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秦昊太狠,警察演包浆的张译又苦对了
要说2023执行力哪个平台最强,那必须爱奇艺。
同名电影前脚上映,票房口碑逐步爬坡,一周后立马上线同IP剧版。
你们肯定都猜到,《三大队》。
有趣的是,电影上映一周,票房已达2.1亿,随后日票房平稳,逐步减少,符合一部院线片票房的基本规律。但在剧版大结局那天,已经上映了17天的影版日票房(2176w)实现逆跌,干过了还是新片的《非诚勿扰3》。
改编自深蓝七千多字的报告作品,都找来张新鸣扮演男主师父(影版老张,剧版七叔),两版不可避免是要被拿来对比的。
刷完24集剧版,电影看过,我得说句良心话。
同一个IP改编,两版选择了最安全的改编方式,也是它们共享的优点:踏实的年代感和生动的群像。
剧版因为24集的篇幅优势,多了深挖的空间,却最终滑入“包饺子”的大团圆困境。
于是,同一个故事,生长出了两种程兵。
张译苦得人难忘,纠结的秦昊却终于释然。
两版程兵追凶主线,从凶手到年份到波折程度,都有不同。
剧版影版都为程兵贴心增加了队友(我加进了潘大海),丰富了故事,人情味更浓。
剧版篇幅长,所以群像又更多。
为了加重程兵和其他人的隔阂,剧版把刑讯逼供(打人)戏份只加在了秦昊身上,所以他蹲了监狱。
审讯室内其他人被开除警籍,买饭的林颖和老马成了刑侦老手和副所长。
脱下警服的三人,厨艺好的廖建夜宵档生意红火;年轻的石头成了出租车司机;小地方来的小徐幸好有个好对象,成了保险公司主管;蔡彬软饭硬吃,媳妇儿开美容院,他在家带孩子。
对于家庭矛盾,剧版铺垫得更早。
在审讯事件发生前,秦昊版程兵和妻子刘芳(佟丽娅 饰)关系就淡到要离婚,所幸和女儿关系依然好。
对于凶手的改动,影版遵循现实,两兄弟的父母均去世,只有一个姑姑远嫁东北,哥哥王大勇被抓,死于审讯室,弟弟王二勇在逃,时隔12年后才被抓。
剧版两兄弟面目更鲜明。
父亲暴戾,常对家人拳脚相向,后去世,家中只剩怯懦的老母亲,小儿子死后痴呆住进了养老院。
王二勇是老二,性瘾大,遇事冲动,只会蛮干,只听老哥话。老婆跑了,留女儿和老母亲相依为命。
哥哥王大勇心思深沉,做事谨慎,下手狠辣,护弟,挂念母亲。
基于这种改动,剧版王二勇先被抓,王大勇给自己挣命13年合理很多。
他的逃跑路线,也比现实(影版)更曲折。
偷渡抢地头蛇的稀有原石,到国内出手,辗转到东北谈了个相好,进入深山密林遇盗猎贼,经历汶川地震后金蝉脱壳,从此隐姓埋名。
在程兵追凶的这几年,王大勇也没有在观众面前隐身,以密而碎的闪回形式,像影子一样穿梭在每集的片头、片尾。
戏份比影版多,演技和镜头语言也为这个藏犯的狡黠阴鸷加分。
整体来说,剧版完整度高。
时代感更强,追凶过程更曲折(甚至更离奇),程兵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也着墨更深,还加入了女儿(王二勇和自己女儿)的救赎线。
也是因为这种救赎,让秦昊和张译版的人物命运,有了完全不同的走向。
审讯事件,剧版开始得更早,始于1998年,比现实(影版)早了4年。
剧版跨度更具有时代变迁的意味。
剧版程兵入狱前与人通信用的是BB机,出狱后,时代变了,手机和电脑已经开始普及。
透过这种时代变迁,更能反映秦昊版程兵精气神的改变。
入狱前的1996年,三大队里有一个警员有一部手机,那时候值三千。
程兵出狱后的2006年,手机不仅能拍照,而且只要八百块。
程兵听到价格后大吃一惊,老板还以为是自己要高了,连忙送号码,送手机套。
妻子再婚,女儿不认,连唯一的不动产也因为拆迁被夷为平地。
刚出狱的程兵,没了心气儿,甚至有点强迫自己冷漠。
公车上看到小偷作案也偏过头去。
只想躲起来,躲开所有时移世易的落差。
这时,他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七叔颤颤巍巍笔画里写出的“好好生活”;另一条是小徐的建议,“直面苦果,结清余孽”。
事实上,在24集的篇幅里,他都面临了这两个选择。
剧版秦昊和影版张译最大的不同是,秦昊的自责更甚。
死去的少女小麦,是在他们追捕王大勇的过程里,因为疏忽而遇害,和影版未破案的执念相比,秦昊版的自责更私人,更世俗。
当然,这种疏忽造成的愧疚也平等加在了潘大海和三大队所有人身上,这有利于群像的塑造。
所以秦昊版程兵追凶,也是填补和兄弟10年情感空白的过程。
剧是丰富起来了,可到后半程,秦昊版程兵的生活气越来越重,这个故事原本的灵魂人物程兵,孤勇追凶的感染力自然也越来越稀薄。
是的,剧版靠稀释程兵身上的悲情,来成全一个好人。
某种程度,也削弱了原型故事最震撼人心的那一部分。
这一点,电影版反而小胜。
前刑警队长,出狱后万里追凶,四年隐姓埋名,只为找到自己职业生涯最后一个未抓获的凶手。
原型报告一出,万人血书求改编。
这是一个太有画面感的故事。
不再是警察的平民,怀揣识人断案的本事,甘心潜伏市井四年,像影子般尾随凶手。
程兵太普通,但又比普通人多了一点坚韧,一点善良,一点清醒,甚至一点执拗。
就是这些一点点,把他逼成了孤胆英雄。
因为原型人物程兵拒绝了作者深蓝更进一步的采访,导致这个故事缺少了最精彩和最耐人捉摸的一环:心境变化,但也给改编留下再创的空间。
长相差异,秦昊比张译狠劲更外露。
他饰演的程兵,追凶原则是:顺着凶手的思路走。这啥意思,就是“把自己当做凶手”。
一样狠,够敏锐,都豁得出去,结合现实二人轨迹的高度重合,某种程度上他和王大勇形成了正邪对照。
程兵:在德阳某小区应聘了物业保安,每日认真登记出入人员和车辆……他在湖南城市学院附近的一家网吧里,做了6个月的杂工……有时还充当夜班保安。半年后,程兵到了长沙,在一家家居城做送货司机,夜晚去夜市摆摊。
王二勇:他四处打工,频繁更换工作,快递员、夜班出租司机、门卫、小超市理货员、网管,可能程兵干过的工作他都干过。但从不敢长做,更不敢在工作中冒头,只要稍有风声,就会果断逃窜。
这是我觉得剧版比影版更容易出彩,也更可惜之处。
受限于追凶的新鲜、刺激,不能过多揭秘王大勇的行踪、现状;导致这对角色的对照只能存在于最后一集审讯室完全不对等的言语交锋之中。
台词也展开得束手束脚,流于乏味。
相比来看,张译更柔,但更苦。
尤其这几年的角色滤镜:《狂飙》警察安欣,为追求正义,数十年如一日硬生生把黑发熬成了白发;《一秒钟》失魂落魄寻找女儿的父亲;《我和我的祖国》受辐射身患绝症的科研人员。
△ 从上至下:《狂飙》《一秒钟》《我和我的祖国》
苦情,成了张译近期戏路的基本盘。
哪怕我们看腻了张译演警察,但也得承认,原型独自追凶的程兵,和张译有种天然的适配度。
电影版和剧版的英文名,互为两版“程兵”的人生关键词。
影版“Endless Journey”(无尽旅途),剧版“The Lonely Warrior”(孤独战士)。
一个重过程,一个强调孤独。
张译追凶,弱化了旅途的奔波,一路抛掉爱人、亲人、朋友、甚至执念,越来越孤独,最后仅凭本能的“对”,走到他警察生涯真正的终点。
秦昊追凶,被他形容成“拔刺”,旅途多舛反而成了治愈良药,兄弟始终齐心,人不到钱也要在,这副药虽苦虽慢但最终起效。
同样是抓住凶手的最后一刻。
张译几近疯魔,看到凶手抡起空桶就砸,被对方暴打也不松手。得知指纹被采集板上定钉,泪如雨下。
秦昊冷静,躲入穷巷,静等前队友支援,身后有两个女儿的牵挂和兄弟的期许。
最后的最后,张译迷茫,秦昊释然。
秦昊的坦然肯定有迹可循,但必须承认,这一刻的张译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