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让生僻字用得更多些,不再生僻”的后果,就是增加负担,引起混乱?
【本文来自《对于通过技术手段减少生僻字罕见字使用的一些想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吉波尔战争祭司
汉语不是用字母构成的,所以字少了就是减少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也许需要的是让生僻字用得更多些,不再生僻,保存更多的汉字活下去,就是保护文明
虽然我不同意原文作者的观点,但是你这种观点其实我也不能同意。
就像繁体字,现在提倡的其实是“识繁用简”,你要认得,但是不是说你就得天天拿繁体字来写。生僻字也是一个道理。比如“廾”随便再加上个三四五点,就是某个字在古代很常见的一种俗体,放到今天来说,就是一个标准的生僻字。我要不说它的正字是哪一个,绝大部分人连猜都没法猜。
可是在已经规范化的今天,你要在日常生活“让生僻字用得更多些,不再生僻”的后果,就是增加负担,引起混乱。今天常用字不过是几千。但是字典能收录超过十万汉字,这超过十万汉字,除去常用字之外,那基本就都是生僻字了。你想想,你学几千常用字学了多久?要把十万生僻字实现“让生僻字用得更多些,不再生僻”的目标,你又要学多久?
我是摸爬了俗字多年,我都不敢说这十万字我能个个都认得,你还指望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让生僻字用得更多些,不再生僻”?
所谓“保存更多的汉字活下去,就是保护文明”,其实都是在空喊口号。你看我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学到后世俗字,每一个阶段我不敢说精通,但是多少都能认得不少,该看书的时候看书,该琢磨的时候琢磨,你看我什么时候轻轻松松这么喊过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