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良厚:投诉教师游戏化要不得

达良厚:投诉教师游戏化要不得

 

因作业布置得太少,有老师被投诉;因“性格太温柔”,有老师被投诉;一学生丢了块橡皮,家长见了两次校长,打了两次“12345”,警察来了三次……诸如此类近似游戏化的教育投诉,实在让人有点难以置信,甚至匪夷所思,但它们确实在中国广袤大地上不时上演着,为什么呢?

500

往积极意义说,中国人的自主意识、法治意识确实前所未有地增强了,动辄付诸投诉叫警察、求法律,至少比动辄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理智多了,法治多了,文明多了。

但如果像上面那般小题大做式的游戏化投诉,恐怕除了消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吧。

往轻里说,这种不经头脑过滤一下的随意投诉,与幼儿园小朋友不停向老师投诉同学有何差别呢?

500

往重里说,至少下面四点,我们不可不明察。

第一,游戏化投诉根在生权畸形扩张。普九以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全面实施以来,生权保护性扩张急剧膨胀,达到了不惜牺牲师道尊严,甚至随意损害教师人格尊严也要片面维护生权的畸形程度。特别在维稳至上那阵,不管投诉教师学校对错与否,先处分了学校教师稳定投诉者情绪再说。直至今日,虽更趋向理性了,但畸形维权维稳的生态仍未实质改观。

第二,游戏化投诉有损投诉正义精神。任何教师,任何公职人员,他首先是自然人、普通人,然后才是公职人员。我们不能老是以公职人员的道德高格、法律特格,时时处处规范处置公职人员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提倡也可以要求他们德高法范,但他们也必须首先享有自然人、普通人的正当权益。否则法治精神、投诉正义于他们言,也是偏颇的。

第三,游戏化投诉之风不可助长。有诉必受必处是对的,但凡投诉是否一定要如投诉者所愿,答案是不一定。投诉合情合理合法,得有明确结论。否则,我们或调处,或驳回,甚至或批评别滥投诉,也是应该的处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一味迁就,至少前面所列的游戏化诉求之风不能助长,而是尽可能满足人民的一切合情合理合法诉求,更是高格引领人民的教育诉求。

第四,游戏化投诉教师,其实是师道尊严旁落,不利教育教学工作的生态化展开,这在今天已成为教育生态被人为破坏的活生生现实了:学生厌学成风,教师不敢管;学生随意违纪,学校无能管;家长动辄欺凌学校教师,教育部门乏力管。留下的除了无奈的叹息,就是叹息的无奈了,何谈教育的有效、何谈教学的高效呢?

                                       2024、1、18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