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汉人亲辽,北方的沙陀军阀仇辽,贯穿整个北宋

【本文由“观著阅微”推荐,来自《为宋朝重文轻武说句话》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南方的汉人亲辽,北方的沙陀军阀仇辽,贯穿整个北宋。

沙陀人打着与前朝皇帝一家的旗号(类似日本人打着“日满同源”旗号),灭掉了北方的汉人政权,对南方汉人政权磨刀霍霍(号称“十万口横磨剑”)。

而辽国,则在南方汉人最岌岌可危之际,两次出兵,灭掉北方的沙陀政权,延续了南方汉人政权的寿命(类似苏联红军出兵消灭满洲国)。南方朝廷为了表达对辽国的感激之情,还主动采用过辽国年号,认辽人作“老大哥”。

所以北宋建立以来,南方人士亲辽(正如现在关内汉人亲俄),北方人士仇辽(正如东北人仇俄)。

辽宋关系,与现在的中俄关系是非常接近的。

皇帝和南方臣子想要和辽国修好,把辽国视为北方屏障,而北方臣子不依不饶坚决要和辽国作对,撺掇朝廷自毁长城。

郭威、柴荣和赵氏,都是汉人,受禅得国。

郭威(951建国)、赵匡胤(初代,960-976年在位)深明大义,反对汉辽开战,所以赵匡胤敢提出迁都洛阳、长安。

因为宋辽关系,就等同于现在的中俄关系。

宋辽如果不睦,你把都城放在哪里都没用。如果宋辽和睦亲善,迁都长安、洛阳也未尝不可。

柴荣和赵光义(二代,976-997年在位)之辈,都是自认作沙陀侵略者后裔,要跟辽人去报“国仇”,去夺燕云十六州就和当下很多人反动派打着“爱国”旗号,炒作外东北和外蒙古一样,无非就是想要挑拨中俄关系。这种恩将仇报的逆流不义举动,必然会遭致失败。

唐废帝=溥仪

沙陀=日本

契丹=苏联

朱梁=中华民国

燕云十六州=外蒙、外东北

历史何其相似。宋真宗(三代,997年-1022年在位)作为第三代领导核心,放弃对燕云十六州不切实际的幻想,才奠定了宋辽百年和平之大局。直到宋人联合北方女真背叛宋辽同盟,这一和局才被打破,也最终导致北宋的灭亡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宋辽不睦,宋人便无险可守。宋辽和睦,辽国便是宋人的长城。

统治者如果尽是些恩将仇报,背德忘义之辈,那么给他十几座长城都不够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