期视频节目,连续不间断地做20年?

但是,鉴于罗振宇每天早上六点半发一条一分钟语音,连做了10年;每年做一个跨年演讲,准备做20年,已经完成了9年。这个《文明之旅》节目,似乎对他来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5

假如罗振宇真的把这个20年的大工程完成了,《文明之旅》将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怎样的位置?

这个问题,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方面看。

从短期也就是按照周和月度的尺度看,《文明之旅》其实是失败的。以罗振宇的影响力,以他们为这个节目投入的精力和资源,以及寄予的厚望而言,《文明之旅》不应该在中国的网络上只有这么一点声量。

这就好比,我们从百米高的悬崖上,往底下的深潭扔下去一个几百斤重的大石头,结果连“扑通”一声响都没听到,连一朵涟漪都没看到。

估计罗振宇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但这确实他们必须接受的现实。

从中期也就是按照半年和几年的尺度看,《文明之旅》或许会在某个阶段迎来一次超级爆火,其爆发形式有点类似东方甄选和董宇辉在2022年6月8日之后几天的情形。

此前我在《怎样复制董宇辉》一文中,曾分析过东方甄选和董宇辉突然爆火的原因:平台的需求、俞敏洪的积累、董宇辉的观众缘、恰当的造势。《文明之旅》的未来爆发,也将是这四个因素的结合。

视频平台是需要优质内容的,罗振宇团队出品的内容,在哪个平台都会被认为是优质内容,是平台乐于推荐的。只不过平台要根据竞争环境、战略需要和所处的时机,来决定给多大的流量支持。罗振宇如果能和某一个超级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在合适的时机获得一次突然的超大流量支持,就有可能制造一次全网传播事件。

而罗振宇过往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名气和名声的积累,虽然比不上俞敏洪,但是也属于中国顶级流量之列,完全够得上一次超级爆发所需要的基础。至于罗振宇的观众缘,他在共情能力方面比不上董宇辉,但在知识表演方面又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对于吸引自己的目标观众,是完全够用的。也就是说,罗振宇本身完全具备造成一次全网传播时间所需要的所有条件。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选择什么时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造势。当年东方甄选等了半年,估计文明之旅可能也要等差不多的时间,甚至有可能更长。

首先是需要准备足够的素材,如果《文明之旅》播的期数不够多,可用于切片推广的内容数量和质量就都有限,不足以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其次是要碰到一个没有其他任何热点事件发生的“网络热搜空窗期”,当全网无大事,突然出手推广,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再次是各方面要先打好关节。跟平台谈好,有多少的流量支持。跟所有能帮助推广的朋友、媒体、自媒体联系好,给好素材,到约定时间集中发力。先把势能攒起来,一起释放就有威力,如果分批释放,威力就小了。

由于这一次造势非常关键,假设没有造起来,后面再要造,就很难了。所以必须非常谨慎。

当然,我这也是“关公门前耍大刀”,这是写给读者们看的。至于罗振宇本人和他的团队,他们在如何造势方面,那比何加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用不着我来置喙。

我预计,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文明之旅》会在中国网络上有一次热度的大爆发,那一天,每一个网民打开手机和电脑,只要他使用中国主流的网络平台,都会看到罗振宇的那张胖脸,在讲述中公元一零几几年的故事,并告诉你那个故事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

然后从那一天起,《文明之旅》将短暂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并持续一段时间,其传播量会比现在有两到三个数量级的上升(从几十万级,上升到几千万级,个别视频上升到亿级传播)。

从长期也就是按照几十年、上百年的尺度看,《文明之旅》可能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流传下去的少数网络视频之一。

你可能觉得这太高看罗振宇了。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是网络视频时代的第一代人。我们的后代子孙学习知识、了解历史的方式,和我们的前人有很大的不同:前人主要通过书本,后人则通过在网上看视频。看书本,我们有《春秋》《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而看视频,后人将看哪些视频?

历史大浪淘沙,99%以上的视频都终将淹没在互联网宇宙量级的信息洪流中,但有极少数视频,将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一千年以后,依然将被人们不断地播放。

我能想到的一千年之后还将被人们不断播放的视频有: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高呼“我有一个梦”,乔布斯在苹果一代发布会上说出“这不是三个独立设备,而是一个设备,我们叫它IPHONE”……

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罗振宇,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是:罗振宇的《文明之旅》,极有可能也在其中之列。原因不在于它的水平有多高,而在于,它是“视频史记”这种形式的开创者和代表者。

罗振宇不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学者,但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知识表演者。后世的普通人从浩如烟海的视频资料中寻找学习内容时,不会关心今天最厉害的学者讲了什么,而只会把罗振宇的视频合集拿出来看。

以书本来类比的话,《文明之旅》不是《三国志》这样的正史,而是《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演义小说,但后世的普通人正是通过《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去了解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英雄们。

如果你觉得罗振宇以及他的顾问团队水平不行,没有达到一个流传后世的作品应该有的水准,那不好意思,能流传后世的,就只能是这样的水平,因为更牛的人没有做这件事,而罗振宇做了。

你要是觉得可惜,有本事你自己来组织一个项目组,找更牛的人,用更高的水平来做,如果你做不到,那对不起,后世就只能看这样的作品。谁让你没有能力,没有行动呢?那就只能把历史留给你鄙视的人来叙说。

6

阮籍在广武观楚汉古战场时,曾发出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但历史不会问主人公是英雄还是竖子,流传下来,竖子就成了英雄。

我只希望,罗振宇在做《文明之旅》时,能多一份对历史的敬畏。

史笔千均重。别忘了,你随口的一句评论,很有可能影响着后世的世道人心。

命运给了你这个责任,时代给了你这个机会,请罗兄,别辜负了它。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