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最耀眼的顶尖部分是建立在看似庞大低效,实际上却无法替代的科研基石之上的。

【本文由“h2002”推荐,来自《中国大部分高校不应该搞科研?》评论区,标题为h2002添加】

解决卡脖子工程,实际上是有明确追赶目标的。意思是,国外已经有某项技术了,但我们现阶段没有。所以目标导向非常明确:这个技术是人类可以掌握的,不违背科学原理的,只要我们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可能突破。所以,这适合搞技术的人来解决,也就是以公司、企业等为攻坚力量,解决问题。

但如果我们要领先于全世界,那就是进入了科研的未知王国。比如,科幻小说中的量子技术,现在国内做的最好的是中科大。因为这个东西太超前了,它暂时还没有应用的钱景,多数公司企业不愿意投入。只有高校的科研人员,拿着国家的专项资金才愿意投入进去。

更有甚者,有些研究方向我们现阶段的科学还不好判断是不是走得通。那这就需要全面的、饱和式的探索。这种探索不是一个团队两个团队就能解决的,往往需要几个团队领头,多个团队负责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相当于重点项目和子课题甚至孙课题。这些,就需要顶尖高校带头,一些普通高校来依附申请其中的子课题,最终得到成果。而这个成果,或许过于超前,或许暂时还没有明确的应用,总之企业是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的,那只有国家资助的高校来做这个事。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R&D,也就是研发,企业占比是绝对的大头。以2022年的研发资金为例(国家统计局原文网页: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9/t20230918_1942920.html),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0782.9亿元,其中企业占23878.6亿元,占比78%;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3814.4亿元,占比12%;所有的高等学校经费总共才2412.4亿元,占比仅仅7.8%,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而这有限的高校研发经费,类似于清华哈工大上交大这种顶级高校,差不多要占据七成以上。分给文中的“大部分高校”的经费,真没多少,可能也就几百亿,不到几十公里的北京地铁的成本。就这,还得数百所高校来抢。比如,武汉纺织大学,听名字就是普通高校,属于本文作者说别搞科研的高校了。但我国登月项目里,月球车上的国旗就是这个大学研发的。那将来更高效的宇航服材质、更先进的人造纤维等,都可能会基于这些成果。

而作者认为,哪怕是这区区的几百亿,都是多余的,都是浪费。

退一万步说,即使是985的高校,很多研究生的本科也是普通高校来的,很多博士后们,研究生阶段也是普通高校。如果这些学生在自己的普通本科学校就能进入科研团队,接受系统的科研创新训练,那是不是能更快就进入科研的角色,能够更快更好地出科研成果?

科研有点类似于人类社会。最显著最耀眼的顶尖部分,是无法独立于整个体系的。科研没有空中楼阁,最耀眼的科研,也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看似庞大低效,实际上却无法替代的科研基石之上的。把普通高校的科研经费刻意和“低效”、“无用”联系起来,从末端开始阉割国家科研力量,最终达成缓慢围剿中国科研事业的目的,这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