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旧房屋居民自主选择加装“电梯”或“电动步梯”

近年来,对于老旧房屋加装电梯呼声和民意普遍高涨,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大量建造的楼高六层或七层的老式住宅群,随着居住人群老龄化,这些楼高六层或七层的老式住宅群“上楼难,出行不方便”似乎已成为急需加装电梯的“代名词”。然而,我们应明确,加装电梯终极目的是为了解决老年人上下楼不便问题,并不是为了加装电梯而加装电梯。目前,一些加装电梯的惠民工程看似解决了高楼层老年人出行难问题,但实际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加装的电梯影响低楼层居民导致矛盾突出,饱受诟病等,我们是否应反思“加装电梯”的初衷是什么?能不能让老旧房屋居民自主选择加装“电梯”或“电梯步梯”

一、从居住品质看加装电梯利弊。加装电梯相对于老式住宅的低楼层(一、二层)楼居民来说是“严重影响”,几乎都反对。因为加装电梯的入口都设置在楼栋单元的入口处,特别是老式住宅的楼间距本就不足,加装电梯的井道会正对一、二层居民家的窗或门,加装电梯后,往往会对一、二层居民家的视野、采光、通风产生较大地遮挡影响,即使采用全透明的钢结构玻璃电梯井道,仍然会对低楼层居民造成遮挡影响,但凡通过电梯井入口再进入楼栋单元门洞的,都会觉得通道狭长阴暗,影响居住环境和舒适度,包括底层居民出入不便。另外,有居民反映,加装电梯后,也进一步缩小了社区的绿化和景观,进一步降低了居住品质。

加装电梯对于整栋楼的结构会存在影响。现在加装电梯的电梯井道主要采用钢结构形式居多,钢结构虽然不需要有很深的基础(打桩),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清理、迁移电梯井道基础下方的电缆、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和通信管道等,光清理和迁移这些管道、电缆就已让老旧小区的加装电梯工程难保质量,极有可能导致加装电梯工程结束了,但管线迁移和清理工程却落下了后遗症。包括,钢结构的电梯井道除了要做好基础,还需要在横向方向上与老式住宅的主体结构进行锚固,以确保电梯井道稳固不倒塌,然而,这种钢结构与老式住宅后锚固的加固工程,常常做的不尽人如意,最近,有媒体就报道上海某老小区加装电梯后钢结构承重梁检测不合格,井道漏雨漏水等质量问题。更有一些加装电梯后的住宅因为电梯井道和原住宅沉降不一致,导致地基下陷、墙体开裂等难以修复的质量问题。

二、从加装电梯看物业管理和资产保值。老式住宅低楼层居民的房屋价格可能会因为加装电梯而贬值。加装电梯后,一、二层楼的房子可能会更难卖,特别是一楼的房子销售会显得十分困难,采光被遮挡、入口通道加长变得狭隘、电梯上下楼的噪音影响都会对低楼层居民的房屋产生贬值影响,进而让居民对加装电梯的惠民效果产生质疑。另外,相对加装电梯获益的五层、六层居民来说,加装电梯花费巨资的同时还要他们为物业管理增加长期费用,特别是电梯故障零配件的维修和保养成本等,都需要加装电梯的用户来承担。在资产保值问题上,高楼层居民也会把加装电梯的成本转嫁给未来买家,形成变相涨价。

三、从加装电梯看基层政策引导。加装电梯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不应成为一些社区居委或业委会强推下去的政绩任务,刻意放大加装电梯的优点,对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特别是一些社区居民反对,却遭到居委或业委会的错误引导,强推居民加装电梯,加装电梯质量不佳却报喜不报忧。更有群众发现,一些加装电梯的工程报价根本不“惠民”,在电梯品牌选择上常遇到居委、业委会盲目指定电梯品牌和报价,出现质量问题无人管,带有一定强制性色彩在开展加装电梯工程,甚至没有协商价格的余地。

四、从建筑结构形式看加装电梯效益。一幢楼的所有居民越多共享加装电梯的,则加装电梯的效果越好。比如某楼共六层,是一梯四户或一梯六户、八户建筑结构形式的,加装一部电梯形成的共享效益,明显优于某楼六层一梯两户加装电梯的共享效益。因为这不仅是加装阶段每户人家少摸出几万元的问题,而是使用的人越多,加装的电梯才能发挥出共享优势。共享加装电梯的楼栋居民越少,加装电梯的效果越差,很容易出现使用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更有出资产权和电梯使用权不明确等问题的产生,加装电梯能否被公众使用,还是只能少数出资方私用等问题。

相关建议:建议政府推动老旧房屋居民自主选择加装“电梯”或“电动步梯”。最近,一些地区推动加装“电动步梯”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民主协商的框架下政策扶持的温度,同样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同样可以进行民主表决。

“电动步梯”并不是一个新鲜玩意,它有点像地铁上下台阶扶手处安装的电动座椅,电动步梯不仅能辅助老年人上下楼,还有操作方便,安装简单,经济成本低等综合优势,缺点是难以承载担架或轮椅等设备等上下楼,但相对于“加装电梯”引起的邻里矛盾,加装“电动步梯”就显得十分实惠,不仅解决了老年人不愿意爬楼,上下楼负担重等问题,也解决为加装电梯上下邻居意见不统一,矛盾激化等问题。

加装“电动步梯”更适合六层楼一梯两户建筑结构形式的老旧住宅,因为这类结构形式的老旧建筑,平时单元楼栋上下的人流并不多,栋楼的老人要使用“电动步梯”上下楼的,随时可使用。“电动步梯”安装简单,花费低,噪音小,成本分摊大部分居民都能接受,不破坏建筑主体结构或墙体,不会引起漏水或雨水倒灌等质量问题,不额外增加物业管理费用,在解决老年居民上下楼的问题上发挥出性价比较高的优势,值得有关部门试点、实用和采纳。 

作者:步亚辉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