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纽约时报标题,还以为这只是一起普通治安事件

​周末,一名美国现役飞行员在以色列驻华盛顿大使馆外自焚,据报道他已经死亡。这位青年男子在向自己身上浇洒透明液体并引火自焚之前说:“我不会再参与种族灭绝了。”他大喊着“解放巴勒斯坦”。

据报道在外媒上他自焚的画面都是现场直播的,而且与许多令人悲伤的事件不同,这名军人明确地要求将他自焚的画面公之于众,而且他的家属也要求把这一画面放在互联网上。这样决绝的画面让人不忍直视。

 

500

西方媒体是如何报道的

首先,按照新闻大众传媒学的原理,这么大的事情不能不报。硬生生地压制,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尤其是引起家属的反感。其次,标题最最重要,要知道绝大多数人看报纸都是先扫一个标题,然后再决定看不看,所以标题基本上比内容更加重要。内容可以报道,也无所谓,但标题很讲究。而且标题的重要性远远大过文章的内容。

这时,文章的阴阳笔法就出来了。我们看这些标题,根本看不出这位士兵是因为抗议加沙事件而自焚的,仅仅报道了一个自焚的事,这样既维护了所谓自己客观公正的形象,又在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这件事情的冲击力,这样的新闻统治技巧和话术很是高明,这比百分之百地霸王硬上弓全面封禁,更加巧妙。说了,但其实也没说,更引不起波澜。

500

l 《纽约时报》的标题是《据警察报道:一个男人在华盛顿以色列大使馆外放火自焚》

500

l CNN的标题是《一位美国空军在华盛顿以色列大使馆外放火自焚》

500

l 《华盛顿邮报》的标题是《一位现役空军在华盛顿以色列大使馆外放火自焚》

500

l 路透社的标题是《一位美国空军在华盛顿以色列大使馆外自焚》

结论是,绝大多数民众都是标题党,他们匆匆一扫之际根本不会把这件事情联想到巴以冲突。

 

最大的本事是如何定义问题?

如何定义这个问题也很讲究,这完全是一个市场营销的问题,不论对错。这就像大学生的辩论赛,大家都不是在讲道理,你的立场已经被设定,大家练的只是杠精的能力。举个例子,有人评选过美国最佳的广告是什么,出乎意外的是许多内行人觉得美国国防部的改名是最妙的。要知道,这个国防部原名是叫战争部,在南北内战的时候,双方的国防部长都叫战争部部长,然后把战争部改名成国防部,简直太妙。要知道,美国是一块孤立的大陆,哪怕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本土从来没有被攻击过。夏威夷的珍珠港算是外岛,911事件是恐怖攻击,不能算战争行为。所以,美国的军队都是在海外出击,反而叫成国防部,这是天下最好笑的笑话之一,也是最好的市场营销广告。

最近我又看到英国人在《泰晤士报》上讨论是否要归还从希腊偷盗而去的帕纳农神庙里的雕像。像我们的新闻记者报道的时候就比较老实,他会直愣愣地讨论希腊文物的归属问题。而英国绅士们就比较巧妙,他的提问的方式就是根本不问文物的归属,而是把它上纲上线,提出的问题是“艺术是属于谁的?”你看,多巧妙啊。如果你不懂这套话术,你就很容易被它骗。

像日本学者讨论南京大屠杀的问题,往往与中国学者一碰即爆,因为他们马上就会纠结于一些屠杀数字细节的讨论,究竟有没有三十万。有些中国学者出来打圆场,说日本人的本性就是这样。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日本人根本不是这样想的。当然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也没有想得那么多,都是知识分子在定义老百姓的思维,他们很巧妙地把自己也定位成二战的受害者,一提二战,他们不提南京大屠杀,只提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这也是一种话术,你真的在学术上跟他们较真,就太天真了。

所以我觉得外国媒体的路数、玩法、操纵群众的套路,水深多了。越是民主的社会,越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统治的游戏,你是既要维持统治者的体面又要达到统治的效果,也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他们对异议人最大的打击方法并不是封杀,而是让他存在,而把他们的声量压制至最小。

 

亚特兰大的自焚事件

这次士兵的自焚事件,让我又想起了另一则新闻,要知道这不是第一起自焚事件,去年12月,一名反战抗议女子在以色列驻亚特兰大的领事馆外自焚。而这件事件也很快地就被其他更大的新闻给掩盖了,群众的记忆是短暂的,绝大多数人也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现在发生的美国空军飞行员自焚事件也会如此,……

 本文由公众号:【明州花公子】(ID:yuqihua_578)原创,喜欢我就点击关注我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