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爱看大头鹰,简谈一点感受

最近身为一个B站用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被这个大脑袋霸屏了。

跟着还学了好几个形容词“驴马烂仔”、“社会边角料”,一时引为“绝句”,极为形象,令人赞叹!

不得不说我这位东北老乡在形容词的开发和使用上造诣不凡,风格奇绝想象丰富。

他嘴上时常挂着的“丁胖子广场”、“法拉盛”等地也第一次为我所知。

500

在大头鹰的对阵当中,出现过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名字:“甜甜圈”、“导师”、“浅浅”、“王公公”等等等等,这些外号对应的形象特色强烈、旗帜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他们每个人都极具记忆标识,在我脑海中和现实经历一一对照,即鲜活、接地气,又耳目一新角度清奇。

在此,我就不对他们每个人的对话做过多描述,我尝试着综合性的泛泛而谈一下。

我也看了很多大头鹰和他们的论战,尽管那些人有的愚蠢、有的天真、有的逻辑混乱思维能力低下。他们说的论点和观点也都不值一驳。

但我综合下来想了一想,有时候这个群体性的情况也确实展现了一部分社会的真实映射!

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底层从事一些简单且机械、低价值、低回报的工作。

他们大部分人在连线的时候表达不出什么观点,更多的本质是情绪。

他们的情绪一部分来自于自身社会底层工作本身的低回报,

另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比较,来自于社会对其价值的地评价。

同时,可能还有部分来自于低社会保障下他们对外来的一种担忧。

这点不得不说。我可能觉得,当下中国社会已经取得的经济成就下,底层的低端工作保障上,政府确实应该加强一些管理深度和业态干预了。

建筑工人、餐饮等服务人员、各种自由职业者们所面对的工作保障上确实过于原始,并且与社会主体的发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

很多业态基本上处在无保护状态。

今天看来,确实不太说得过去。一方面是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骄傲,另一方面一群人被远远的抛在现代社会之外,无论工作和文化,相处模式等停留在前现代结构下。

即不合符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也不匹配经济的发展形式。

我们是否应该在现有经济发展的水平下,适当提高这些底层工作的更多现代化介入呢?或者谋划某种规则,使每个老百姓、每个工人在选择基层工作时,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生产等方面的保证呢?甚至引申出来的体力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是否可以得到适当保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