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的支付就只能用手机?
这次到澳洲新西兰玩了一趟,发现他们的移动支付照样发达,感觉比中国还方便。
在中国基本只能用手机扫码支付,但是在澳洲和新西兰,用银行卡、手机都可以。
在超市买完东西,把银行卡往读卡器上一放就行,瞬间完成支付,已经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又是刷机器又是签名什么的。如果你有苹果支付,也是拿手机出来往上面一放就行,很方便。
这样的好处是给顾客多了一个选择:你既可以用手机,也可以用银行卡。照样可以做到无现金交易。只能用手机的话,如果那地方正好信号不好,扫码扫不上,或者支付时付不过去,也很头疼的。比如,在物美买东西自助结账时,就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不得已就得连他们店里的wifi,才能付过去。而且物美自助结账的流程也比澳洲的购物多一个动作:扫码。如果你不想扫码的话,也行,他们会让你经过一系列操作把面容留在他们那里,然后下次交易的时候刷脸就行了——不过我估计没几个愿意的吧?
所以搞不懂为啥中国就只能用手机,银行卡都废了吗?
2016年2月18日, Apple Pay业务在中国上线。2016年10月换了iPhone 7,几乎第一时间就把Apple Pay给配置上了,关联了我的招行信用卡。
住酒店预授权、商场买东西都用过,很多商家收银员还觉得惊奇。当时这种有点档次的消费场所,银联POS机都是有闪付功能的了。特征就是POS机上印有类似这样的标记:
POS机本身有NFC感应付款功能,则在POS机本身上印制或镌刻有标记,样式类似WIFI信号横过来;如果再有上述QuickPass标志,则说明可以通过NFC用银联感应支付。
在没有Apple Pay之前,芯片式银行卡+NFC功能POS机,就可以感应付款——也就是你以为中国市场没有的功能。我在配置Apple Pay之前,就在4S店、酒店用感应方式多次支付过多次。
用Apple Pay最主要的好处,除了不用带卡以外,这种刷出来的卡号是虚拟的,与你真实卡号不一样,也信用卡犯罪集团无法通过交易信息或收银小票拿到真实卡号,进而伪造信用卡进行盗刷,尤其是他们喜欢的高额度VIP卡。
现在就更是了,让你去商业场所找个老旧的没NFC功能的POS机,难上加难。这正说明中国技术没有包袱,最新技术立刻普及,而当时国外大量还是刷磁条的方式用卡。
商家数量的稀少导致养成刷卡习惯的用户也少,进而导致办pos的商家越来越少;加上带卡还要专门揣个钱包,还怕掉,导致不愿意刷卡形成了负面循环。
而手机二维码支付则是正向循环。
所以说中国刷卡不方便,是因为刷卡确实不方便。
移动支付兴起的时候,欧美国家信用卡支付体系很完善,而国内还是以现金支付为主。
移动支付兴起以后,国内直接跨到了手机支付,收款终端对于小店来说只需要打印一个收款码即可,而银行卡信用卡支付需要购买刷卡终端还要收手续费,便利性远小于手机扫码支付,逐渐被中小店家淘汰。
国外那些已经有成熟的刷卡支付环境的一开始还比较抵制移动支付,而且那时候做起来的移动支付就国内这两家,出海又困难。等海外的本土移动支付企业攻城略地的时候,他们的传统刷卡支付也在进步,提高了便利性降低甚至取消了手续费,从而造成了你看到的“都有,都挺方便”。
海外现在的刷卡便利性是被手机支付逼出来的。
问题是你能接受 你的银行卡被盗刷吗?
楼主问得真是莫名奇妙的,国内不用卡,是因为不需要,真是反思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