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档有什么值得期待的电影?我提一个《飞驰人生2》
《飞驰人生2》是韩寒的首部续作电影,这也打破了他曾经不言明的一个惯例。从预告片来看,这一次的韩寒或许有点拧巴。
他拿出了一个前作已经非常“完满”的作品,完满到了显然没曾想过续作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商业考量。但与此同时,预告片里的信息似乎又体现出了他的一点“挽尊”,不甘于完全开摆的恰烂钱,而是试图在创作上做点什么,尽量缓解强行续作带来的问题。
选择《飞驰人生》做续作,应该是相对正确的选择。它的第一部是韩寒创作里最“类型化”的,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强烈的情节、标准的英雄式主角。反观其他的韩式作品,在表达理想主义的方式上则更加个人化,最终的落点往往并非是强烈而清晰的剧情收束,而是更感性与模糊的情绪收束,在叙事结局的观感上比较暧昧。
像争议最大的《四海》,通篇几乎都是以最直接的情绪表达为主,结局在剧情上的落点甚至是反高潮的“一切毁灭”,只是服务于理想主义在最直观形式与极端程度上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后会无期》里的众人离散也同样让人在强叙事的接收角度上感觉“摸不到头绪”。没有明确的剧情结局,甚至有反向的结局,也就不好再往下续。
但即使如此,《飞驰人生》也依然不是一部很适合做续集的电影,甚至由于其完整度而更加“难以续写”。第一部的结局已经过于“完美”,张弛的比赛失利是现实对理想主义的压制,而飞上天空则是理想主义的不灭,并由他的死亡得到双重意义上的升级。这已经是我们能想到的最佳终点。一旦再作后续,就会产生表达上的矛盾。
“死亡”的升华被抹除,而以张弛的内心表现而言,这会导致他的理想主义从巅峰跌落,在本应“燃烧殆尽”的坚定信念落地后反遭“证伪”,再次回到理想黯淡的状态。此时,再行振作便只是第一部的重复,而他攀升到巅峰后的被证伪必然削弱这第二次的打动力与合理性。
韩寒需要找到一个更大的困局,以便解释张弛的心理回落,保证再度崛起的呈现效果,这也符合续集的“表达升级”原则。但在预告片来看,韩寒应该做了一些努力,但张弛回到的大体上依然是第一部里的生活困局,只是做了一些量上的加码。
例如,身体上的局限从年龄变成了手术后的伤病。最标志性的信号就是“重回考驾照场景”,从考生变成了考官,从“赛车能力与现实车况的冲突”(笑点麻烦的制造者)变为“因生计压力而从事与赛车手身份冲突的工作”(麻烦的承受者),冲突形式与困局角度都有所进展,不变的则是冲突体现的被压抑。
这些信号是积极的,但电影或许还需要更加深重的新困境,才足以支撑起张弛的“重弃理想”。暂时可以想到的是父子关系,如果让他的儿子不想看到父亲的危险,例如在第一部的结尾事故中第一次意识到“赛车可能带走父亲”,从而在儿子身上先弱化理想信念,再传导到父爱深厚的张弛身上,那么合理性与打动力就是可以期待的了。
此外,儿子带来的牵绊作用也会增加电影的亲情表达元素,让它变得“更好哭”,毕竟比起五年前的第一部,如今的观众会更加不理解、不认同理想主义,认为它不过是自怨自艾的酸腐,而亲情与爱情则是更加基础与广泛的情感共鸣点。
有意思的一点是,在拍摄赛车题材时,韩寒往往能给出传统意义上的“完整之作”。《乘风破浪》的落点就非常标准,甚至连小说也是如此,《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应该是韩寒作品里最像小说的一部。在这个与自己具体身份和生活状态上更吻合的题材中,或许韩寒才能找到最佳的感觉。
当然,《飞驰人生2》或许逃不出“韩寒恰饭作”的属性,毕竟从第一部的高完满度而言,仅仅出于创作考量的韩寒理应不太会再做续写。但是,恰饭只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和商业决策,它并不丢人,包括韩寒自己的形象其实也早已不再是“文青”。
最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他要如何处理种种问题。创作者的基本任务是创作好作品,而观众需要的也不过就是一部好作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