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段武师谈传武:没有厉害的拳,只有厉害的人

500我叫张超,42岁,安徽蚌埠人,是一名传统武术师。我的父亲是名武痴,8岁习武,如今70岁仍每日操练。6年前为了父亲,我放弃事业,回乡“子承父业”,开起了武馆。我认为,没有厉害的拳法,只有厉害的人。讲述人丨张超500传武不仅是一门强身健体、搏击防身的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古时,人们习武多为防身和抵御外敌。人们通过实战,不断的研究和完善搏击技能,并形成自己的拳法。随着发展,便成立了不同的门派和拳种。500传武在一定时期,它是一种“搏杀”技能,具有杀伤力。因此,进入到近代以后,不再被推重和倡导,渐渐的传武的只剩下了一些形体。500我父亲是一名武痴,8岁开始习武,如今70岁了还每日操练,一生拿下了许多奖项。他对武术的痴迷胜过一切,在我的记忆里,武术就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以前是一名工人,除了工作,就是武术。500那时候,只要厂里放假,他就会带上家里所有的余钱出去拜师学艺。他不吃不喝,都要习武,手稿堆了一摞又一摞。不管天气如何,他每天都会练上一段。当时,我母亲也非常支持他。说起他的一生,也算是桃李天下吧,他教过的徒弟,至少有几千人,小到四五岁,大到七八十岁的,他都教过。500以前他是在工厂的废弃厂房里教学,直到6年前才搬到这里。那时候我在外地工作,父亲就打电话给我,让我回来跟帮他,他不想让自己毕生所学丢了。喜爱武术的人很多,但能坚持传承的人却寥寥无几,所以只有我是他最后的选择。500学习传武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不仅要求基本功扎实,还要有悟性。我虽然从小就跟着父亲练习,但一辈子恐难有他的修为。说实话,开武馆目前没有什么前途,如今的孩子都吃不了苦。500但是为了父亲,我还是回来了。如今我们武馆有二十多个孩子在这里学习,家长给孩子送过来,一是想让孩子有个好身体,二是把我们这里当成了托福班。现在的孩子都娇惯,要求严苛了,家长们会心疼。所以,如果我们自己不传承,就只能等着丢失。500开馆以来,我们武馆也算是战绩无数,先后拿下金牌至少有几千块。这里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在学员那里。如今师父(父亲)在山上,武馆平时就交给我来打理。500我现在是武术六段,形意拳。我父亲懂得多家拳法,但主攻心意六合拳和八极拳,并且自创了金刚八极拳。在当下,所有武术的创新都是回归,只是把老祖宗创下的东西从新领悟回来了。500武术是个很科学的东西,总体来说,就是依靠速度和力度,寻找直线最短的距离,用整体力量击打目标的局部不受力点,以起到“击败”对方的目的。500在我看来,武术就是用身体最快的速度,用全身最大的力度,击打对方不受力的角度。因此,没有所谓的厉害的拳法,只有厉害的人。这里面跟习武者的悟性有很大关系,你如何灵活运用技能,并快速准确的判断,很重要。500为什么说没有厉害的拳法只有厉害的人呢?厉害的人,重在对技法的运用和判断上。每一种拳法只是在形体上不同,但在搏击上都有共同目标,就是击败对方。500习武习武,就是要在前人的经验教学下,通过个人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成果。目前,虽然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但是人们的热爱程度不够。我觉得武术在科学的练习方法下,是一门终身受益的技能。500传武更是一门优良的文化,它讲究门风、门规,提倡武德,重情义。习武之人的最高修为就是武、德兼修。如今父亲想让我传承的不仅仅是技法,更多的是文化,他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创新不再是回归,而是更科学的强身健体的技能。500古时是严师出高徒,现在你得把徒弟当朋友相处,这样也没啥不好。以前是“师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且师父不去世,徒弟是不能再拜他人为师,现在变成了“师傅”。500对我而言,子承父业,不谈发扬光大,就单传承就很难。可是,话说回来,毕竟父亲为此付出了一生。对于任何事物,你心里觉的值就值,常常一个情结可能支撑人一辈子的精神,这就是热爱吧。这是我这几年获得的一些证件。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