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京剧,我们国家几乎所有的戏剧都存在这个问题
【本文来自《我认为,”样板戏“不仅好看也好听,你觉得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不光京剧,我们国家几乎所有的戏剧都存在这个问题。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拿着老式的死板技巧当模板,不得逾越。比如脸谱,就是灯光昏暗条件下,方便观众远距分辩角色特质的一个符号,现在还拿着当神技津津乐道,艺术天花板一般;比如京剧旦角的各流派,都是特定条件的男性演员模仿女声的独有唱法,但现在貌似只有这几种唱法,许多女性演员也得见样学样、抽抽噎噎、抑扬颐挫,不得有丝毫走样,旋律上稍微拐个小弯就是创新了。
比如小生唱法和昆曲,就是一个成年人要表演少年声音时迫不得以的声腔,在当下各种表演及发声方法已经百花齐放的时代还是照本宣科,没有丝毫改进,又费劲又难听。比如音乐、比如舞美、比如……等等等等。这样说来,也就是样板戏的改革尝试算是成功的,但又因为戏外的原因被否决了。早些年吴汝俊先生的《武则天》也算是一种小尝试,可为京剧界所不容,又远走他乡了。戏剧界只有回归戏剧的本身,放下莫名其妙的教师爷的身段,使戏剧的创作目标是为观众服务、所有的技巧为角色和剧情服务,才能使戏剧真正地延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