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巴勒斯坦的心态不是同情,是基于相同经历发展出来的共情

【本文由“海棠古剑和酒”推荐,来自《一语成谶:在巴勒斯坦,我们长不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毕竟独立不是跪在地上就能求来的,是必须靠牺牲和凝聚共识,靠牺牲来更新内部组织、靠堆积如山的累累铁骨、前进的每一步都要靠尸骸来垫。

靠跪地乞求,别人施舍来的,不是独立。

中国人对巴勒斯坦的心态不是同情,是基于相同经历发展出来的共情。不同点只在于我们的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把我们垫出来了。

能拯救他们国家的或许只有他们自己。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候,没有上帝、没有真主、只有他们自己用行动证明他们作为巴勒斯坦这个族群存在于世界的底气与坚持。哪怕一时打不赢,也要有血溅五步的气势一直打下去。”

当年,杨靖宇将军弹尽粮绝时,对不理解的村民说:“老乡,如果我们都不抵抗,以后还有中国吗?”

巴勒斯坦人如果再不抵抗,以后真的不会有巴勒斯坦了。

从1931年开始,中国人民坚持了14年的抵抗,牺牲了3500万人。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中国人都几乎已经绝望了,延安窑洞里写出的《论持久战》让中国没有放弃。

从1840年开始,中国经历100多年的抵抗和战斗,才赢得独立。再经历了70多年的艰苦努力,才得到今天的繁荣和富强。

巴勒斯坦人不能指望别人的拯救,也没有其他任何的办法,只有在牺牲中坚持战斗,在绝望中绝不放弃,等待美国霸权的崩溃。

感谢伟人!感谢先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