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調侃,不足以動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转自公众号“簡思智庫”,作者李达诗,资深政经评论人。

日前,一句話引起香港政商界議論紛紛、氣憤難平,有內地網民調侃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這一說法掀起了茶杯裏不大不小的浪花,居然在立法會中,有議員要求政府對此作出回應,將話題嚴肅化了。

其實,或許這個調侃尖酸刻薄了一點,但香港向來都很從容面對不同的爭議,甚至對鄰近地方的競爭,更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風範。

今天卻對一句“調侃”容不下,多少反映了部分香港人的不自信。

在美西方國家不斷彈唱“去風險”、與中國“脫鉤”之時,近期各方大力呼籲香港要堅定地走國際化之路。

最引起注目的是,香港中聯辦主任在一個財經論壇強調,香港要堅持國際化,並指出堅持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揚名立萬成功密碼、信心之源;發揮國際化優勢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必由之路、康莊大道;善用國際化平臺是香港服務國家的優勢所在、貢獻所在。

今天香港重提堅持國際化,其中有何用意?

如何在外圍政治、經濟環境都極為複雜的條件下,擁抱國際化?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內地相比是先行一步,而且是過去的二、三代人抓住了國家開放和世界發展的機遇,逐步形成的。

但先行一步不代表你永遠站在前頭,遠的不提,看看今天的上海。

今年6月,上海市長龔正在陸家嘴論壇(2023)上表示,今天的上海,已經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正在奮力推進向更高發展水準邁進。

可見,上海是緊貼國家發展的步伐,根據國家的需要而創立其金融中心地位,那麼下一步將向什麼方向邁進?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增強競爭力和影響力,香港肯定是競爭目標之一,特區政府須枕戈待旦,迎接挑戰。

同時,中央金融工作會上也對香港提出“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顯然,上海和香港同屬國際金融中心,但要求不同。

香港如何鞏固和提升,中央沒有提及,屬於中國畫中“留白”的做法,讓香港自行描繪。

“留白”,不是無所作為,繼續小政府大市場,也不能炫耀老本,繼續吃以往積累的成果。

500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香港第二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中,明確香港金融中心的4個定位。即:香港是內地企業境外投融資的首選通道、是國家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試驗田、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建設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基地和強化國際金融合作的重要抓手。

簡言之,四大定位為“首選通道”、“試驗田”、“重要平臺”與“重要抓手”。

需要注意的,何立峰還提出,國家支持香港在促進跨國貿易投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等方面先行先試。

“先行先試”一詞內地常用於經濟特區、自由貿易港、自貿試驗區的政策或法律突破。

500

國家賦予香港“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可視之為賦予了優先發展權,也意味內地很可能在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要有更多的摸索,需出台更多寬松的政策,只要香港的新探索拿得出、行得穩,不但香港可再拔頭籌,對內地深化金融開放也是示範。

香港是否堅持國際化,客觀而言是沒有回頭路,一旦放棄了,或者淡化了,网民“金融中心遺址”論就一言成箴了。當然,起碼在今天,香港仍然是中國最具國際化的地區。

前幾天,經過香港政府財政司長不懈努力,亞太首個追蹤沙特阿拉伯股票市場的交易所買賣產品,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沙特ETF,南方東英沙特阿拉伯ETF(2830)(82830)昨日在港掛牌上市。

正如陳茂波所指,是次發行讓投資者知道,香港決心建立新渠道連繫沙特及中東,今次只是合作的開始,未來繼續促進兩地資本流動和金融聯繫,並在其他領域加強合作。

500

另外,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公共基金副理事長Turqi A. AI-Nowaiser表示,這隻ETF上市標誌著香港是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生態系統之一,相信香港對全球金融業很重要,希望藉著推出ETF將香港與沙特聯繫起來。

由此可見,香港金融中心的優勢,在亞洲仍有很強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如果說中東投資者是說客套話,那麼我們聽聽財金界知名人士馬時亨為我們作的具體分析。

金融中心以五大支柱作衡量,包括股巿、債巿、銀行、保險以及財富管理,而香港今年除了股巿IPO外,其他支柱的表現都不俗。

以債巿而言,香港今年發債數量,在亞洲區內除了日本外,就僅次於內地及韓國。

而全世界100家最大銀行中,75家在香港有業務經營或設有辦事處,聘請近10萬銀行業員工。

保險業方面的員工亦接近7.5萬人,而全世界有55家國際活躍保險集團(Internationally active insurance groups, IAIG),香港佔有3家,新加坡和澳洲都只佔1家,日本佔4家。

至於資產管理,香港達到4.6萬億,多於新加坡的4萬億。馬時亨非常看好香港在財富管理方面的發展,認為大灣區、中東及東南亞都有潛力成為香港的客源,而債券亦有很大潛力。

不可否認,香港今年在股巿IPO的表現不如理想,但這是全世界現象,香港今年新股上巿數量減少19%,紐約亦減少16%,新加坡更減少50%。若以集資額計,香港今年減少六成,新加坡更減少九成,紐約則增加一倍半。

香港在法治、國際化、多元化、便利化等等方面,都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

如公開透明的法律體系,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較成熟的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這些都是香港的最大特色,也是維護國際金融中心的必要條件。

當前需要著重加強“國際化厚度”,完善外國人在港生活便利服務措施和相關法律法規,相信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會因競爭而削弱,也不會因“調侃”而動搖。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