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欧洲心脏"遭恐袭! 巴以冲突战火蔓延,阴云笼罩欧洲!
法新社报道,10月16日,法国中学发生恐袭案三天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生恐怖袭击,导致两名瑞典公民死亡。法国总统马克龙、总理博尔内在内的多名欧洲领导人谴责恐怖主义入侵。受巴以冲突影响,欧洲多国拉紧反恐神经。
01 比利时发生恐袭
当地时间10月16日19点左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生枪击事件。视频消息显示,一名身穿荧光橙色夹克、骑着摩托车的枪手高喊“真主至大”,并向车辆及路人开枪后骑摩托车逃离。事件造成2名瑞典公民死亡。一名自称凶手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声称对此次枪击事件负责,宣称效忠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枪击事件发生在比利时首都北部地区的圣泰莱特广场附近,当时比利时和瑞典队正在进行的足球比赛因枪击案取消。比利时国家危机中心随后宣布,布鲁塞尔大区的安全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4级。
比利时首相德克罗将这一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比利时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发言人范德伊瑟(Éric Van Duyse)表示,袭击目标可能是瑞典籍公民。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16日晚上指示加强对比利时边境的控制。
17日上午,比利时警方在搜捕行动中将一名男子制服,并在他身上发现了武器。经过身份确认,警方确认该男子为布鲁塞尔枪击事件的肇事者。随后,警方发布消息称该嫌疑人已经死亡。据警方消息,嫌疑人Abdesalem Lassoued为一名45岁的突尼斯裔男子,曾在2019年向比利时当局申请庇护遭拒。尽管警方掌握其身份信息,但并未将其列入比利时恐怖威胁机构(OCAD)的监控名单。
▲ 2016年3月22日8时左右,比利时布鲁塞尔扎芬特姆国际机场出发大厅发生爆炸;9时22分,布鲁塞尔欧盟总部附近地铁站发生爆炸。比利时官方确认这一系列爆炸是自杀式恐怖袭击。除3名实施自杀式袭击的嫌疑人外,爆炸还造成32人死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布对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事件负责。(法新社图)
17日下午,首相德克罗在比利时国家安全委员会(CNS)后表示,“迫在眉睫的危险已经不在了”。政府也随即宣布,布鲁塞尔大区反恐警戒级别从最高的第4级降至第3级,比利时其他地区的反恐警戒级别也为3级。
02 欧洲领导人发声谴责恐袭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表示,“这是针对瑞典公民的恐怖袭击”,此次袭击表明有人在“恐吓我们,强迫我们保持沉默并且屈服”,但“这是不可能的”。他还表示,“在近代历史上,瑞典以及瑞典的利益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威胁”。“我们必须保护我们开放的民主社会。我们必须捍卫我们的价值观,而不是向恐怖分子妥协”。
比利时首相德克罗发表讲话,谴责针对瑞典公民的袭击,并在X平台上(前 Twitter)发文称,“我刚刚向瑞典首相表示了哀悼”,“作为亲密伙伴,打击恐怖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斗争。”17日上午,他还强调,“恐怖主义永远不会胜利”。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谴责布鲁塞尔袭击案称,布鲁塞尔再遭“伊斯兰恐怖主义”袭击, 欧洲受到震动。面对“伊斯兰恐怖主义”卷土重来,“所有欧洲国家都很脆弱”。“这是民主国家和法治国家的一个弱点,在这里有人做最糟糕的事情”。
法国总理博尔内要求各方团结起来,建立“民族凝聚力”(cohésion nationale),打击阿拉斯(Arras)、哈马斯以及布鲁塞尔的恐怖主义行径。她警告说,布鲁塞尔恐袭“提醒”法国,法国境内的恐袭威胁是“强烈的”。法国政府将“毫不留情”地打击恐怖主义,法国动员10000名警察、7000名士兵保护公民安全。
▲ 9月中旬,曾声称对2015年巴黎《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承责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基地组织”(Al-Qaeda)阿拉伯半岛基地分支组织(AQAP)在最近一期的内部杂志《战斗之声》(Sada al-Malahim)中威胁称,“袭击法国某个部级政府部门”、“摧毁一座瑞典大使馆”,并配上一张“一名蒙面男子手拿步枪、两名法国警察相拥哭泣”的图片。(社交媒体X平台截图)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谴责发生在布鲁塞尔的“卑鄙袭击”。冯德莱恩在 X(前推特)上表示:“今晚,我的心与布鲁塞尔发生的卑鄙袭击事件两名受害者的家人同在。” 她并表示,“我们将团结一致打击恐怖主义”。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严词谴责这起在布鲁塞尔造成两人死亡的袭击,称这是“在欧洲中心”发生的“袭击”。
03 瑞典成为恐怖袭击的“首要目标”
最近几个月以来,瑞典一直处在高恐袭风险下。自今年6月起,伊拉克难民萨尔万·莫米卡(Salwan Momika)和萨尔万·纳吉姆(Salwan Najem)在瑞典策划、参与了多起焚烧、亵渎宗教典籍事件。
其中包括: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座清真寺前焚烧《古兰经》,7月在伊拉克驻瑞典大使馆前的亵渎《古兰经》、侮辱伊拉克国旗,8月在伊朗驻瑞典大使馆前焚烧《古兰经》,9月在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的移民社区焚烧《古兰经》并引发暴力骚乱等。莫米卡和纳吉姆还曾多次表示,他们希望彻底禁止《古兰经》。这引起穆斯林世界的愤怒。
尽管瑞典政府谴责亵渎焚毁《古兰经》的行为,并正在寻求法律手段限制愈演愈烈的《古兰经》焚烧事件,但政府也强调该国宪法维护集会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瑞典情报表示,瑞典受系列事件影响,成为了恐袭“首要目标”。自今年8月中旬起,将国家恐怖主义威胁级别从3级提高到4级,这是自2016年以来瑞典政府首次将国家恐怖主义威胁级别提升至这一水平,并称这一决定是基于瑞典安全形势不断恶化而作出的综合性、长期性和战略性判断。
▲ 今年8月上半月,英国和美国警告其国民不要前往瑞典。英国外交部在其8月13日的警告中解释道,瑞典很有可能发生袭击事件,其安全当局已挫败了多起袭击企图。中国驻瑞典使馆也提醒,中国公民关注瑞典当前安全形势变化,提高安全意识,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安全防范。(法新社图)
04 欧洲多国紧绷反恐神经
法国
法国中学13日发生恐袭后,法国总理博尔内宣布,政府决定将全国反恐安全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在呼吁全国所有人和机构保持高度警惕,并宣布政府将增派数千名士兵,协助警察和宪兵保护购物中心等场所。法国教育部长阿塔尔要求立刻加强全国所有学校的安全警戒。
16日,在“悼念学校恐袭的受害者”(悼念被激进分子刺死的阿拉斯初中语文教师Dominique Bernard,以及三年前2020年10月16日因展示先知漫画惨遭斩首的历史教师Samuel Paty)的默哀仪式当天,马克龙阵营重申对激进外国人的强硬态度,并呼吁尽快通过更严厉的新移民法案,以更好应对恐怖主义。
▲ 法国司法部长埃里克·杜庞德-莫雷蒂15日在电视节目中严肃地表达了对塞缪尔·帕蒂和多米尼克·贝尔纳的敬意。因为他们”激起了我们所有人的恐惧、巨大的愤怒和同情。我们无法忘记他们。”(法新社图)
德国
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BKA)已经将德国的风险等级评估为“非常高”。一份内部报告显示,声援巴勒斯坦的人将可能针对犹太人的设施、宗教场所发起示威活动;而美国驻德国的政府机构、军事基地也可能吸引抗议者前往。首都柏林的类似场所尤其可能成为抗议者的目标。
哈马斯13日通过其“电报”(Telegram)频道呼吁在全球范围内举行反对以色列的抗议游行活动,人们有理由担心,此类示威活动或升级成暴力事件。
奥地利
奥地利国家安全部门发出警告,称该国存在严重的激进伊斯兰主义威胁,涉及维也纳、格拉茨和因斯布鲁克等地。其实早在2014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就警告奥地利是激进伊斯兰主义者的“安全港”,美国估计奥地利有“超过千名激进伊斯兰主义者”,而今天的情况则更加严峻,估计至少有“数千名”。
最近,招募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年轻的叙利亚人、阿富汗人和车臣人现在通过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激进化,呼吁进行“武装起义”。这些活动有时是由哈马斯恐怖分子在卡塔尔的豪华酒店中组织的。这一威胁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也在奥地利内部显得更加紧迫。政府和情报机构正密切监视这一情况,以确保国内的安全和稳定。
意大利
意大利国防部长克罗塞托(Guido Crosetto)14日表示,恐怖主义风险上涨,为防止发生“孤立事件”,意大利决定取消11月4日在罗马举行的武装部队胜利日庆祝活动。
据意大利内政部消息,该国共有28707个“敏感地点”,其中205个与犹太社区或以色列国有关,主要涉及外交和宗教场所。
“毫无疑问,未来几个月我们将迎来一个困难和复杂的时期,因此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意大利内政部长皮安泰多西解释说,目前“没有具体或直接证据”表明境内存在恐怖主义风险,但“有足够的原因”保持高度警惕。他还表达了对移民潮风险的担忧。
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