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新片惨败,她没被原谅又如何

今年2月,在柏林电影节的红毯,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内娱消失很久的毯星,这次带着作品名正言顺地走了一回红毯。

是的,范冰冰。她搭档韩国阵容主演的《绿夜》入围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非主竞赛)最佳影片。

9个月后,电影在韩国上映,上映27天,总票房9887.7万韩元(源自猫眼电影专业版,折合人民币约53万,甚至有天日票房都没干过在当地重映的《晚秋》)。

500

昨天,它上线韩国流媒体。因为亲密戏,早在一个月前就让全网震撼的新片终于问世。

肉叔的老酒友 @癫火之王阿姨第一时间看完,感慨良多。

它绝对算不上好电影,可是因为戏里戏外断裂又丰富的细节,又不忍心把它粗暴地打成一无是处的烂片。

范冰冰再次用美放了把火。

劣迹原因,所以不见明火。但盖不住热浪灼人。

一个月前,一段盗录视频,以抢先体验的名义在网友间私相授受。

关键词 #绿夜两分钟

500

片段来自韩国大银幕,有人少见多怪,说这是“跨国下海”。

与其说跨国,更像是流浪。

不止是范冰冰。

这部《绿夜》(Green Night)由内地导演执导,由香港公司出品,是一部讲着韩语的女性题材电影。

是的,范冰冰两分钟大尺度出演,不新鲜。

但这次冲击禁忌的,是少见的“女同性”题材。

现在内娱不敢多碰,当年的范冰冰怕也不敢。

而它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主角范冰冰,竟然暗自与电影女主遭遇的一一对照。

雷同太多,不像巧合。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女性出走奔逃的故事。

500

于是问题来了——

故事里的她,和故事外的范冰冰。

她们找到自由了吗?


01

从象征性出发,我想先聊聊,片子里出现的两场床戏。

第一场来自“丈夫”(金英浩 饰)。

主题是窒息,从前奏开始步步惊心。

金霞(范冰冰 饰)刚刚沐浴完毕,“丈夫”从身后关上了灯,带着红酒浴蜡烛步入屋内。

金霞小心翼翼地开始了她的拒绝,三次。

第一次,她礼貌地让“丈夫”开灯。

“丈夫”很配合,放下红酒,立刻就打开了刚刚关上灯。

但也顺手关上了门。

500

第二次,金霞语气委婉:“今晚有夜班,要出去。”

“丈夫”收到,没有回应。

但他再次回头,为刚刚关上的门,上了锁。

接着一边自顾自地聊天,一边夺去她手里的吹风机,帮她吹起了头发。

500

第三次,金霞躲开“丈夫”,背过身直言:“请你出去吧。”

“丈夫”依旧无视了她,默念起神父的教导,但念到一半时他也假装不下去了。

接着一声——“妈的!过来!”

所有的细节表演,所有的闪躲和试探全部停止,镜头此时呈现的最直接暴力。

一张破碎屈辱的脸,被狠狠按进了枕头。

500

500

尾声的转折按下不表。

说到这,简单交代一下角色。

“丈夫”之所以打上引号,因为这本是一场交易式的移民婚姻。

主角金霞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逃离中国移民韩国,为了获得永居权与这名男人结了婚。这种事并不少见,协议性两人彼此心知肚明。

但因为不堪受辱,金霞外地独居,但以为移民问题迟迟无法离婚。故事里,她有了新的希望,但又不得不受迫回到这个男人的房间。

而上文是这个男人对她做出的一切。

很明显,恐惧来自反差

动粗之前,他温柔,甚至体贴,金霞吩咐的一切他都照办。只不过,金霞所有的拒绝都被他无视。

这个男人展现的,既有“慷慨”,也有毫不在乎。

面对这个逃离他的女人,他甚至扮出一副神父的模样,大方地原谅了她。所有拒绝、反抗、逃离,都是金霞小打小闹的儿戏,他知道她只能回来这里。

真正的窒息,是他自上而下的蔑视。

500

就这么一段戏,故事里的男人、女人有了各自的位置,分出了上下。

也点出了金霞身处反抗、忍耐、再反抗、再忍耐的循环困境。

好,先打住,不急着联想。

我们只用知道,打破这个循环系统,至少需要一个强大的外力。

看第二场,是她与她在一起。

不变的是,这次金霞依旧被动。

经历了一系列打击的金霞,不甘、憔悴、委屈。

而身后,连蹦带跳,穿着浮夸羽毛披肩的绿发女孩(李周映 饰,该角色没有姓名,下文均以女孩代称)慢慢靠近了她,牵起她的手。

500

她邀金霞一起跳舞,但金眼神躲闪,心不在焉;当金霞眼含泪光再次坐下,女孩再次靠近,从身后安静抱住了她。

金霞这次不再躲闪,从眼神,到双唇,到身体。

这一幕,我的视线也开始恍惚。

女孩白色披肩,像是变成了翅膀,环绕着金霞。

对仗丈夫口中伪善的解救之道,这一刻更像是神性彰显。

主题是拯救。

500

坦白说,在后面的激烈镜头里,范冰冰的表演并没有她在李玉的镜头下精彩。不够动情,不够柔软,甚至太过清醒,少了些足以让她能陷落的迷离。

但也有细节值得一说——

女孩胸口的刺青,一朵绽放的绿色烟花。

这是一个贯穿全片的标志,从相遇时的偷偷窥视,再到结尾,一次呼应所有伏笔的绽放。

眼下的温存时,她想紧紧抓牢。

500

放在全篇的语境下,这场柔情并未体现具象的爱意,更像是一场“拯救”,夺回知觉的拯救。

说到这,金霞和女孩也各自有了位置。

拯救,与被拯救。

一个绝望麻木的人,被一个神秘符号所引领,开始了一场出逃。

对,这绝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02

当同性爱情片来看,那这部电影一定会扫你的兴。

这样说,真不是我在故弄玄虚,指低打高。

怕你误会,先把批评摆在这里:

电影不是好看的,单说叙事逻辑,它生涩极了。

不多剧透,就说开场。

在仁川口岸做安检员的金霞,阻止一位形迹可疑,来路不明的绿发女孩过关。于是,女孩不仅不过关了,反而缠住了金霞,反客为主进了她家。接着就拉上了她亡命天涯。

从哪来,来干嘛,要去哪?

而动机解释,被编剧用寥寥几句对白一笔带过——

女孩是一名听从帮派指派的运毒犯,被金霞阻拦后,临时起意私吞掉货黑吃黑,便想拉着需要3500万韩币换永居证的金霞一起出逃。

金霞为什么能让女孩跟着,又怎么就被女孩说服。

难道是缘,妙不可言?

500

就整体而言,它充满了刻意为之的巧合,没缘由的情感波动,和“这也行?”的剧情走向,而解释的耐心又欠奉。

在导演的采访中我发现,这样做是有意为之。

我和我的编剧雷声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男人和女人犯罪的区别,我认为女性犯罪更像是非理性的,不太有强烈的目的或逻辑,被情绪和兴奋感所驱使,被黑夜和同伴召唤的兴奋——这就是我想在电影中传达的感觉。

——导演韩帅专访byMaja Korbecka

但这条豆瓣高见。

也能表达我的想法——

全是技巧,毫无真感情

500

最终,现实主义的镜头下,撕裂地讲述了一个“局后还有局”的超现实的冒险故事。

但是(此处重要转折)。

这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偏偏充满了解读乐趣。

这也是我特意两段充满象征意味的激情戏放在前文的原因。

还是开头。

经过一些解读整理,海平面下的冰山也会慢慢浮现。

因为运毒,是整个海关的黑产,一切都由帮派做主,相遇时的二人都是这个复杂系统下的棋子。

因为命运相同,女孩才对金霞有了好奇。

而随着秘密被金霞知晓,金霞只能随她放手一搏。

它讲述的——

同一种困境下,两个女孩结为伙伴的故事。

500

如果你将这部电影所有零星的线索连在一起,它们又指向了更广阔的讨论语境。

比如,丈夫的暴力从何而来?

在他张口闭口神父如何时,只言片语之间,又隐藏的另一名女性的痛苦。

丈夫早年丧父,难以生存的母子二人,正是被一名神父“照顾”。

我爸去世之后是神父照顾了我和我妈二人

500

如果你了解宗教在韩国的种种乱相,必然猜得到这种照顾意味着什么?

丈夫对神父,又是尊敬又是感激,言行举止奉为皋臬。

他的所作所为,也正源自一个更傲慢的父亲,和一个更痛苦的母亲。

简单几句话,勾勒出了父权的源来,那也是一代又一代女性困境的延续。

在强奸发生之后,准备再次向命运忍耐的金霞,看见了遍布韩国大街的教堂,也看清了他们的谎言。

于是又决定回头反抗。

500

而这种困境,只是属于韩国的本土问题吗?

来,我们再回到开场戏。

金霞为什么来到韩国?

又为什么要去海关上班?

简单两个镜头,为金霞的身世打下伏笔。

女孩在金霞的家里随便乱翻,发现了一张布满标记的韩国地图,和一张老旧的母女合影。

女孩也发现了金霞的秘密:她从中国逃离,似乎是在追随先她一步逃离的母亲。

她是在找谁吗?

500

而后文对应伏笔,身份谜题的背后,又给出了令人唏嘘的答案——

一出蹊跷的社会新闻:45岁男性死亡,家人母女轻伤。

两个女孩坐着聊天,都认为是妻子杀夫。

看着电视里六神无主的妻子,眼圈翻红,鼻头泛酸,却用着最不屑的语气评论着另一边失去父亲的孩子:小告密犯。

- 她嚼着警察给她的口香糖,觉得特别甜,因为那些叔叔还一个劲儿的夸他懂事。

- 看来他的爸爸从来没有夸过他。

- 可惜等她回到家,那些甜味已经全部消失了,妈妈把所有的鞋子都整齐地摆在门口,她却不见了。

500

一位母亲杀父、被女儿检举、奔走他乡。

缺乏父爱的女儿,后悔揭发母亲,追随她而去。

看着别人的事,说着自己,她的言辞越是刻薄,便越是悔意。

而她提到的口香糖,也成为后文高潮转折时的伏笔。

500

差不多了。

以上种种伏笔对称、细节隐喻,仅仅是电影填充海量元素的冰山一角,一面更黑更厚的铁幕,还未落下。

这就是《绿夜》给我的感受:

一个乱八七糟的剧情,却塞满密密麻麻的细节。

其实它并非没有一个好故事,只不过都被分拆成一个个碎片,塞满一个个缝隙里,待你主动探寻。

像一场游戏。(宫崎英高那种)

更像童话寓言。

它不具有普遍性,无从查证也无需查证,它是无数巧合的集合,纪念并预言着真实世界的苦难。

这个故事,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

可惜,直到现在仍未完结。


03

她们找到自由了吗?

很遗憾。

一百年前鲁迅为出走的娜拉下的断言,依旧在某处应验。

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娜拉走后怎样》

无论是女性主义,还是某些更遥远的理想。

无论是出走,还是其他反抗。

解决不了几千年来的文明惯性,解决不了权力维护权力的天然属性,更解决不了资源分配这一永恒难题。

而一些遭受高等权力侵害的个体,也只有两条路,不是驳回上诉,就是庭外和解。

所以,踏出哪怕一步,都毫无意义吗?

来,我们再说回电影。

《绿夜》里所有的男性形象,出现频率最高的台词,是“毫不计较”的一句——

“没关系的,我原谅你了。”

反抗过丈夫,丈夫原谅了她,两次。

犯下罪行后,因特殊原因包庇她的黑警察,对她说“没有关系”。

甚至就连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挣黑钱的上司,也对她点头肯定,“回来就好”。

没有人在乎她的处境,决心,勇气。

他们都面带微笑,说着同一句——

闹够了吧?回来就好。

500

这抹微笑,是这部电影中最无声,也最庞大的暴力:

你的反抗,只是儿戏而已。

女孩们最初为了3500万韩币的赃款而出走奔逃,违法犯罪,但这20万人民币,不过是电影中的麦格芬。

它几乎不存在,也不能许诺任何自由。

随故事推进,她们接受了一次次挫败,接受了在空欢喜和自我否定中循环,反观自己的勇气,也会像潮水般涌来,像潮水般退去。

但经历这些之后,愈发洪亮的一句是——

凭什么我们要受他的原谅?

500

这是这部电影的终极抗议。

结合导演的采访去看,它再一次狠狠照进现实。

说你争取自由不过是小把戏,是他们让你玩的逃脱游戏。这有点像今天的男权社会对待女权运动,不是愤怒或焦虑,而是沉默和蔑视,它将女权运动视为一种可以商品化的流行文化趋势。就像今年流行绿色,今年流行粉色,现在显然流行“女权主义”。我觉得它很侮辱人,因为它将与世界一半人口相关的话题视为一时的时尚。 

——导演韩帅专访 by Maja Korbecka


​04

别忘了。

电影外还有一个案例,范冰冰。

法律对她作出了惩罚,她也为自己过剩的野望埋了单,“没有范冰冰”日子,已经过去很久,而且还会更久。

这是铁的现实。

但她,也想扎现实一记回马枪。

在这部由她发起,并量身定做的电影里,能看见太多痕迹。

她想争,想抢。

表演,堪称用心用力;颜值,她毫不吝啬,有些镜头都美到打破设定;尺度,她向禁忌再次突破,哪怕在这部电影里,同性元素像个彩头。

500

500

从筹划,到内容,到呈现,都像是由她担任总设计。

没藏着,采访中,她透露对手戏的女主人选,都是由她来决定。

她准备好了。

回不到头条、热搜中,她也想回到银幕,回到电影节,回到一部分人的口口相传里。

这种拍板做主的自主自觉,好像从很早就有了。

03年拍《手机》,开篇车震戏,葛优还没完事就落跑,按剧本,武月把车钥匙拔了藏口袋里。

范冰冰没照剧本来。

抬着下巴,歪头瞪着葛优。然后,拔钥匙,开车门,扔钥匙一气呵成。

500

这就是范冰冰的两面性。

外貌,是她的天赋,是当时中国男人对女性本能审美的高度集中。而她的铁腕在于,对这种欲望的捕猎不完全顺从,并企图化身猎手。

在当年,经历《苹果》的大尺度复出后,身边的所有人,都不建议她与李玉继续合作,而她深思过后决定再度挑战。

在公司会议上,范冰冰怒拍桌说:“我就要拍,谁反对谁离开。”

力排众议后,成就了《观音山》,也成就了自己的东京影后。

500

这是内娱中罕见的品质——

一份自主且理性的野心,并勇于付诸与自己野心匹配的行动。

我无意讨论她的功过、对错。

只是作为一个写电影的,我怎能不去注视一个想要回到银幕的人。

带着《绿夜》参加柏林电影节时,记者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最敏感:消失的五年,都去了哪里。

她尴尬笑了,主持人很快打断:还是请问关于电影的问题。

笑过之后,她说没关系,我很好,在家里。

500

不回避争议,给你看的,都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以前内娱的保守气候中,张扬的她屡败屡战。

这一次,她惨败也战。

你说她走了,自由了吗?

不只是范冰冰。

不只是女性群体。

无论环境原不原谅。

任何人,在任何一个,决定再战一回的时刻。

都是自由的。

本文由公众号「肉叔电影」(ID:dusheyingdan)原创,点击阅读肉叔更多推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