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五年后,从三组数据中挖出最大赢家
五年之前,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的重要目是想让制造业“重返美国”的同时打击中国经济。
后来由于达不到主要目的,就退而求其次只要迫使制造业转出中国就行,根据这个目标美国又提出了“近岸外包”、“友岸外包”这些概念。意思就是将制造业外包到靠近美国的国家,或者美国认为“友好”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地方主要包括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
这两年我们也在中文网络看到了无数鼓吹越南制造和印度制造取代中国的文章。
但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最近美国人已经开始直呼被骗了,原来中国制造没有转移到越南印度而是转到了中国的中西部。
(本月挂牌成立的新疆自贸试验区)
这里将通过三组数据来做参考,分别是电力数据、各国总体贸易数据以及中国中西部15个省的出口数据。这三组数据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首先是电力数据
从这4年各国的发电量变化来看,所谓制造业转移效果非常有限,真正被转移制造业的不是中国而是除了美国之外的G7集团。以下这份表格反映了从2018年到2022年各国发电量变化情况。
(中国、美国、印度、越南、日本等十国发电数据对比)
中国发电量增长了1718太瓦时(TWh),而美国+印度+越南+墨西哥发电量总共才增长425.7 TWh。日本、德国等六个国家发电量均是负增长,其中来自欧洲的法德发电量减少比例最多。
虽然电力不能完全反映制造业发展情况,但要大力发展制造业肯定离不开电力的支持。
第二组数据是更加直观的贸易数据
201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是30.5万亿人民币,其中出口16.4万亿,贸易顺差2.33万亿人民币。
202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是42万亿人民币,其中出口23.9万亿,贸易顺差6万亿人民币。
中国四年出口贸易额增长7.5万亿人民币(折合超过1万亿美元),增长率45%,年均增长大约9.8%。
2018年,印度货物出口贸易额是3246亿美元,进口额是5120亿美元,贸易逆差1874亿美元。
2022年,印度货物出口贸易额是4538亿美元,进口额是7306亿美元,逆差是2768亿美元。
印度出口贸易四年增长1292亿美元,增长率39%,年均增长大约8.7%。
2018年,越南货物出口贸易额是2447亿美元,进口额是2375亿美元,顺差72亿美元。
2022年,越南货物出口贸易额是3718亿美元,进口额是3606亿美元,顺差112亿美元。
越南四年出口贸易额增长1271亿美元,增长率51%,年均增长11%。
中国越南印度三国这四年货币汇率变化幅度基本一致且都不大。
中、印、越三国的出口增长率也大差不差,但由于中国的体量本身就比越南和印度大很多。
(2018年到2022年间中、印、越三国出口贸易增量数据对比)
换算成美元之后,中国的货物出口四年内增长了1万亿美元,而越南和印度各自才增加了大约1290亿美元,只有中国的12%。
考虑到印度的人口和领土均是越南十倍的体量,所以印度的增长相比越南要逊色很多。
但越南进出口贸易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严重依赖外资,2022年越南总计3718亿美元的出口贸易当中,有74.4%是外资企业做的。越南国内企业的出口仅占到25.6%。越南的进口当中也有65%是当地的外资企业。
这些外资企业在越南做的主要是简单的代工。
如果越南不能有效进行工业本土化,一旦这些国际资本因为某些原因集体撤离,那越南制造将会被打回原形。
这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越南人工成本过高或者下一次工业革命等等,目前工厂正在往智能化、少人化的方向发展。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将来韩国制造业不行了,那越南制造业也要跟着倒霉。因为目前在越南的外资工厂主要是来自韩国,光三星一家就占了越南出口额的25%。三星要是倒了或者离开越南了,那越南经济都要抖一抖。
总的来说,越南确实吃了一波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红利,但不多。
这四年中国在贸易和制造业上的增长均优于越南和印度。而越南和印度已经是美国所有“友岸”外包目的地当中的优等生。
墨西哥就不用多说了,美国能转移到墨西哥的制造业早就转移完了,现在他们还想从墨西哥掏一点回去。
作为对比,G7国家当中的传统制造业强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这四年日子都不好过,
工业品出口一向强势的日本,已经连续二十多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德国制造业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也颓势明显。
2018年德国对中国有218亿美元的贸易顺差,2022年,德国对中国的贸易已经转为逆差,并且高达843亿欧元,创下了一个新纪录。
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我们再看第三组数据,中国中西15省份的出口贸易数据。
美国人看到这组数据之后觉得又被“砖家”骗惨了,他们整天鼓吹贸易战多成功,越南印度已经取代中国了。
结果一看数据,越南和印度加起来都不如中国中西部省份。
前段时间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指出,中国的制造业并没有离开中国,而是向西转移到其广袤的中西部地区。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大致经历了三次产业转移。人们就顺理成章的认为会发生第四次大转移。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很大部分原因也是为转移加入催化剂。
但这次出现了四大变数。
第一,中国体量太大,东部发展了还有中西部。
第二,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需要的人力在不断减少。
第三,全球碳中和运动发展,各主要国家已停止输出燃煤电厂,发展中国家获取能源的成本抬升。
第四,生产力普遍过剩,市场是紧缺资源。
当然也不是说发展中国家不能再发展工业,而是说,类似像美国那样的产业大转移很难再出现。中国通过产业集群效应体现出的整体优势不是简单通过转移就能平衡的。
美媒称,2018年到2022年期间,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量增长了94%。上述15省份在过去一年时间内的出口总额高达6300亿美元。
这一增长量和增长率不仅远比中国平均数据更好,也比越南和印度乃至墨西哥整个国家更好。
这都还没有计算内贸。由于中国更大很多倍的市场体量,
可以肯定中西部15省份的内贸总额也会比越南和墨西哥大很多,甚至不输印度。说起来越南也就相当于中国一两个省的体量。
我国四川、重庆、成都、湖北新疆的中西部15个省份制造业发展速度均优于越南。
就拿新疆来说,今年前十个月的进出口总值是2500多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总值,同比增长47%。
其中,喀什市的进出口值更是同比增长了89%,
喀什可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来自东部的产业转移。
广东的深圳、广州等城市均有在新疆新建产业园,在这里生产的产品可直接出口到中亚、南亚地区而不必经过港口海运。
显然中国中西部省份在承接东部省份的产业方面,比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域外国家享有更多的优势。起码语言文化、市场和法律等都是统一的。
而且即便在最西端的喀什也有中国政府安排的对口产业扶持,但中国政府不可能特地去扶持越南或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