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周星驰宣布进入短剧领域?

首先,这不是周星驰自己的短视频创作。然后,短视频形式的短剧创作与电影并不绝对相关,二者对受众提供的更接近于差异化内容,于此事而言肯定也谈不上“取代周星驰原作”。如果电影真的要去“匹配短剧”,反而才会真的面临更加巨大的危机。

短视频对于电影等深度创作的影响,应该会更多地产生于通俗娱乐的层面——电影作为“视频讲故事”的剧情属性,由于其长度而不适配于当代的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习惯,从而被短视频侵占了受众市场。

在这个层面上,受众对电影的诉求,是非常简单的“消遣”,是看一看剧情、换一换思维、让自己能够短暂地进入别人的生活,获得一些喘息之机。曾经,人们的生活节奏还没有如今的快速,这种消遣的时间便会更加“整块”,而到了压力更大的今天,至少在工作日,大家自然就不再具有那么完整的时间。由此,也就诞生了以故事为主的短视频的受众。

事实上,这便是曾经电视剧对电影的侵占过程,如今更像是又一次的加量重现——更快的节奏,更碎的精力,演生出更短的“连续剧”,而曾经的“革命者”电视剧,似乎也与电影一起,成为了被威胁的老旧对象。然而,曾经由电视剧带来的“电影灭亡危机”,并没有在结果上真正地毁灭电影这一形式。电影在当代娱乐中的占比确实下降了,但却依然有着自己坚固的一席之地。而这一次由短视频带来的所谓危机,也很难真正撼动电影的根基。反倒是电视剧,被打伤元气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短视频能够打击到的只是电影和电视剧作为“讲述简单剧情”的表层属性,但无论是出于娱乐享受目的还是艺术体验目的,电影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剧情的复述”可以概括归拢的存在。它的长度,并非只带来了剧情在宽度上的增加,更提供了大量的表达空间,让创作者可以用对比、呼应等种种手段,加持以影像化的表达手法,构建起一个完整无缺、交互作用的表达体系,让叙事的深度提升,并给予更加基于视听本身的效果,提供更复杂的人物、更丰富的情感、更曲折的命运、更微妙的主题。

而更进一步地说,电影在当代影像作品中难得的“持续播放”特征,也让它可以获得观众的不间断接收,从而增强沉浸感与体验感,在叙事语言与电影语言的双重加持之下,最终获得内心的震撼与绵延的回味。

基于其种种特性,电影能够提供的,并非只是简短的叙述剧情,而是叙事深度与情感作用。在短视频——包括电视剧——的平台下,由于其多集数为“阶段”而衔接的形式,必然需要在简短空间内完成一段独立叙事,实现一个短暂的闭环,给予观众获得感,再与后续产生连接。这样的一个个小闭环,固然让观众的理解更加简单、快速,不占用太多时间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体验,但这种体验也必然是较为廉价、浅显、单面的。

短视频或许更多是纯粹的通俗娱乐,但电影却并非那么“纯粹”。代代先行者的开创、推进、实验、革命,赋予了它各种各样的表达手法与思路,绝不是对较大、较连续之资源空间的白白浪费,而是充分活用之,创造出足够匹配的情感打动与表达深度。这让它成为了艺术,与消遣的娱乐拉开了本质的差距。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