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骄傲的贵族学校到被迫停办,我的香港母校说没就没了!

2023年9月6日这一天,我的whatsapp、facebook和instagram突然收到大量消息。

原来是多年没有联系的中学同学们在互相转发一条爆炸新闻:

母校玫瑰岗中学部即将停办,2024年起不再招收中一学生。

一时之间,我觉得自己的青春结束了。

500

不知道大家对自己的中学有何感情,反正我的中学承载了我青春期的萌动、躁动和热血。

是任何年龄段的经历都无法取代的一段回忆。

总觉得母校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

我从来没想过,她有一天竟然会结业,从此隐没进历史烟尘里。

说起玫瑰岗学校,很多读者,特别是港漂读者们可能觉得陌生。

但说起这所学校的著名校友,绝对是家喻户晓。

哥哥、陈慧琳、阿sa、梁家辉、翁美玲、林奕华都是我的校友(害羞脸)。

500

500

500

50年代末,一家名叫“道明会”的天主教机构创办了玫瑰岗私立学校,设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部。

校址位于港岛湾仔半山,周围都是豪宅。

校舍占地足有1.4万平方米,光篮球场就有5个。可以说是“壕无人性”。

学校是私立性质,又临近有钱人的生活区域。

正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玫瑰岗成为了当时香港人心中当之无愧的贵族学校。

是有钱家长眼里的香饽饽。

500

转眼到了80年代,港府开始推9年义务教育。

很多私立学校在政策的影响下由私立学校转为津贴学校。

毕竟政府的津贴嘛,不拿白不拿。

道明会既心动又为难,既想拿津贴补贴学校,又不想失去私立光环、流失优(you)秀(qian)学生。

最终,他们拍板了一个绝妙的方案:幼儿园和小学仍维持私立性质,中学改为津贴性质。

这也是为什么出身基层的我得以有机会就读这所“贵族学校”。

我相信,以我父母为代表的很多家长都对玫瑰岗的这一举措感到感激。

但富裕的家庭应该就不这么想了。

500

成为津贴中学的玫瑰岗,成绩不再能和其他传统名校相比,但学校一直推崇的多元教育却得以传承。

外向的我在中学时代,当过制服团体队长、学生会干事、社团副社长及领袖生。

还参加过台湾交流团、不同的训练营和义工活动。

这些活动培养了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对走入社会后的我有很大裨益。

然而,香港的学校每年都绕不开招生难题。

如何千方百计招揽足够的学生,特别是优秀的学生,是每家学校能够长远生存下去的关键。

香港的出生率一年低过一年,近几年的移民潮更是让很多学校不得以停办或者与其他学校合并。

玫瑰岗中学部为了抢到足够的生源,做了很多积极努力。

比如近些年来开放学生名额给少数族裔群体,让学生人数得以增加。

其实从社会层面看,这些举措使得少数族裔有了更多选择机会,也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500

但是,玫瑰岗中学的努力并没有打动道明会。

与其年年在招生人数、学生质量等无休止的问题上挣扎,道明会选择把眼光瞄准在了校舍上。

玫瑰岗自身条件优越,设址在香港最昂贵的地段,且面积之大,让无数国际私校垂涎欲滴。

相信这么多年来不少学校尝试过和道明会谈判出让学校事宜。

不知是否出让学校的回报率太吸引人,总之道明会终于单方面做下了这个决定:

让私校道尔顿合并玫瑰岗。

道尔顿有的是钱,就是希望找个高贵的地段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

他们届时估计会把玫瑰岗的私立幼儿园和小学直接改名为“香港道尔顿学校(玫瑰岗)”。

至于津贴性质的中学部,道尔顿担心会影响私立学校的形象,他们直接表明:不会接收。

另设中学部,打造幼、小、中私立一条龙。

被嫌弃的中学部只有停办的命运。

道明会的行为不仅激怒了很多中学学生和家长,也激怒了以玫瑰岗中学校长苏佩婷为首的老师们。

苏校长发表了声明信,逐点反驳了道明会声称的收生困难、财务困难等停办理由。

500

概括来说,玫瑰岗中学的收生不降反升,且政府资助性质的学校不存在财务困难。

道明会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是在误导家长。

她批评道明会该项重大决定仓促而不合理,又担心初中学生面临转校没有安全感。

初三学生更因转校难以得到公平选科的机会。

且校内的少数族裔和特殊需求学生群体难以寻觅到合适的学校转学。

500

学校的家教会也发表了公开信,批评道明会没有充分咨询师生和家长等持份者,妄自做决定。

有老师直接骂道明会“不仁不义”。

最近,有49位玫瑰岗领袖生及风纪队学生站出来,以影片的形式致信特首。

学生在影片中读出公开信,表明自己对学校关闭的抗拒和痛心,希望特首可以关注学校,为学生提供支援。

500

这条影片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但不知为何却被下架。

500

不管各持份者如何力挽狂澜,不管民意如何同情玫瑰岗事件,似乎校园停办已是木已成舟。

本以为学校停办是受移民潮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

但越了解更多资讯就越觉得这是一场资本方单方面的向利益屈服,我的心情也从惋惜转为愤怒。

然而愤怒过后更多的是无奈感。

谁是谁非我们不敢妄下定论,只希望该事件对学弟学妹们的负面影响能够尽量减少。

我和中学同学们互相约定在今年圣诞节一起回母校探访。

说起来,好多同学十来年没见面,也该碰头叙叙旧了。

还记得毕业那会大家争相合照,中学几年也没说过几句话的同学也跑过来写毕业留言。

500

一首tiwns的《我们的纪念册》真是唱进了我的心坎!

“小马自称怀缅我,但无法解释牵挂我什么。”

“从前未算老友,也突然想握下手”——林夕的歌词真是太懂了!

不自禁感慨,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啊。

事已至此,只能祝我的母校安好。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