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者毛泽东,从人民币开始说起...

原创 带刀客 躬行客 2023-12-26 02:10 发表于山东

原创 带刀客 躬行客 2023-12-26 02:10 发表于山东

在中国,哪怕是三岁小孩都知道毛主席长什么样。

1999年9月30日,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朱镕基总理签发国务院第268号令,自10月1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与前几套人民币不同的是,第五套人民币的正面主景全部采用毛泽东头像。

毛泽东头像在人民币上出现的最早时间,要追溯到1987年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的时候。

500

当时,设计人员提出要反映新中国第一代主要领导人的形象,最后一致认为,应该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四位领袖的侧面浮雕头像放在100元面值上。

其实早在1948年设计第一套人民币的时候,设计人员就想按照国际惯例,把毛泽东的头像印在人民币上。

这在全世界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就拿近代中国来说,但凡能称霸一时的人物,都想把自己的头像或者名字放在货币上。

以此加强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满足自身的虚荣心,比如袁大头,金圆券上的蒋介石侧像等等。

但毛泽东对此事的态度非常坚决。

在第一套人民币设计方案送审的时候,毛泽东说:“人民币是属于国家的,我现在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么能把我的头像印上呢?”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之前,设计人员还是想把毛泽东的头像加上,此时毛泽东已经当选为新中国第一任主席。

原以为此时毛泽东已经没有理由拒绝这一要求了。

但毛泽东依然坚持拒绝在人民币上印上自己的头像。

后来,第二套人民币的背面统一采用国徽,正面分别用汽车、飞机、水电站、天安门、井冈山等形象,最大面额10元的正面是工农像,5元面额上是各民族大团结。

这套人民币设计方案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

等到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发行的时候,有了前几次经验,设计人员就没有提在人民币上印制毛泽东的头像,省得自讨没趣。

所以这一套人民币上出现了女拖拉机手、炼钢工人、武汉长江大桥等。

但在WG那几年,出现了一个插曲,有群众组织给中国人民银行发电报,要求停止现有人民币的印刷,提出要印刷有毛主席头像的钞票。

收到这个电报后,总行立马把这个事上报中央,最后只收到14个字的回电:“主席不同意在人民币上印他的像”。

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发行时,毛主席已经去世了。

为什么在第五套人民币发行时,只保留了毛泽东一人的头像呢?

明面上的理由是:“识别毛泽东一个人,比辨识几位领袖的头像简单得多”。

“钞票上的人物老百姓越熟悉越好,有利于防伪,只要钞票上的人物形象稍有变化,就会引起警觉”。

500

但你我都很清楚,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哪来的人民币呢?

毛泽东生前永远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他离世后,人民把主席头像印在人民币上,时时怀念,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喝水还不忘挖井人呢。

01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币主景变迁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人民和人民领袖之间的互动。

人民说毛主席伟大,毛主席说人民伟大。

我们不禁要问,毛泽东究竟改变了什么,究竟为中国为中国人民办了哪些事,为什么在他死后这么多年里,依然会有如此多的人自发纪念他?

这是一个好问题。

我们这个号主要内容就是党史,写了很多人,也写过很多事,但几乎每一篇内容都跟毛泽东有关。

这不是我们有意为之,而是绕不开。

但凡想把事情聊深入一点,想把党史上的重要事件讲透,你就绕不开毛泽东。

毛泽东的成长史,跟中国革命是深度绑定的。

从长沙求学,到四一二政变,再到井冈山搞武装革命和建设中央苏区,以及随后的长征和延安时期。

如果历史有镜头,你会发现,这个镜头的焦点正一点点一点点地聚焦,画面也由一片模糊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最后毛泽东的身影出现在画面中央。

1920年,在中共正式成立前夜。

中国的能人志士们,上下奔走,从海内外搜罗各种办法,希望能从巨变的时代找到一条救国的道路。

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很迷茫。

泱泱华夏怎么就走到今天这一步了呢?

列强瓜分中国,就如同到菜园摘菜一般容易,想怎么割就怎么割,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旁若无人。

就连以前跟中国屁股后面混饭吃的日本,都摇身一变成了工业强国。

中国人骨子里是有傲气的,自己混成这样,也不怨天尤人,只怪自己不争气。

1920年5月,梁启超、蔡元培等人委托曾在英国留学的傅铜致函罗素邀其访华,希望这位大哲学家能针对中国的情况,给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指出一条道路。

同年9月,罗素从法国马赛港启航,经新加坡、胡志明市和中国香港等地,于10月12日抵达上海。

中国人对罗素非常敬重,罗素讲:“他们对我处处敬重有加,使我深感不安。”

罗素一路游览,一路演讲,于10月26日到达长沙。

当时,长沙的学子们,对罗素来访都非常重视,毛泽东作为长沙小有名气的青年,受湖南《大公报》聘请,出任了罗素三场演讲的记录员。

毛泽东原本很期待,想从罗素那里,听到一些能切中中国时弊的观点,结果却让毛泽东很失望。

罗素讲得很好,对中国的评价很高,有很多溢美之词,然而病人请医生来看病,想听的是治病之法,不是来听赞歌的。

或许医生觉得这个病没法治了,所以才嘱托病人要吃好喝好,宽慰病人,说不定哪天病就自己好了。

罗素毕竟是外国人,很多话他不好张口也能理解,中国的问题,还是需要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你对自己不狠,老指望外人来帮你解决问题,是不成的。

在给好友蔡和森的信中,毛泽东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500

毛泽东在把俄国式革命纳入选项前,也试过想过不少方法,他想过无政府主义,也提倡过不流血的面包革命,还推动过湖南自治。

然而这些努力,对于改造中国好像都没有什么作用。

此前中国人为了改变现状,各种办法尝试完了

清末新政、洋务运动等改良主义失败了,君主立宪胎死腹中。

清朝被推翻后,民主共和制的各类变种,什么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君主制、执政制、委员会制还有五院制统统都试过了。

都不管用。

山穷水尽,逐路不通,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走俄国人的革命道路,走马克思主义指明的路。

02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不是毛泽东一个人得出的结论,当时很多人都得出这个结论了。

但大家还是把这个事想简单了。

以为找到对症方法后,就药到病除了,结果干起来后才发现,中国的问题,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能解决的。

这条路是如此的漫长和曲折,恐怕是很多人都没有预见到的。

老蒋首先教会了毛泽东他们什么叫人心险恶。

北伐眼看成功在即,结果人家手握枪杆子直接搞出来一个政变,把革命成果抢走了,还杀了你一大批人。

老蒋很嚣张,革命果实我夺走了,人我也杀了,你能咋滴?

革命党人确实拿不出来力量反击。

人家看你被打后,没啥办法,连像样的反击行动都没有,立马认识到,你可欺。

所以武汉时期维持的非常短暂,汪精卫很快就有样学样,跟革命党人分道扬镳了。

1927年,对于革命党人来说,是不能遗忘的一年。

这年春天,老蒋背叛革命,对曾经的同行者举起了屠刀。

毛泽东他们没有被死亡吓倒,在这年夏天发起了南昌起义,在秋天发动秋收起义,在冬天发动广州起义。

均以失败而告终。

南昌起义当天情况很不错,2万起义军很快就占领了南昌,还开了庆祝大会。

发动南昌起义的时候,原定计划是起义成功后,立马就带部队南下广东,然后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来一次北伐。

结果在南下的途中,接连犯了很多错误,一路走一路打败仗,搞到最后,2万多人的部队,只剩下800人。

南昌起义没取得既定效果,与之配合的广州起义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广州起义波及范围很广,失败后,很多人被杀。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似乎预示着俄国式的革命道路也无法走通了。

但历史的走向,在毛泽东这里出现了转机。

秋收起义的情况跟南昌其实差不多,唯一的意外就是毛泽东途中觉醒,发现原定计划根本无法执行后,立马放弃了进攻长沙的计划。

毛泽东反应已经很快了,决心也下得很果断,就算如此,还是折损了4000人。

毛泽东带着仅剩的1000多人,走到三湾这个地方的时候,发现部队的精气神全失,已无斗志。

这样的部队是无法打仗的,更无法赢得最后的胜利。

只当过不到一年大头兵的毛泽东,此时竟然提出了一整套的整军方案,从政治上、组织上弄出了新型人民军队的雏形。

他创造性地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 、实行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

此后不久,毛泽东又向全体官兵郑重地宣布了3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领导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第一次担任军事领导职务。

结果一上场,就开创了一套全新的军队体系,还提炼出了建军原则。

这些原则的核心精神,基本没有变动过,一直延续至今。

03

毛泽东不仅是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建者,还是中国革命道路的主要开辟者。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没有什么胜利是唾手可得的,世界上的每条道路,都有它的铺路人;每片田地都有它的开拓者;每个伟大业绩,都有它的开辟者。

革命党人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后,内部曾长期围绕方向问题而争吵不休。

绝大部分革命党人都认为要学习俄国经验,走城市道路。

只有毛泽东提出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要坚定扎根农村。

因为这个分歧,毛泽东没少被打压排挤。

在井冈山时期,上面就经常派人到井冈山发布指令,让毛泽东带着好不容易壮大起来的部队下山,一会支援这里的暴动,一会去攻打大城市。

组织的命令,不执行还不行。

结果井冈山发生了八月失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根据地,差点就毁了。

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结束后,这个矛盾越发激化,当六大决议案传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龙超清他们借着决议案里的指示,杀了袁文才和王佐,导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丢失。

随后,毛泽东带着部队在江西,趁着军阀混战,好不容易建立了更大范围的苏区。

结果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上位了,派了很多人去各大根据地,执行四中全会的精神,以更加激进的手段,强行推进进攻路线,非要带部队去进攻大城市。

三人团来江西苏区后,要求毛泽东带部队进攻城市,但毛泽东据理力争,讲明我们的客观实力,根本不允许我们进攻城市。

毛泽东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哪怕被弄去坐冷板凳。

有时候,坚持下去,往往并不是我们真的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

毛泽东身上有一股巨大的历史自觉性。

他好像知道自己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在很多问题上,他人可以采取躲避退让的方式,但他必须坚持下去。

因为别无选择,如果毛泽东退让了,那就真没有人能顶在前面,担起这个责任。

城市路线的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白区党组织几乎损失殆尽,而全国的革命根据地也丧失了9成,只剩下陕北一小块苏区。

这个教训是惨痛的。

部队损失太大,一部分人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遵义会议上又把毛泽东重新请了回来。

毛泽东重新接手指挥部队时,红军已经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了,损失有覆灭的危险。

但毛泽东并没有抱怨,事情来了就承担下来。

四渡赤水出奇迹,谁也没想到,毛泽东竟真在绝路中开辟出一条生路,成功率领部队跳出包围圈。

果然,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毛泽东不负众望,再一次挽救党和军队于水火之中。

04

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开始开辟建设中共的思想路线。

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写了一篇又一篇理论巨著。

如果说,在中共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因为革命指导理论不契合中国实情的原因,导致革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苦头的话。

那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成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1940年,毛泽东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成功地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这个理论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呢?

解决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如何实现革命胜利,在赢得革命胜利后,又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这是一整张蓝图,一张可以落地执行的蓝图。

中国到底该往何处去?

这个问题曾经是青年毛泽东苦苦追寻而不得解,也是众多国人上下求索而无解的问题。

在经历了20年的革命实践后,终于通过毛泽东的头脑,解决了这一重大问题。

500

不仅如此。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曾说,“党的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确立的……决不能忽视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伟大功绩。”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遵循的嘴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

这个思想路线的确立,就好比一个人从幼稚变成熟了,是质的改变。

在解决了众多根本性问题后,胜利比想象中来得还快一点。

1945年5月,毛泽东谨慎地判断:“日本也许在明年就倒下去。”

结果仅仅过了不过三个月,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就传遍了中国。

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从长期衰败到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时间好像又回到了18年前的那个春天。

在那个春天,反革命分子举起了屠刀,革命成果被窃取,面对敌人的步步逼近,革命党人毫无还手之力。

今时不同往日,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中共早已不是那个缺乏经验,啥都不懂的年轻政党了。

我们有了新型的人民军队,有了符合实情的指导理论,有了丰富的经验,还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以及一个成熟的卓越的意志顽强的革命领袖——毛泽东。

05

解放军以摧枯拉朽的气势,将老蒋赶到了那几个海岛上。

1949年9月30日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前一天。

夜幕下的天安门广场分外庄严肃穆,一场隆重而简朴的奠基典礼即将举行。

隆重是指,参加这个典礼的人都是新中国元勋,简朴是指这场典礼没有什么好看的布置,代表们站着就算参加典礼了。

随后,毛泽东宣读了他亲自撰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个人民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

为了这一天,不知有多少人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以巨大牺牲,才取得了今天的胜利。

当年,青年毛泽东他们选择这条路时,可能从未想过,这条路是如此的漫长和艰难。

但中国人终归还是一步一步走过来了。

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毛泽东却忙着提醒同志们: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新中国的道路,到这里仅仅开了一个头。

正如毛泽东所料,新中国刚成立还不到一年,战火便重新波及我国边境。

能使一位领导人稳列为伟大人物的有三个因素:伟大的人物、伟大的国家和重大的事件。

抗美援朝是继新中国成立后的又一重大事件。

06

朝鲜战争,打还是不打?

这是一个事关新中国危亡的重大问题。

毛泽东从1950年7月上旬提出准备出兵,到10月中旬最后决定入朝作战,经历了103天,“长考百日”。

一个决策需要如此长的时间来思考,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毛泽东说:我们迫切需要和平建设,如果要我讲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说有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抵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说起来简单,办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彭德怀回顾毛泽东下抗美援朝决心的情况时说:“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我们站在后来者的角度,自然能看清楚,抗美援朝可谓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此战过后,我国在苏联的援助下,迅速建立起以国防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基础,开启了工业化历程,初步建立中国工业化的雏形。

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你注意,新中国成立后的那几十年,是在极其不利的国际环境中开展的经济建设,苏联和美国这两极,以及联合国军,我们都硬刚过。

不是我们的脾气太冲,而是我们为了国家主权独立,为了国家安全,不得不这样做。

能好好过日子,谁不想好好过日子呢?

可以讲,那几十年的发展,决定了新中国站起来后,能不能站得住,能不能站得稳的问题。

但对发展落后的焦虑,以及来自外部的国防安全压力,使得这一时期国家主导的工业化战略逐渐偏离正常的发展轨迹,比如三线建设。

外部压力过大,再加上内部有关发展方向的分歧,导致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走了弯路。

那个时候,毛泽东等领导人是很急迫的,迫切想在一代人干完几代人的事。

1956年2月28日晚,毛泽东听取电力工业部汇报。

当汇报到我国电力生产要50年才能赶上美国时,毛泽东说:就在这个世纪赶上它,并且超过它。

这种赶超的思想,还体现在很多领域上,导致后来走了弯路。

邓小平后来说过这样一番话:“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

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

犯错误其实不可怕,一个人不犯错误才是可怕的,才是虚假的。

1890年,在马克思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和所有大党一样,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犯某些错误,甚至可能犯大错误。群众只能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只有通过亲身体会取得经验。”

如果有人因为这点,就装作看不到毛泽东的功绩,就有意诋毁教员,那这个人是没有良心的,也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

还有人拿改开后的经济成就跟前三十年对比,这是幼稚的。

房子盖到第三层了,却开始质疑地基和一二层有没有存在必要,这不是幼稚是什么?

07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教员这一代人完成的任务之艰巨,过程之曲折,无法想象。

可以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开创了一个新体系。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这个体系,没有这个体系,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现在。

确切点讲,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不仅在于他自身的功业,不仅仅是因为他领导建立了新中国。

更在于他的思想、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中国未来的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历史,其基本的政治制度都是毛泽东时代奠定的。

此外,毛泽东深刻影响了一整代人,这代人在中国条件最艰苦的时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完成了新中国的开荒工作。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

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作为享受先辈功绩的一代,我没有任何理由不爱戴敬仰毛主席。

(全文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