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战场十一月份基本战况

俄乌冲突战场十一月份基本战况

——俄军终于解放了马林卡

2023-12-03/04

 

地处乌东H15公路沿线要点上的马林卡,位于顿涅茨克州的首府顿涅茨克市西南并距其仅25公里,战前常驻人口不到万人,乌军不断炮击顿市城区设置在城西库拉霍沃的重炮阵地就在此处不远。

全市街道呈现出明显的网格状特点,战前市内拥有10条东西向与25条南北向街道,将整个城镇分割为约150个区域。乌军在此苦心经营了八年,就此构筑了上百座“堡垒”式的防御据点并“在城内构筑了密集的防御工事、隐蔽火力点和观察哨”(1),结合地下永备工事,随后形成了的这座城市要塞堡垒。

一、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解放马林卡

俄军,包括经俄中央政府整编后的原顿涅茨克民间地方武装(人民军),继在11月底“已经占领了马林卡85%的城区”(2)后,在12月1日,俄第150摩托化步兵师第103摩托化步兵团报告,已“完全控制了顿涅茨克附近的马林卡”(3)。据环球网报道,日前俄国防部发布战报宣布,“经过20个月的激烈战斗,俄军已经完全占领了这座城镇”4)。而原顿涅茨克人民军(DPR)第一军则在此经历了付出代价巨大、长达九年的艰苦战斗。

俄军取得这场战斗胜利的具体标志是,第 150 摩托化步兵师在市中心再次升起了象征苏军夺得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胜利旗”,并且城区“最西郊共青团街的一座房屋上方俄罗斯国旗正在飘扬”。目前,马林卡“90% 的地区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乌军可能(仅)控制着(奥西科瓦河以西)马林斯克水库附近西北的最后几栋房子”(5);乌守军第79空中突击旅残部“正在从马林卡西北撤离”6)。

【图一】马林卡乌军残部的最后位置

500

在顿巴斯战场,俄军经过长期麈战终于打下了这座乌军要塞,从而在敌人坚固的乌东筑垒防线上成功地撕开了一个口子并形成了战役突破!也许,类似的崩溃将不仅只是限于这样一座乌军固守的城镇。

随着乌军谢韦尔斯克-索列达尔-巴赫穆特防线业已肢离破碎,作为其在乌东筑垒地区核心地带的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康斯坦丁诺夫卡环形铁路防御区,就将直接袒露在俄军的攻势下!

这一切悄然无声地发生在人们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围绕位于毗邻地区,据说包括颇为类似此前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的阿夫迪夫卡焦化厂在内的阿城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之际。

自2014年乌东冲突爆发以来,顿涅茨克民兵和乌军围绕马林卡展开了激烈争夺并在2022年3月“差一点”就打下了。马林卡“自此成为冲突爆发以来首座被炮火完全夷为平地的城镇。从卫星照片上看,现在的马林卡几乎找不到一座完整建筑”7)。

500

马林卡为什么这么难打,即便在地面工事被完全摧毁之后,战斗还持续了如此之久?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俄军必须对乌军遍布全城的厂区、办公与商业大楼、居民住宅的废墟和四通八达的地下工事,进行逐街区逐幢逐屋逐墙的清理。因为,在这个建有三千多幢房屋的小城中,“几乎每一间房都是一个据点”8)。

这种巷战对敌对双方官兵最大的考验,已经不仅是运用战术的灵活性而是他们的战斗意志!

在巴赫穆特攻坚战中,瓦格纳勇士就是这样干的,并为此付出了伤亡超过六万、其中牺牲2.2人的高昂代价。

而为了从2014年政变后历届基辅政权对东部俄裔和平居民的暴政中解放自己家乡的顿军官兵,从来都是不缺乏勇气的。在上一次的马林卡攻坚行动中,顿涅茨克人民军就曾付出八千人左右的惨重伤亡。

在2022年的马里乌波尔战役中,顿涅茨克第1军仅在3月11日至24日的两周内,就阵亡382人(=150+232)、负伤1737(=866+871),伤亡合计2139人。而在从2月24日到4月21日主要城区战结束,共阵亡1413人、负伤5738人,整个战役期间累计伤亡7151人9)。

二、顿巴斯地方武装沿革

2014年初春,在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的波兰裔“饼干女王”纽兰,亲临基辅独立广场的现场指导下乌克兰再次爆发“颜色革命”,来自东部地区党的俄罗斯族当选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流亡境外。

随后,顿巴斯地区当地的俄裔民众自发组织起自己的武装,以保护俄族居民免遭乌克兰民族主义,尤其是以“亚速营”为代表的新纳粹武装势力进一步种族灭绝式的人身迫害。其中,顿涅茨克地方武装源于由领导并直接参加了克里米亚“回家”独立运动的伊戈尔·吉尔金(斯特列科夫)的副手费多尔贝里赞指挥的“卡利米乌斯旅”、由亚历山大·霍达科夫斯基创立并领导的“东部旅”,著名的斯巴达营、索马里(第一独立坦克营)、复兴营、堡垒营、矿工营、柴油营、东正教卫队、共和国卫队,包括信奉东正教、主张俄罗斯境内外斯拉夫人联合起来,来自原东欧国家及德法意西班牙等国公民组织的“国际纵队”,甚至还有主要由匈牙利人组成的“圣斯蒂芬军团”(国际营)10)。

2015前后,在俄罗斯军方主持下对顿巴斯两地的俄族部队进行了首次整合。其中,“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的顿涅茨克人民军DPR)被改编为第一合成军,鼎盛时期约有4.5万人;“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PR卢甘斯克人民军(LNR)编为第二军,兵力始终超过万余人;这两支军队对外统称为新俄罗斯或顿巴斯联军

整编后的DPR和LNR隶属于俄南方军区序列并接受统一指挥。部队改编后,营级以上包括营、旅(团)、军各级军事主官由俄现役军官担任。例如,阵亡在顿巴斯利西昌斯克前线的俄第5集团军司令库图佐夫少将,牺牲时就同时兼任顿涅茨克第一军司令。

通过这次改编,2015年之后的DPR作战编成序列是第1(“斯拉维扬斯克”)、第3、第5、第100摩托化步兵旅,分别部署在共青城、霍利夫卡、顿涅茨克市等地;另有独立第9突击海军步兵、独立第11摩托化步兵团(“东方”)和独立炮兵旅(“卡利米乌斯”)等(团)级建制单位11)。而新的LNR由第2、第4、第6(“利西昌斯克”)、第7(“奇斯加科夫斯卡娅”)摩托化步兵旅,“幽灵”旅(辖第202、第204、第208、第254摩托化步兵团),“森林之神”(坦克)营、“黎明”(俄罗斯志愿者)营等部队组成12)。

在2022年夏,俄军解放卢甘斯克州利西昌斯克后,随着乌东乌西四州经“公投”正式并入俄罗斯联邦,DPR和LPR也经再次整编正式加入俄罗斯陆海军。据不完整消息,整编后的原顿涅茨克人民军拥有至少四个旅的俄军编制,其中包括第110、114、第132摩托化步兵旅和第9海军步兵旅。

此时攻克阿夫迪夫卡北翼乌军渣土山阵地的就是其中由原DPR第14摩托化步兵团扩建的俄第114旅,宣布解放马林卡的俄第103步兵团也来自DPR。

三、如火如荼的阿夫迪夫卡攻防战

目前,整个俄乌战场战事最为激烈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依然是在阿夫迪夫卡地区。自今年10月10日俄军在此重新发起攻坚战斗之后,到12月初的基本战况是这样的:

北翼 在经过反复激战最终巩固了焦化厂以北的制高点渣土山(260高地)阵地之后,俄军在城区方向只是尝试性接近但并未直接进攻焦化厂这个乌军核心堡垒区,而是逐步向渣土山附近发展,现已有效控制了焦化厂附近的铁路线、废水处理厂、以东的多家工厂和稍远处的林区。并沿着卡玛尼安卡以南地区的H-20公路“夷平了前线”(13)。不过,此前也有过DPR“从东北方向兵分四路切入焦化厂,目前守军已被压缩至厂区内的第三和第四车间附近”14)的报道。

阿夫迪夫卡北翼对内正面的其他地区,俄军在最终巩固克拉斯诺夫卡地区后,正继续在斯捷波韦、贝尔蒂奇等地与守军反复拉锯。更北的克拉米微及城区乌军阵地,同时遭到俄空天军威力巨大的RBK-500(集束)、FAB-3000航弹空袭,而城市中心区的乌军目标还受到9M22S铝热剂燃烧弹的猛烈打击。而在北翼对外正面,占领了克拉斯诺夫卡以北的新卡利诺瓦附近地区。

南翼 继占领“皇家狩猎场”高地群、亚西诺瓦茨基大街并封闭T-0505高速公路后,随着瓦格纳老兵陆续参加战斗,俄军目前已经完全控制了位于城区东南的“普罗姆卡”(葡萄园)工业区、亚西诺瓦塔亚二号火车站及以及更北的顿涅茨克过滤站;同时,占领了维诺格拉德尼基别墅区并开始攻入阿夫迪夫卡城区。而这正是习惯于“骑在敌人肩膀上作战”的瓦格纳战士最为擅长的短兵相接式的攻坚战术。

在南翼的对内正面上,西北方向的俄军正通过沃达尼进一步进攻塞韦尔内托南卡以东乌军53旅的阵地并摧毁了其旅部。在对外正面,通过佩尔沃迈斯基继续威胁五一镇方向的乌军阵地。

截止2023年12月1日,俄军南北两翼合围圈的最短距离只剩下三公里左右(15)。从8km、7 km、4 km到此时的3km,守城乌军的处境看来已经相当不妙!此时,俄军正在南北两翼的斯捷波韦、贝尔蒂奇与塞韦尔内、托南卡等地与乌军展开激烈争夺,就是旨在实现战役合围,力争尽管切断城内守军的主要补给通道。

有消息称,在阿夫迪夫卡战场,俄军先后投入了26个旅(团)级建制单位,多达六万人,其中包括顿涅茨克第1摩托化旅、第9海军陆战旅、第1坦克营,第117摩托化旅、第10坦克团等部(分)队。乌军也陆续部署了12个旅级单位(16),包括城内的第53、第110机械化旅、国土防御部队第116旅、独立炮兵第55旅和外围的第31、第47机械化步兵旅和国土防御部队第129旅等部队。

500

500

被称为“顿涅茨克门户”的阿夫迪夫卡面积约19 km2(阿特木斯克是23 km2),城区呈东北-西南倾斜的条状形,地形相当复杂,其间还分布着人工林带(南)、人工湖泊(东)。城市及周边的“筑垒程度”明显高于阿特木斯克,因此攻坚难度更大。

从双方公布的大量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俄军出发阵地到阿夫迪夫卡城区之间依然是典型的乌克兰平原地形并被防风林带(区)规则地分割间隔大致等面积的地理单位,其间地势平坦、视野开宽。

俄军此前在实施装甲突击过程中所受到的重大损失,大概就发生在北翼的这片开阔地带上。有媒体报道,乌军第43机步旅和第55炮兵旅使用德制PZH-2000自行榴弹炮和法制“凯撒”自行榴弹炮给予进攻中的俄军以重大杀伤,将这里变成了所谓的“炮兵猎场”(17)。

十月的乌东地区遭遇到秋雨的洗礼,大量降水使得双方士兵都只能在伴随刺骨寒风的泥泞中艰难战斗。到了十一月下旬,今年的第一场暴风雪也已如期而至。因此,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将只能推迟到随后的严冬季节才能有效展开。

四、十一月份俄乌冲突战场的基本战况

在2023年乌军的夏季攻势基本陷入停滞之后,为了配合阿夫迪夫卡战役达成预期作战目的,最近的这个月,俄军在将近两千公里的实际战线上的若干关键节点,陆续发动了规模不等、打法各异的战术反击。目标是既有效遏制其他战场的当面乌军调兵增援阿城主战场,同时乘虚而入改善已方当前的战场态势。

(一)阿特木斯克地区 北翼的俄伞兵部队独立第11空降旅在三天之内顺利夺取了赫罗莫沃(阿尔捷米夫斯克),不仅回到瓦格纳部队先前推进时的最远战场接触线,还攻占了今年当瓦格纳宣布占领巴赫穆特后也一直没有夺取并离城区很近的这座城镇。此外,俄军还接近了赫罗莫沃西北的博格丹诺夫卡,直逼运河。南翼俄军沿克里什奇夫卡-安德里夫卡-库尔久米夫卡一线向西重新越过了铁路线并夺回了安德烈耶夫卡半个村庄,使乌军今年在此的反攻收益几近归零。

与此同时,已有俄军部队陆续出现在乌军在这个作战方向的补给中心恰索夫亚尔附近。

在此前后,乌军在这个作为当时战略反攻主方向之一的狭窄丘陵,至少先后集结了包括第22、24、28、93机械化旅,第3、第5、第92突击旅,以及多达15个国土防御旅的庞大部队,据称总计曾超过三十个旅级单位。

500

(二)扎波罗热方向 位于这次反攻主攻轴线上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奥列霍夫(库班)地区,乌军在反攻中形成的罗博季涅-韦尔博韦战术突出部已由尖转方,弧线形态正在向北收窄并向西移动。在乌军陆续将第47机械化步兵旅等主力部队调往阿夫迪夫卡之后,俄军正在逐步夺回该地在最近几个月前丢失的阵地,其中就包括韦尔博韦。

500

(三)库皮扬斯克方向 战线变动不大,俄军依然没有跨过奥斯基尔河,战斗还是在靠近库皮扬斯克仅数公里,以辛基夫卡为中心、沿河岸线不远处的东岸地区展开。此间,乌军第14、第30和第32机步旅等六个旅,被俄第25摩步旅和近卫第47坦克师运用无人机与炮兵结合的新战术“揍得不轻”(18)。

(四)红利曼方向 卢甘斯克战线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俄第20集团军的第3、第144摩托化步兵师,新建的第25集团军第67摩步师、164摩步旅和第11独立坦克旅,与乌军的第21、第24、第44、等63机械化步兵旅和第12“亚速”突击旅正在克里米纳对峙(19)。

集结如此重兵集团却没有大的动作,使人不禁联想起去年俄军伊久姆集团的类似行为。不过,中部军区部队在此紧盯着第12特种旅狠揍并迫使其两次撤出前线整补,为此俄国防部七次表扬了该军区。

500

(五)赫尔松方向 较之于其他战场,乌军在赫尔松州境内第聂伯河段左岸的渡河登陆作战却显得异常活跃,具体指挥河岸地区作战行动是“卡特兰”打击群指挥部。不过,目前乌军仍然集中在克林基村及附近林带的河岸浅近纵深地区,并持续遭到1100~3300磅滑翔炸弹的袭击,当面俄军形容这是为他们准备了“一个炽热的地狱”20)。此外,乌军还在金伯恩半岛到大列佩捷哈地带有所活动。

缺乏重装备并且系损失惨重后重新整补或基本由新兵组成的乌海军陆战队的这四个旅,全部加在一起也不到一万人。如此做派,难道是想要创造一个让21世纪的世界瞠目结舌的“战争奇迹”吗?

现在的乌克兰当权者不吝草菅人命之嫌!

500

五、美国国内对后续援乌政策开始出现分歧与基辅上层内讧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这句话,也许颇能反映此刻“集体西方”的援乌现实及其真实心态。而英国的《经济学人》则说得很“文艺”:“在春天军事补给品的流动是一条宽阔的河流,在夏天则是一条小溪,现在只是几滴眼泪了!”(21)

在此面临战败与被抛弃的双重背景下,已经被“阿克萨洪水”及其续篇几乎完全遮盖了昔日风头的基辅,其实此时有关俄乌冲突“最热闹”的篇章正发生在基辅内部军政首脑,即已经明确拒绝在2024年如期举行下届总统选举的泽连斯基,同与之军事战略完全不合的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将军之间公开爆发的激烈内讧上。

打得如此的不尽如人意,有人自然需要寻找理由或替罪羊。

此前,泽连斯基已经公开警告军人不得干政并不断跑到前线各地指手画脚,这位因扮演总统而最终当上国家总统的影视明星,似乎正在重复他那天才儿子魔幻“军事天才”般的行为艺术。同时也开始在军中笼络人心,如近期向乌军四个名不符实的空中突击旅授予荣誉称号之举,即“塔夫里安”(第79空中突击旅)、“加利西亚”(第80空中突击旅)、“斯洛博詹斯卡”(第81空中机动旅)、“波利西亚”(第95空中突击旅)(22),甚至绕过乌军现任总司令直接分别向乌陆军与空军司令发号施令,由此严重破坏了乌克兰现行军令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统的政治代言人,现任最高拉达(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执政党高线官员的别祖格拉娅女士,最近也在其社交媒体个人账户上公开指责这位上将总司令无能并要求他“离开”。

此前,总司令的一位少校助理被“隐藏在一个(生日)礼物中的不明爆炸装置(有报道说是手雷)”23)炸死,而乌克兰情报总局局长之妻被人下毒,乌特种部队司令及副职、乌军医司令塔季扬娜·奥斯塔先科少将也被总统解职。

战争不过只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终将主导战争。

更有意思的是,在某些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出现了乌克兰政府需要改变俄乌冲突政策的说教。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理查德·哈斯、查尔斯·库普坎们是这样说的,“现在美国需要带头努力制定一项新政策,(这)将确定可实现的目标,使手段和目标保持协调。美国应该开始与乌克兰及其欧洲伙伴进行战略磋商,核心是促使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停火谈判,将乌克兰的军事重心从进攻转向防御。乌克兰不会放弃恢复领土完整的计划,也不会放弃在经济和法律上对俄罗斯追责。但是乌克兰需要承认,其近期优先目标要从试图解放更多领土转为保卫和重建其余超过80%的领土24)。

随后,英国《金融时报》12月1日报道,泽连斯基正推动乌军在该国东部前线的关键地点“加快”军事防御工事的建设。并认为这“似乎表明在长达数月的反攻未能实现战略目标后,乌克兰的军事战略转向了防御”(25)。这位乌克兰总统的转向也来得蛮快的啊!从坚决否认扎卢日内“战场陷入僵局”的判断到作出上述表示,前后也就十来天!——做他人傀儡的日子,的确是不好过的!

六、作为西方代理人的乌克兰靠什么继续打下去?

12月1日,绍伊古在俄国防部例行月度会议上表示,“所谓的(乌)反攻发动半年来,敌方损失了超过12.5万人和1.6万件各式武器”。他还说,俄军在各个方向上都扩大了控制区域并强调俄军将继续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利用战场上获得的经验来提升作战能力26)。

日前乌克兰“1+1”频道新闻报道的滚动字幕显示出,“乌克兰武装(力量)已经出现1126652人无法挽回的损失”27)。

个人理解,严格意义上的所谓乌军“无法挽回的(人员)损失”应指不能再上前线作战的军人数量,包括各类死亡、失踪、重伤致残人数。也许,在基辅的解释中还包括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伤兵、接受军法惩办的军人罪犯和战场逃兵等。

在此之前,乌克兰官方已经宣布,这个国家已经动员了120万人。去年有100万名男女入伍,包括领土防御部队、特勤局和边防军人,是2022年2月之前的两倍。随着乌克兰的进一步动员,乌军不仅已经征召大量女性,还不得不征召病人。例如,西方记者就有这样一条非常形象的报道:在基辅某征兵站某时间“排队的四名男子中,只有一人是自愿参军,其余的人接到了动员令,其中一人有因事故造成脑部损伤的病史,另一人的脊柱上有金属板,最后一个人42岁”(28)。现在前线乌克兰人平均年龄为30至40岁。

人都快打光了,任期行将届满的泽连斯基什么继续打下去?难道真的要干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如果失去了美欧“力挺”,已经完全丧失工业基础的基辅拿什么去打仗?纸板AK-47不过只是政客糊弄西方民众的行为艺术,如果真的相信这样就能面对现代战争,这就不仅只是草菅人命那样的简单!

我为这个国家、为乌克兰人民,更为乌军基层官兵感到悲哀!

尤其是那些身处前线的乌克兰军人。他们在过去战争期间表现出来的那种作为合格军人的战斗意志是令人敬佩的!

可惜他们的政府高官却心甘情感地充当西方财团与投机政客的代理人并在战争中不断中饱私囊、大发“国难财”!新近曝光的“游艇事件”,就是其中一个最新的例证。

相对于经历过冷战结束后“否定之否定”之后艰难的心路历程,始终坚定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布达佩斯欧尔班政府,自以为抱住北约的“粗腿”就能解决国家面临的所有问题而万事大吉的基辅现政权而言,不知要理性并高明多少倍!看来,演员出身的政客更擅长的还是表演,只不过舞台换了,这不吝是这个国家全体选民的悲哀!

这是谁的悲剧,真正的受害者是谁,又是谁在不遗余力地制造并持续加剧这场悲剧,……

现在这些三四十岁的乌克兰军人究竟是在为谁而战?

真的是在为乌克兰这个国家吗?

乌克兰自己的国家利益应该是什么、又在哪里?

现在这又是谁的国家?还是这些乌克兰军人你们自己的国家吗?

七、普京总统正开始为应对北约直接进场进行新的战争准备

当地时间12月1日克里姆林宫发布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将俄联邦武装力量编制设定为220.913万人,其中军人数量为132万。上述新的总统令自签署之日起生效(29)。

此时,俄罗斯的扩军进程正在紧锣密鼓地稳步推进。按照此前已宣布的150万建军计划,今年八月俄空降兵司令米哈伊尔·捷普林斯基上将宣布,将在原第31空降突击旅基础上重建近卫第104空降师。还将把第119、第299空降团分别并入第106与第98空降师(30)。陆军第18、第25集团军也业已组建并陆续部署到前线。

俄罗斯2024年度的财政预算也业已公布。其中,该财年的军事预算将大幅增加,达到空前的10.775万亿卢布(合1200亿美元),占到整个年度财政预算的40%,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事预算首次超过预算总支出的三分之一。较之2023年的6.8万亿卢布高出70%,是2022年4.7万亿卢布的2.3倍,更是2021年3.5万亿卢布的3倍。更重要的是这还仅是军事开支,尚未包括同样重要、同样惊人的安全开支。这些钱将投向俄罗斯军队、情报部门和军工单位(31)。

这一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可能也是卢卡申科此时显得有些内在紧张的原因!

显而易见,为了防止基辅现政权一旦出现战败后北约成员国甚至美军直接进场,普京总统为强化俄罗斯未来的国家安全保障正在进行全面的战争准备!此时,那位瑞典籍北约秘书长其实在暗含威胁的话语中早已经几近挑明了这一点!

在经过启动局部动员、逐步将军工生产转入战时状态并在临战状态下全面扩充俄罗斯武装力量(不仅只是指俄军)后,现在看来现在莫斯科真的开始认真对待并准备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战争了!而不再似从前那么的三心二意、瞻前顾后、畏手缩脚了!

的确,正当此时全世界的眼光重新被意外爆发的巴以冲突所吸引并且新的巴以冲突出现日见明显的长期化趋势、欧美“集体西方”国家集团正陷入“援乌疲劳症”并业已力不从心之际,通过坚决而有效的战役战略行动,打破此前的战场攻防僵局,促使基辅政权目前的乌东战线彻底崩溃,基本实现“解放顿巴斯”的初衷并力争逐步将战线向西推进至第聂伯河东岸-哈尔科夫以西地区,为在随后必然出现的国际谈判中占据有利的战略态势,提前做好能够决定随后决战胜负的军事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克里姆林宫来说,这是在将近两年七个季节的这场俄美军事博弈中,出现的一个取得战略性突破格外难得的良机!

因此,此刻也就格外需要“末日将军”这样的军事统帅!

八、华盛顿的战争生意经

对于美国人来说,战争历来都是一门好生意!因此,如果没有战争,也要人为制造战争,这本就是华盛顿素来的国策!“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是也!——难怪美国股市如此的坚挺!

这才是白宫真正追逐,然而却建立在成千上万境外生灵的眼泪与尸骨之上,所谓美利坚真实的“国家利益”!

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国会所批准的680亿美元军火和其他物资援助,有“近90%的资金实际流向了美国人”。据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的统计,根据美国国会批准的援助计划,至少有31个州、71个城市的117条工厂生产线正在为乌克制造武器系统,这些生产线的援乌产品包含“弹簧刀”无人机、“海马斯”火箭炮和“标枪”反坦克导弹等武器。在这些生产线之外,还有遍布美国的其他工厂负责为这些武器分包生产塑料、芯片等零部件,或者生产轻武器弹药、被服、医疗用品等军民两用物资32)。

还有合众国的亲密伙伴。根据来自研究机构NHH的数据,受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供应中断的严重影响,2022年挪威靠天然气出口赚了3340亿挪威克朗(约合300亿美元)33)。

几家欢乐几家愁,然而究竟花落谁家?

                                                                                                                                              初稿写于2023年12月3日,完成于次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