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就是江苏农村,富裕程度应该还算可以的,但是村里的青少年和壮年越来越少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很多乡村都快没人了,村里空荡荡的,还怎么振兴乡村美丽乡村啊?》评论区,标题为大水风添加】

  • 往事并不如烟
  • 振兴农村不是要把所有农村都振兴起来,现实也不可能。

    振兴农村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对应的产业,一些过于偏僻,缺乏资源和条件的村庄逐渐消失是必然的,除此之外,随着人口减少,必然有些条件不好的农村要荒废掉。

    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不同地区农村的资源禀赋不同,江浙沪农村早已实现小康,我关注的董德生,在东北农村每年种地也整个2、3十万,农闲钓钓鱼也美得很,我家省会附近山区的农村搞旅游农家乐也很不错,但是离主干道路较远,偏僻且没有旅游资源的村子很多都废弃了,这不是很正常吗?

    这和振兴农村完全不冲突,拿着一些偏僻的无人村要求全都振兴,不知道是蠢还是坏。

你说的好像不完全正确。

我的老家就是江苏农村,富裕程度应该还算可以的。但是现状也和作者文中描述的一样,村里的青少年,壮年,越来越少,留下的几乎都是老年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概的原因是:

1.种田不赚钱,弄不好还会亏本。一亩水稻田 毛收入刨去种子,农药,化肥,灌溉人力管理等成本,卖粮能纯赚1000元已经是理想状况了。如果一户种8亩田,那么两季收入最多只能1万6千元,这点钱在现代社会,是杯水车薪的。而外出打工,一个月到手工资就有4000元-5000元,3个月即可赚得种田带来的收益的钱。所以,我们这里农村已经没有单独的农户靠种田为生了。最多闲暇种2亩田,满足家人的口粮罢了。

2.实际上单纯种田的话, 也不是每天都在忙,相当的时间是空闲的,更重要的是现代农村人的追求已经不再是光光吃饱饭了,所以为了打发时间和追求更高的生活需求,年轻人必须外出打工。

3.我们这里为了发展房地产,发展城市化,农村的村一级学校全部消亡了,只剩下镇一级的中小学,而且很多没有高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部转移到市区,农村的青年人为了小孩收到好的教育,基本上都到城里买房子供孩子上学了。

4.80年代,老家农村还有村一级的小工厂,进入到现代之后,村里已经没有工业了,至少到乡镇一级才有工厂,但是规模也不大。先进的规模大的工厂全部集中到市区和近郊,所以青年人在村里找不到工作,也不可能留在村里生活。

这些年,主管部门都感到了农村的衰落,于是陆陆续续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改厕,水利设施,卫生室等,但是青年人口还是继续减少。

总体感觉现在农村失去了活力,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人为失误的原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