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竞选广告引发不同反应
「二零二四」的「二合一」大选,在各种内外因素交织下,尤其是前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食过翻寻味」再次祭出「抗中保台」战略却是惨遭大败的教训下,民进党今次不再像四年前那样高举「抗中保台」旗帜。虽然民进党当局还是发动「绿色恐怖」打出「反介选」牌,检调机构查缉了个别「立委」参选人及一些基层里长等,但整体氛围尤其是作为「当事人」的参选人而言,并没有像四年前那样气势汹汹,凶神恶煞,反而转向刮起了「温馨平和」的选战舆论风,在选战的最后关头,发放了时长四分多钟的《我们一起,在路上》视频广告。这支广告虽然在技巧上确实是有其可取之处,并收到最高的收看及点击量,但却引发强烈的正负面反应,而且从某种角度看,也折射了赖清德对自己能否说服「英粉」甚至党内「英系」支持自己缺乏信心,因而拉出了蔡英文「亲自落场」与自己及萧美琴共同演出这支广告。
实际上,由赖清德、萧美琴竞选总部推出的《我们一起,在路上》竞选影片,虽然导演都是在过去三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时,在最后催票阶段为蔡英文先后拍摄《屋顶篇》(二零一二年)、《跟着孩子走》(二零一六年)及《大声说话》(二零二零年)的罗景壬,但风格完全不同。过去的三支广告影片,片中人物都是普罗大众,蔡英文都仅是露脸几秒钟。其中前两支广告影片,由于蔡英文是在野状态,因而影片主轴以传达人民对执政者不满、诉求改变为主;后一支广告影片,是蔡英文争取连任,不可能使用同样手法,而此时正好遇到香港发生「反修例」事件,影片就大量使用香港「反修例」的镜头,打出「抗中保台」牌,贩卖「芒果干」,并「声援」香港「反修例」价值,以嘶喊式的声调来煽动拉拢可能的潜在支持者。
但在「王立强案」被澳洲情治机构宣布是「假案」,因此而衍生的「向心案」也被台湾法院裁定为「冤案」,而且香港的政治情势趋向稳定后,民进党的「抗中保台」策略破功,在前年十一月的「九合一」选举时反而成了「票房毒药」,因而在今次「二零二四」「二合一」大选中,赖清德竞选总部不敢再次推出「抗中保台」策略。虽然没有「落场参选」的检调部门「度」出了一条「新乔」曰「反介选」,刮起「绿色恐怖」风暴,企图阻吓震慑不支持民进党参选人的选民,但仍然无法拉抬赖清德的气势,只是停留在民进党基本盘之上,无法突破「天花板」,更难以出现四年前蔡英文本人支持度竟然高于民进党支持度百分之十的「奇景」。
赖清德在失去类似「王立强案」及香港「反修例」事件的助力之下,而且也深感「抗中保台」策略已经破功,因而该走「温馨平和」路线。因而同是由罗景壬导演拍摄的广告影片《我们一起,在路上》,就风格骤变。而且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不见任何一个民众。反而是由赖清德、蔡英文、萧美琴「领衔主演」。
赖清德竞选总部推出的这部《在路上》竞选广告,透过车拍手法,先由蔡英文驾驶、赖清德坐在副驾驶座,一同行经台湾的各个角落和大街小巷,两人在车内闲话家常,谈及四年来所走过的各种挑战以及对彼此的感想。影片后段,蔡英文将车子钥匙交给赖清德,副驾换成萧美琴,蔡英文以一句「你们一定会开得比我更好」,以及递交钥匙的片段,象征「交棒」传承使命。而且,影片也跟上近期潮流,放入许多「彩蛋」,包括蔡、赖两人提及「『国家』才能走在对的道路上」这句话时,倒后镜看到有蓝色卡车、白色小客车往对向驶去的画面,似乎在暗喻蓝白两阵营「走回头路」的主张。另外,萧美琴出场时,街景改成花莲,象征她在后山耕耘打拚十年,包括曾经三次在此参选「立委」的历程。
这个广告影片,秉承了「新潮流系」的「文青」式风格,而且画面清丽,因而一播出就引发颇高的收看及点击率。在首二十四小时,就有四百万人次收看;到昨日晚间九时,影片正式突破千万次观看,只是用了四天时间。可以说是在今次大选中,收看率最高的竞选广告影片。
但随即被「打脸」。有不少影迷指出,这部影片承袭了一些民进党人「论文抄袭」的恶风,其意念和画面都是抄袭自第四十五届「金穗奖」中「最佳学生动画片」《路上》,包括拍摄手法、内容、广告标题等。《路上》的剧情讲述一对父子在高速公路上行走,儿子一路上不停地向父亲提出问题,直到目的地,儿子才发现父亲身上的变化。有影迷附上其中两段截图,其中一张是坐在驾驶座的蔡英文,将钥匙交给坐在副驾驶座的赖清德部分,与《路上》中父亲将钥匙交给孩子的情节相似;另一个情节,则是蔡英文和赖清德在前座聊天的画面,也与《路上》中父子在前座聊天的情节雷同。
而柯文哲竞选总部就干脆于昨日「反其道而行之」地发放竞选影片《执政撞车篇》,其画面一开始就是一部轿车撞得板金掀起、引擎喷烟,质问「是谁偷走你的生活品质?」并打上字幕「实质总薪资衰退,减幅十年最大;前三季新生儿仅约十万人,全年恐再创新低」。还有边行驶边冒烟失控的汽车,比喻高房价;还有民众担心两岸发生战争的议题。柯文哲阵营这部影片内容诉求撞车事故,但是却一再走相同的路,显示民意希望该「换驾驶」了!把赖清德《在路上》的宣传片狠狠打脸、讽刺到极致。
也有网友制作KUSO影片,将影片结局贴上翻车画面,或是修剪片段,将台词改成「出发我们去赖皮寮」、「让我载你们去赖皮寮」。甚至还有网友跟帖了当年赖清德与蔡英文在党内初选中「干架」,杀得见骨见血的影片,并起名为《在路上吵架翻车》。
这位网友无意中揭穿了赖清德总部制作这部《在路上》的真正用意,就是在民进党执政八年的政绩乏善可陈,其影片根本无法走「晒成就」路线,而且也深知自己将难以开拓新票源之下,就只能是「攘外必先安内」,以「接棒」蔡英文的意义,来安抚拉拢「英粉」甚至党内「英系」,防止这部分选民因为不满其当年「暴力挑战」蔡英文而放弃投票。否则,「赖萧配」的得票率低于民进党的得票率,即使是能够胜出,也是脸上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