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姑父他们的回忆,车里仪表是不是英制已不可考,但是当事人都没有说迈的习惯

【本文来自《“迈”这个约定俗成的“错误读法”影响至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K9_China
  • 中国第一批大规模进口汽车是用于滇缅公路运输的通用公司CCKW系列卡车CCKW-352和CCKW-353,型,以及斯蒂庞克汽车公司(Studebaker,也有译为斯图贝克)的US6型卡车。

    后续有道奇T234(上没上过滇缅公路有争议,傅作义布汽车阵阻挡解放军进攻北平的就是这车)

    轿车(公务车)有通用的庞蒂亚克(余则成送站长那辆)。

    ——全是“英制单位”的美国车。

    中国“第一代”司机是1939年滇缅公路上的数千“南洋机工”,到改革开放,允许个人拥有私家车的1986年,将近50年,至少两代吧,这之前可是没有驾校,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

    ——从1939到1986,几十年!所以,“迈”这个称呼,就传下来了。

有点扯,我姑父是离休干部,起义的国民党装甲兵,据说隶属解放上海时第一批开汽车进城的部队,负伤退役后在地方因为会修卡车参与过接装苏联援助的卡车工作。人家从来没说过什么“迈”,全说的是公里。48年我的一个姨妈在金陵女子大学读书,她家在南京有轿车;前朝司法部高官的儿子,家里有轿车,据他们的回忆,车里仪表是不是英制已不可考(我念大学那会儿他们都七十多了),但是当事人都没有说迈的习惯。

解放后我们的汽车工业走的是苏联的路子,即便确实有“公厘”“米厘”之类不规范的习惯用法,但是都在同一单位制下,单位制上搞错混另一种仍在使用的单位,还能留传下来,你这样的解释我觉得不客观更不科学,更像是一种“信仰”。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