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陆妹子嫁去台湾的这六年

之前在活动上,碰到了一团早年嫁去台湾的大陆姐姐,有些自己来,有些带着老公与孩子。

我问了其中一个大陆姊姊的孩子(在台湾读小学),同学们都知道你妈妈来自甘肃?会好奇地问什么吗?

小女孩理所应当地回答,都知道啊,会问我甘肃有什么好吃的!

我的问题,在她眼中似乎像“上一个世纪的老人”问的问题。妈妈是甘肃人,如同妈妈是高雄人,有什么特别的?

步入社交媒体时代,因为婚姻而去台湾生活的大陆人,生活处境如何?工作情况如何?仍旧被赋予许多想象。大陆网民会认为他们非常弱势,台湾网民则会回嘴“什么时代了,我认识的某某某,也是大陆人,在台湾过得可好了!”

这篇我找来一位大陆90后朋友,她在2017年时随着老公嫁去台湾。作为曾在时尚行业工作的传媒人,她对台湾年轻人也有自己的观察。至于口音⋯⋯作为福建人,说话比我“台”很多。

近年两岸关系陷入一个死循环:民间陷入了“随便啦,看什么时候打”的消极与淡漠。所以,想透过许多不同人的采访,与各位朋友深度交流。

一方面,是期望您看到一些在大陆媒体上看不见的台湾;另一方面,也是想在这个人们焦虑、迷茫、烦躁的时代,透过交流与沟通,少些非黑即白的论断。

若您看到最后,欢迎留言分享。

我自己很避免用“大陆配偶”一词,但我发现小红书上的两岸年轻人,都挺常用“陆配”一词的,觉得是中性词,跟“台湾配偶(台配)”一样。所以开头想先请问你,怎么看待“陆配”这一词。

其实我不在意,我身边嫁台湾人的大陆朋友也都不太在意这个称呼,好像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其他贴切的词,还是要说“新住民”?

不在意的前提,也是大陆经济起飞后,两岸民众在心态上跟以前差很多。现在很多大陆老婆还能帮台湾老公找工作!就算我在台湾,但我老公有些工作邀约,也是透过我的人脉介绍。

时代不同了,就連经济相对弱的东南亚国家,这些年我也碰过一些恋爱结婚的台越夫妻,也有台湾女生嫁给越南人。比如滑交友软件,正好碰到在台湾工作的越南人。

现在嫁或娶台湾对象的大陆人,拿台湾身份的意愿?

看在哪里生活。如果是在台湾生活,拿台湾身份的意愿还是会高一点。就跟我周围在大陆的台湾朋友去拿台湾居民居住证一样,是便利性的考量,大陆身份在台湾还是会有一些麻烦,比如我要拿个证明,老得回福建办。

周围换台湾身份的朋友,有为了买房的、为了办文件和出国旅游方便的。其实跟两岸谁好谁坏没关系,就是“我现在为了要办某件事,我才要换”。不然,我回福建老家超方便啊,早上出发、中午就回娘家吃午饭了。

(台北女孩小补充:我之前碰到一个台商孩子从台湾籍转到大陆籍,因为想考公上岸⋯⋯)

自然,大陆配偶相比其他地方的配偶,要更久才能拿台湾身份,这是客观存在的歧视,很多大陆配偶发起过抗议。今年有一个拿到台湾身份的大陆配偶要去选不分区立委,民进党政客狂骂,但我感觉台湾民众的反弹其实不大,偏向漠不关心。

你在大陆发展得不错,为何会跟随老公去台湾?

我是2014年大学毕业的,刚毕业时在老家找了工作,在企业做前台,一开始才两千元,后来进到游戏公司,薪资三千五。若留在福建老家,发展可能太受限了,于是就到上海工作,进入一家游戏公司,薪资一下子涨到八千。

2016年,我毕业两年,在上海游戏代理商做项目经理,税后薪资已经快要一万了。

2017年时,我已经结婚三年多了,和先生长期异地,先生是摄影师,这行非常“吃人脉”,无法离开现有交际圈。我就想,反正都是在外打拼,所以就跟着老公回台北,薪资可能少一点,但吃饭、物价、房租整体算下来,是可以存钱的。

我去台北后,自己投104(台湾的猎聘网)找工作,不到一个月就找到工作了。去了一家游戏代理商,薪资四万台币。

面试的时候,台湾公司有因为大陆配偶的身份,问你什么特殊问题吗?

这个就出乎很多人的想象了。确实会被问,但在疫情前的那几年,大家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留在大陆工作?”

听到我是因为跟随老公回台湾,下一个问题往往会是,“你老公为什么不去上海”?这态度有点类似“你干嘛不在纽约工作”的感觉。

那时台湾的风向是,大批年轻人去上海工作,不像现在媒体都在报导“台湾人从大陆回流台湾”。

我在台湾是很幸运的,换过很多份工作,基本无缝接轨,从来没有找不到工作。个人经验,大陆人如果自身条件可以,在台湾找工作会越来越平等,特别是有点规模和远见的企业,因为企业越来越需要懂大陆市场的人才。

我自己的感觉,这跟你在台北生活是否也有关?嫁去台湾是否存在“地域差距”?

台湾存在发展差距。在年轻人的层面,大家都用抖音、吸收网络信息,观念上不太存在南北差距,但台湾各地产业发展有差距,所以嫁到台北、和嫁到其他小城市,工作机会的多寡,自然会有差别。

大家都有”同温层“。我周围嫁到台湾的大陆朋友,在台北都有不错的工作、薪资,能在公司当到中阶管理层。我在小红书上,也看到一些大陆配偶做比较辛苦的工作。在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是工作经验还有限;但另一部分人,可能原先在大陆是有不错工作的,但嫁到机会比较少的县市。

近几年还有一群大陆配偶很厉害,在台湾开螺狮粉店、酸辣粉店、冰粉店,非常赚钱的,甚至店里的服务员也是大陆人、能雇用“老乡”。以前螺狮粉店在台湾很稀有,现在烤鱼、重庆小面、冰粉、酸辣粉都已经不罕见了。

讲讲你在台湾的职业生涯发展吧。

我刚去台湾是四万台币薪资,在这个基础上小起小落,多的时候本职加上兼职也拿过十几万台币。以“单份工作”来说,我在传媒行业拿过的最高薪资是五万五台币,最低三万多。台湾工资就是“稳定”,不会有如同以前在上海,能从三千到八千、八千再到一万多两万人民币这种“跳跃式”发展。

台湾近年大缺工,我自己换工作的感受是,不光是基层服务业,中小企业的中层管理职也非常难找到合适的人。真正的“劳动人民”缺、中高阶管理人才缺,不缺的是小白领、文职专员这种。

台湾工作氛围也比较躺平、舒适。“反正你努不努力工作,都买不起房,日子都是这样,不如随兴而至”,爱去哪玩就去哪玩、爱换工作换工作,我周围的年轻人普遍就是这样。

现在的台湾,对大陆人是否仍存在歧视?

歧视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形式上有世代差别。需要知道,不管你达成什么成就,“大陆人”身份在台湾多少会是一点“原罪”。

老一代台湾人,会觉得你是否图钱?图我儿子收入高?殊不知我是拆迁户,我家比我老公家富裕多了。

年轻一代台湾人的歧视方式,是指责你“思想不自由”、“言论不自由”,他们不觉得大陆人没钱或能力不行,他们承认你的能力、肯定大陆的经济发展,但在意见不合时,会说“你没看过外面世界”。我相信广大的大陆配偶,或多或少都碰到过这种“明里暗里”的歧视。

此外,我是做品牌公关、市场这一块的,我一定得了解台湾,我又是福建人,口音比较“台”。但其他人不见得能如此融入。可能有人会因为口音、因为在台湾的人脉资源不够,感受到更多偏见。

归根结底,在台湾生活,就跟你去其他任何地方生活一样,适应与否,最终都要看个人能力与个性。比如我比较开朗,周围很多台湾人就会跟我说,“大陆人都跟你一样好吗?”

在交友层面,我还是有立场不同的朋友,他理解不了我的爱国,我也理解不了他为何这么爱民进党,政治理念上相互理解不了,但我们会一起买盲盒。

对了,我这个朋友,其实很有意思,也是一些台湾年轻人的缩影。一开始,他受不了大陆的东西,说买淘宝就是“给对岸送子弹”,后来迷上泡泡玛特的盲盒,因此学会了淘宝。

他现在已经在生活层面妥协了,只是选票坚决不妥协。

哈哈,其实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态度,很值得研究。

你知道霉豆腐吗?长绒毛的那种。作为福建人我从小到大没吃过,前一阵子我同事莫名喜欢这个,不知道是看小红书还是哪个平台,我回大陆时一直要我买霉豆腐回台湾。现在连夜市,都有水果捞,还有“酸奶”,酸奶本来也不是台湾用语。

我自己在Instagram上发起过调查,这算不算“文化统战”?所有台湾朋友都表示不算,认为这就跟“日料”一样。但我个人感觉,其实这就是一种浅移默化的输入。

相比以前,现在台湾川菜的受欢迎程度更高,甚至多少改变了一些台湾年轻人的口味偏好。台北市区的某家酸菜鱼店,每天大排长龙。

但在这些口味、文化用语之外,很多台湾年轻人是真的不懂大陆。

我碰过一些台湾朋友不愿去大陆旅游,是真的会怕,“我在网上发过政治言论,去大陆会不会被查手机?”甚至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劝我,少发Instagram,你回家乡可能会被查。

我跟他们说,大陆官员并不care、不会有人稀罕看你的手机,台湾朋友的态度则是,“真的吗?我不信!”

可能你会问,为什么小红书、抖音都有许多台湾用户,但对大陆还会这样陌生?其实,台湾人对社交媒体上的大陆信息是会怀疑的,许多关于大陆的信息会不相信、会怀疑是假消息。

“被消失”,这是玩梗还是认真?

认真!很多人会有一些奇妙的想象。毕竟,许多台湾人是“出差被要求去”大陆,不是“主动想去旅游”。

很有意思的是,我身边每一个第一次去上海的台湾朋友,都很惊艷。Amazing,好时尚!台湾普通老百姓对大陆,是一种“经济崛起”的抽象想象,不会具体了解:他们生活水平如何?住什么样的房子?

直到实际去上海,他们才能“具象化”这种想象。比如去北京故宫,才会知道原来北京故宫是这样!不然会认为“台北不是也有故宫”?

所以我现在在公司鼓吹,明年公司团建去大陆旅游。

你同事他们对于团建去大陆,有什么想法?

他们常听我讲回大陆的那些事情,其实挺好奇的。我给他们看我们福州的大榕树,他们会惊讶,有这么大的榕树!

台湾什么都很精致小巧,差距又小,他们很难想象大陆的大。很多人看到照片才会惊讶,竟然有这么大盘的菜!

我之前跟台湾朋友说,从台湾去新疆旅游,会比从台湾去日本玩贵,他们惊呼,去大陆竟然比去日本贵!对于新疆离台湾的距离、大陆各地的巨大差异,普遍是没有概念的。

近年两岸关系是否影响你的生活?

台湾人不太会迁怒个人,不会迁怒于身边的大陆朋友、大陆同事,所以对我的生活没影响,但有些人会迁怒于“大陆客”。比如台湾现在讨论,是否开放陆客来台?会有一票人坚决说不要,另一派会觉得赶快来,后者主要是生意人居多。

台湾生意人是很在意大陆的,这不仅是旅游业,还有服装、生活家居等,我现在的公司主要是做家居、厨具,非常在意大陆市场;过去我也待过台湾某快时尚品牌,那家品牌已经开设小红书账户,对进入大陆市场很积极。

做生意的人,对大陆市场有期待。但普罗百姓不会在意这些,只会认为“大陆客别来,人少一点最好,不要挤来挤去。”

最后一个问题,近年两岸关系也就这样了,同时台湾在生活层面也与大陆产生融合。许多人会说,这样改变不了两岸的走向,所以“没用”,你作为一个生活在台湾的大陆人,如何看待?

日常生活的融入就是融入。硬要说“有没有用”的话,在我看来这样的融入是“有用”的。比如,哪天突然规定,大陆美食、大陆明星、大陆社交软件在台湾禁吃、禁看、禁用,很多人可能会抗议。比如我先生吧,对大陆没什么特殊感情,但现在老嚷攘着要吃川菜,“就要吃辣!”

这样的融入,又怎会“没用”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