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被判给一个家暴嫖娼男”

作者 | 西力

来源 | 她刊

去邮局取到离婚判决书的那天,小谭没有回家。

她在附近的麦当劳,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

紧张又忐忑。

结婚7年,王东(化名)家暴嫖娼,甚至还当着孩子的面动手打人。

忍无可忍的她,下定离婚的决心。

电梯家暴的监控录像、伤情报告、报警记录、向法院申请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孩子出生后照顾陪伴他的影像记录、七年来全部的养家支出......她提交了整整500多页的证据。

官司一打就是一年多,开了四次庭,才终于等到这份来自法院的判决。

然而,判决结果犹如晴天霹雳——

孩子被判给王东,她每月支付抚养费4000,还需分割给王东共同财产20万。

直到现在,小谭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刻心中产生的巨大困惑:

“难道我才是婚姻中的过错方吗?”

(以下文字根据受访者口述整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500

婚姻风暴

小谭是典型“家门口长大”的北京女孩。

家住西城,从小在家门口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才挪到海淀。

500

      图源:小谭小红书       

大学期间,她和王东相识于一个校园网站。

王东比她大四岁,老家在山东,后来随父母定居北京,在一个小游戏公司做程序员。

当时,王东说他是北京某211大学毕业。

后来才知道,是北京某211附属三本学院。现在想来,当时的他就不诚实。

恋爱期间,小谭对王东的印象,就是性格内向,话不多,看上去还挺稳重。

两人也发生过冲突,但次数不多。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西单,他发脾气把手机往地上一摔,然后扭头就走。

一次是在东直门,又把她一个人扔在大街上。没过多久又回来找她,哭着给她道歉。

对热恋中的女孩来说,情侣间的吵吵闹闹似乎再正常不过。

2014年,王东奶奶的病情恶化,王东父母开始催促两人结婚。

于是在小谭23岁时,两人匆匆领了结婚证。

没有彩礼,公婆给了一张10万的卡,用于结婚的所有开销。

婚后,她搬到婚前婆家给王东买的房子。从新家到她的工作单位,每天通勤时间超过3小时。

当时的她,沉浸在平淡幸福的婚姻憧憬中——“只要两个人有感情,日子就能过好。”

但事与愿违。那个家没能成为她的港湾,反而变成她人生最大的风暴中心。

刚结婚不久,王东就以“工作太累”为由辞了职。

原本说好休息一段时间,然后考证换新工作。结果证没考,工作没找,大部分时间都在喝酒、打游戏。

一晃就是两年。

也就是这两年,他的脾气越来越差,一言不合就摔东西、骂脏话、推搡人。

发脾气的理由千奇百怪:小谭加班太久、小谭换衣服忘拉穿窗帘、小谭上厕所时间太长、小谭睡前躺着看手机......总之,一切都是小谭的错。

小谭一开始觉得这简直不可理喻,明明就是他家暴,怎么还变成自己的错?

但被PUA久了,她也会产生自我怀疑:难道真是自己哪没做好?

那几年的小谭,在焦虑和困惑的泥泞里,越陷越深。

一方面她不断地自证,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另一方面她又开始怀疑自己。

500

      小谭和王东聊天对话       

而每次公婆过来调和,只会劝小谭多忍让,说都是因为失业,心里烦,等他找到工作就好了。

2016年6月,公婆终于托人给王东找到一份工作。

不过上班没能终止家暴,暴力反而逐步升级。

妇联的心理老师后来帮她分析,根源可能在于王东的自卑心理。当时两个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小谭自毕业进入银行工作,事业稳步提升,收入一直在涨,但王东30多岁,拿着四五千的工资,还是个刚进单位的菜鸟。

他常跟小谭抱怨,觉得单位同事看不起他。

一次,小谭试图给他一些建议,他反而觉得小谭没站在他的角度袒护他,说着说着,拳头像雨点一样落到了她的头上、胸上......

小谭没有放弃,她想也许是王东长期失业在家,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

她劝他去看心理医生,遭到拒绝。想带他去体检,被说成是在咒他死。

她只好一有空就带他出去旅游散心,去新加坡、去马尔代夫......希望能借此改善他的情绪。

500

      小谭和王东旅游照       

2017年,小谭查出怀孕,一开始她很高兴,“我就觉得有了孩子是不是就会好了。”

但怀孕一个多月时,因为换衣服没拉窗帘,王东又推搡她,把她赶出家门。

30多度的高温天气,她就拖着行李箱坐在家门口的马路边上,也不敢回娘家。因为父母当初并不满意这桩婚事,她不敢告诉父母,让他们担心。

后来王东出来找她,又当着双方父母的面,道歉,求情,并承诺再也不会有下次。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搬到公婆家度过孕期。

虽然王东没怎么陪她去过产检,没给宝宝讲过一次胎教故事,偶尔还会跟她吵架,但那时的小谭,已经顾不上为这些小事委屈。

她一心想的,只有孩子。

500

     小谭孕期照片      

回想起来,小谭觉得可能恋爱期间自己唯一忽略的,是王东提过以前跟人打架的经历。

小谭记得,她曾经开玩笑地问过王东,“你将来不会打我吧。”

王东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我们家就没有家暴的人,我不可能打你的。”

“现在想来都觉得搞笑。”小谭带着哭腔说。


500

分手的决心

怀孕期间,小谭的孕吐严重,怀孕7个多月的时候,还因吐得太厉害进过急诊。

生完孩子没几天,顺产伤口开裂,一动就流血,只能在床上躺着,一躺就是三个月。每天唯一的活动就是喂奶照顾孩子。

产假结束后,她上班带着吸奶器,下班回家继续给孩子喂奶、洗澡、哄他睡觉。

孩子是个高需求宝宝,一岁之前,小谭每晚起来喂四五次奶,换纸尿裤,再大一点,就变成几次起夜给他盖被子,换纸尿裤。

她说现在已经养成了条件反射,不管睡得多熟,只要儿子一动,她立刻就能醒来。

而育儿过程里,王东总是缺席。

小孩出生的头三年,王东长期出差,平均每年出差超过109天。

不出差时,他通常一个人住在婚房。偶尔回来一次,嫌孩子太吵,就独自睡到隔壁的房间。

不过当着父母的面,王东没有再动过手,小谭以为一切真的在变好。

直到2021年3月28日,噩梦再次降临。

先是小谭劝他不要当着婆婆的面抽烟,因为婆婆有肺癌,没想到惹他不快,到晚上就以小谭睡前看手机影响他休息为由,把房间的台灯一砸,然后把她摔到床上,不断地扇她耳光、揪头发、掐脖子、用脚踹她......整个人像发狂了一样。

就在这时,儿子听到响声,推门进来,目睹了一切。

三岁的小孩,个子才到成年人大腿的位置,毫不犹豫地冲进来扑到他爸腿上,死死咬住他爸的裤子,一边咬一边哭,“你别打我妈妈,你别打我妈妈。”

小谭说,结婚7年来,这是她第一次觉得真没法再过下去了。

让她心寒的,不是自己再次被打,而是对方居然连孩子也不顾及。

那天晚上,小谭安抚儿子睡觉,小孩眼神里还有掩饰不住的恐惧,一直哭着追问她,爸爸为什么打人。

她只能安慰他说,爸爸妈妈闹着玩的。

“不对,我都看见他打你了,他不是闹着玩的。”

“妈妈你都教我不能跟小朋友抢玩具,打小朋友,那为什么爸爸打你?”

即便是三岁的小孩,似乎都能分辨什么暴力,什么是游戏。

不过这次,写好的离婚协议最后还是删掉了。

因为第二天王东出差太原,第三天突然失联。

全家急着找人,都没来得及说家暴的问题。

后来终于联系上,公婆告诉小谭,是王东跟人起纠纷被拘留了。

回来后,小谭跟他谈离婚,他不同意,哭着道歉,说自己很后悔,被拘留的这些日子很痛苦,现在才明白小谭赚钱养孩子有多不容易,以后一定戒烟戒酒,再不动手。

小谭为了孩子妥协,要求他写保证书,但后来这份保证书不翼而飞。

500

     男方道歉信息       

而直到一年后正式起诉离婚,小谭才得知,王东被拘留不是因为打架,而是嫖娼。

因为妇联和律师都曾提醒她,家暴的人在外面反而不敢打人,他只敢打自己的老婆。

王东一家始终否认,即便是在一审的法庭上。

不过就在今年12月,律师还是在太原调查到了王东嫖娼被拘留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讽刺的是,王东出差前,还管小谭要了5000块。

公公把王东从太原接回北京时,婆婆还让小谭买了两人的高铁票。

暴力、背叛、欺骗......这段婚姻带给小谭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

2021年12月5日,小谭带一家人在外吃完火锅,往回走的路上劝王东不要当着婆婆的面抽烟,结果王东再次暴怒,回到家后就开始对她进行辱骂、殴打,暴力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

小谭夺门而出的时候,他甚至追打到了电梯,也因此留下了一段视频证据。

500

      当天电梯监控视频截图       

小谭父母过来后,王东还威胁要打她的父母。

而公婆就在一旁冷眼相看。

小谭说这也是她最为寒心的时刻。几年来她一直把公婆当成亲生父母照顾,大额的消费都由她买单,新款的手机、名牌包、金项链......甚至在这次家暴前的双十一,她还惦记着婆婆腰疼,给她买了一个按摩椅。

翻看结婚七年跟婆婆微信记录,小谭的回复总是“好的,好的。”

“好的妈,我给你买。好的妈,我这就去弄。好的妈,我知道了。”

甚至这么多年每次全家人出去吃饭,也总是他们仨先吃,小谭照顾孩子。等他们吃完,孩子吃完,才轮到小谭,吃完也永远是她去结账。

说到这里,小谭又开始痛哭,“我现在想想都觉得不正常,可是我以前从来没觉得有问题。”


500

没有结束的战斗

2022年1月,小谭对家暴情况进行报警,并正式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最主要的诉求就是孩子的抚养权。

她也去医院验了伤,诊断为“头部开放性损伤。”

与此同时,她向法院申请了人身保护令,但是被驳回。

理由是“一般夫妻纠纷中也可能存在轻微暴力甚至因失手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但其与家庭暴力有着本质的区别。”

500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没想到此后,王东反而变本加厉地跟踪骚扰。

半夜疯狂打电话、去她父母家砸门、甚至去单位大闹。

被驳回的保护令仿佛成了王东的免死金牌,“连法院都说了我没家暴!”

2022年5月7日,王东一晚上给小谭打了十几个电话,她有种不详的预感。

在公司待到十一点多,小谭才鼓起勇气打车回家。

上车没多久,她就察觉被跟踪了。司机甩不掉后面的车,就带着小谭绕去长安街找交警求助。

交警帮忙拦车,小谭一看,果然就是王东一家,来了两辆车五个人。

500

      王东一家跟踪小谭,在长安街被交警拦下       

不堪骚扰的小谭向朝阳区妇联求助,妇联帮她联系到北京反家暴公益机构「源众」。

源众的律师再次帮她申请人身保护令,这次仅用了七个小时就申请成功。

因为除去之前的电梯家暴证据,光是小谭单位停车场的监控,就拍下了王东一家七八回的跟踪记录。

法院签发的这份保护令作出明确规定,禁止王东对小谭实施家庭暴力,禁止王东骚扰、跟踪小谭及其亲属,禁止王东出现在小谭工作单位方圆500米范围内。

此后,王东基本从她眼前消失。但王东的父母、王东的四大爷还是时不时地蹲守在小谭家门口,偷拍她,辱骂她,污蔑她不正经,是卖淫女。

500

      王东亲戚在小区门口蹲守被小谭发现       

小谭只觉得可笑,她特别不理解,“都2023年了,怎么对女性的攻击还是这种荡妇羞辱?”

今年9月,官司打完了,但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

首先家暴没被认定,理由是证据“关联性不够”,不能证明存在家暴,只承认男方是“失当行为”。

作为家暴受害者的小谭,精神损害赔偿拿不到一分,由于两人收入悬殊,还得补给对方20万。

其次,男方违法被拘留的事实只字未提。

最后,孩子被判给男方。

小谭及父母多年来对孩子的照顾不提,双方在收入、学历及育儿投入上的巨大差距不顾,判决不仅直接认定双方抚养条件相当,甚至还认为小谭带着孩子仓皇逃离家暴的自救行为是“私自藏匿孩子”。

但小谭带孩子回父母家后,从未搬家,工作单位也从未变动,甚至还多次邀请男方来探望孩子,何谓“藏匿”?

小谭之所以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也完全是出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

当时她父母按照约定接回孩子,结果孩子一上车就开始哭,什么也不肯说。

直到回到姥姥姥爷家,儿子才开口,“我只要一说我想妈妈了,我爸就打我嘴。”

小谭知道后,抱着孩子哭了很久,“我儿子说不愿意回去,那我们就不回去了。”

她无法接受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中。

“我知道暴力是会代际遗传的”,小谭反复强调这一点。

在因家暴闹离婚时,婆婆曾跟她谈心,问她为什么要离婚,是不是嫌她儿子不挣钱。

当小谭回复单纯是因为家暴后,婆婆才告诉她,年轻的时候,公公也会对她动手,“年轻的夫妻,没有不打架的。”

一旁的公公则搭腔,对面1号楼也有两口子打架,都报警了,警察也没办法,这日子就是得过。

小谭那刻深感震惊,“我不能让我儿子将来也变成一个会家暴的人。”

以前小谭还担心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受歧视,但后来她彻底想明白了,家暴对小孩的危害更大。

离婚判决下来一星期后,小谭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

她不在乎前夫要多少钱,她只要孩子的抚养权。

12月19号,是她离婚纠纷案二审开庭的日子。

对于一审判决,小谭深感不公与悲愤。

她跟律师说,自己始终相信法律,也相信法院一定会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出发,还给她及孩子一个公道。

但如果这一次孩子还是被判给男方,那她会继续打官司,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我会竭尽全力去保护孩子,穷尽所有法律途径去求个公平正义,哪怕是付出我的全部甚至是生命......”


500

稀缺的成功

其实在写小谭的故事之前,我先是找到了反家暴公益机构「源众」的创始人李莹律师。

我请源众的项目官员卓盈帮忙找一些近期比较成功的反家暴案例,她一开始面露难色,因为太少了。

但她还是为我找到一个最新的:当事人遭受七年家暴,多次报警,最后起诉离婚时一次判离,还拿到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

这在源众的案例中,也是少见的成功典型。

我问李莹律师,那大部分的情况可能是什么?

李律师就给我讲了小谭的故事。

家暴没被认定,孩子还被判给了男方。

这其实是大部分家暴受害人面临的处境。

法院目前对家暴的认定比例很低,仅为20%左右。

一些受暴妇女,为了尽快摆脱暴力,甚至会愿意净身出户。

经济能力不足的,更是难以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

而哪怕像小谭这样,学历工资远远高于男方,结婚期间靠她赚钱养家养孩子,她能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但孩子依然还是被判给没有任何优势,还存在家暴嫖娼违法行为的男方。

甚至到最后一无所有的受害者,还会被舆论质问:

你为什么不反抗?

你为什么不早点离开?

可问题在于,犯罪的人,需要付出代价的人,明明是那个施暴的人。

这也是小谭最不理解判决结果的地方,“这难道不是在鼓励所有的施暴人吗?我家暴了我的老婆和孩子,我去嫖娼,但我不光可以得到抚养权,还能拿到钱,拿到源源不断的抚养费?”

如李莹律师所说,我们永远不能把保护自己的责任推给受害者,能真正保护到受害人的,一定是公权力。只有让施暴者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而且是较大的违法成本,他们才有可能停手。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绝不去指责受害者,始终将矛头对准施暴的人。

无论如何,“暴力零容忍”,是我们首先需要达成的共识。

采访的最后,小谭说,她不介意将自己的伤痛公诸于众,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告诉女孩们在婚姻中遇到家暴,要尽快采取法律措施去争取自己的权益,保护孩子,保护自己。

一个如此勇敢又坦诚的女孩。

她的朋友圈里,绝大部分都是“养儿欢乐多”的温情记录。

晒儿子画的画、夸儿子做的手工、带儿子出去旅游......

500

      小谭朋友圈       

为数不多的没有孩子的朋友圈,一条是涿州水灾时,她捐了些公益卫生巾。

一条是她和朋友去看电影——《我经过风暴》。这是国内首部反家暴主题的电影。

我问她电影怎么样,她说看完眼睛都哭肿了,和自己的经历简直太像了。

好几次被家暴后,她就在阳台上呆坐着,想跳下去一了百了。

但阳台的窗户正对着自己的床,她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睡着的时候还会笑。

她又突然活过来了。

回想这些年的遭遇,小谭说自己唯一后悔的,就是没有早点带着孩子离开。

不过她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个男孩的爸爸家暴,泼汽油把妈妈烧死,最后男孩把爸爸告上法庭,成功让他被判死刑的故事。

500

     “云南纵火烧妻案”当事人儿子陈昌雨       

她注意到故事的细节,男孩九岁时,试图喝农药自杀,因为他发现自己保护不了妈妈。

看到这里,小谭觉得自己心都要碎了。

于是后来她就想通了,“幸好我带着孩子离开了,要不然将来我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就在明天,小谭的离婚官司将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开庭。

“雨终究会停,阳光总会到来。”这是小谭朋友圈的个性签名。

她相信着,我们也相信着。

只希望雨过天晴的那天,能快一点到来。

500

500

监制 - 她姐

作者 - 西力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