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从根源上解决养宠问题

这几年,城市里养宠物的越来越多,猫、狗都是常规操作,大到羊驼、长颈鹿,小到雪貂、土拨鼠,还有冷血的蜥蜴、蛇,骚操作之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宠物主做不到的。

随之而来的,宠物引发的各类事件也越来越多,一些恶性案件还不时能站上头条,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比如前段时间的撕脸案,这两天的咬女童案。到底如何处理人与宠物的关系?如何处理宠物主与其他人的关系?已经到了需要用法律法规,用制度来根本解决问题的时候。

养宠只是近年才在国内蔚然成风,世界各国在规范养宠方面有很多现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可以拿来参考借鉴。

一、宠物认养环节。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确保宠物健康,加强宠物培训,明确宠物籍属管理

目前国内只基本做到了明确宠物籍属管理,懂规矩的养犬养猫人士会去派出所办个证,但此举并没约束力,真办过证的狗和猫恐怕是少数。而在确保宠物健康、加强养宠培训等方面,国内基本处于自由放任的状态。我们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

(一)明确宠物籍属:

1.日本:养狗人必须为狗狗进行登记,详细申报养狗人的姓名、住址、所养狗的数量、种类和用途,还有狗舍位置、大小等情况,并要附上狗舍说明图。

2.美国:无论是找Breeder(对应国内的宠物店、犬舍、猫屋)或Shelter(对应国内的流浪动物保护机构),想领养宠物的人都要先填领养申请表,结构的人会与领养者电话交流或面谈,还可能做家访评估。正式领养后,宠物主需缴纳数十美元注册费,为宠物建立“身份证”,包含宠物主人电话、住址等信息,有的州还会为宠物植入皮下芯片。

(二)确保宠物健康:

1.美国:机构工作人员会对宠物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告知领养者什么时候可以带它回家。很多情况下,由于宠物年龄过小(3个月内不让离开父母)或还没有做过绝育手术和芯片植入手术(防丢失),一般而言,领养人需要等待几周时间才能领宠物回家。机构会同时把宠物的信息情况表、绝育证明(若有)和接种疫苗证明等文件交给领养者。

2.德国:审核养宠物的人的动机和经验,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够养宠物。宠物主还需要接受动物保护协会的持续追踪。

(三)加强养宠培训:

1.美国:Breeder通常也是宠物俱乐部,比如AKC养犬协会、CFA育猫者协会等,绝大多数的宠物会在这里度过童年,并学习与人相处以及相应的技能训练,这样的培训有助于甄别和减少性格差、脾气坏的宠物。

2.德国:宠物主必须陪着宠物进行为期不少于3个月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宠物的服从训练、对外界噪音敏感度的训练以及类似于等红绿灯等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

3.日本:被领养的宠物都是经过绝育的,未经宠物学校培训的宠物不能领养,进入家庭的宠物都在宠物学校学会了按时饮食、固定地点大小便。

二、宠物日常管理。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确保他人安全,确保宠物不影响他人,确保宠物被善待。

目前国内基本靠道德呼吁,并未形成规范性作法,个别城市通过了宠物条例,但执行力度存疑。我们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

(一)确保他人安全:

1.美国:只有在自家院子里,狗可以不拴绳,只要将狗狗牵出去,都必须牵好狗绳。

2.法国:将有攻击性的犬种列为“一类狗”,制定严格的限制措施,养“一类狗”的主人须为18岁以上成年人,无犯罪记录,必须到市政府登记,强制上民事责任险。

许多国家有立法要求,宠物主必须每年购买相应保险,避免宠物伤人后发生赔偿纠纷。

(二)确保宠物不影响他人:

许多国家都以法定形式要求宠物主妥善处理宠物排泄物,并将此作为养宠培训内容。许多地方还设有明显的标示牌和专门的箱子,里面有塑料袋方便遛狗者使用。宠物影响其他居民被投诉后,宠物主将被教育、罚款或剥夺养宠权力。

(三)确保宠物安全:

1.德国:宠物有自己的户口,需要以最好措施善待宠物,比如有狗不遛属于违法行为,动物保护协会的人会找上门来。路上遇到宠物20分钟无人看管,动物保护协会会先进行收容,并对宠物主任进行教育处罚,无故丢弃宠物将被罚款上万欧元。

2.意大利:禁止为了美观等原因截去宠物尾巴或其他虐待、遗弃宠物的行为,违者将被罚款,甚至面临刑事诉讼。

养宠物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既然涉及到权责,而且现实中已经有这么多侵权或失责的情况发生,社会就有必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这一类行为进行规范。好的经验和作法都是现成的,就看公权力机关有没有这个意识和意愿采取些切实管用的措施,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了。毋以善小而不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是在办好一件又一件小事的基础上逐渐实现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