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思的蓝”网友请教:你所说财富,它到底包含多少单位能量?
被这位“深思的蓝”网友拉黑了,但是回帖已经写好了,索性修改一下,单独发出来:
不管是马克思还是西方学者,只要是理论经济学都必须解释一个基础问题:商品交换比例是如何确定的。
马克思对此有明确解释,西方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虽然站不住脚,但是至少人家也煞有介事地推演和解释了一番。您呢?
既然你认为商品的本质是能量,既然你认为所谓商品能量和自然界能量是一回事,既然你给能量规定了一个单位叫量子,那么顺理成章,你不该测算或者衡量出商品中包含多少量子的能量吗?继而,用你算出的各自量子数量相比,得出两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吗?!
那么问题来了:您是如何度量商品中包含的能量或者量子数量的?1千克的白糖与1千克的黄金,其交换比例就是由两者包含的能量(你所说的量子数量)决定的吗?在没有提出量子这个概念,甚至连焦耳这个单位还没有测量出来的时候,人们又是按照什么进行商品交换的呢?
本来在风闻板块,大家东拉西扯也不能指望多么的严谨,况且我自己也没什么水平。但是看到大言炎炎地用“为什么必须反对“劳动价值论””做标题,逻辑混乱却自以为是地批驳马克思,实在让人不吐不快!
劳动创造财富,能不能量化其实很简单,即根据生产一个产品的社会平均生产率来计算,比如在一个社会中,平均生产一个手表的时间,是平均生产一双鞋的时间的两倍,那么一个手表就可以交换两双鞋,如果以鞋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的话,手表的价值就能够量化了,它就等于两双鞋。当然了,现代货币体系比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复杂得多,并且本身现代货币基本上都是信任货币,即以国家权威为背书,并强制发行使用,在宏观经济中可以锚定社会的总商品量,但本质上仍然属于信任货币。
然而这并不是背离理论,货币的形态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商品之间的价值比率关系,货币只是以价格的形式充当中介,使不同价值的货物可以进行更便捷的交换。所以本质上现代商品贸易不是货币购买货物,而仍然是货物购买货币,然后购买货物,仍然是以物易物,只是在两物之间,新增了一个中介——即货币。
所以,劳动创造价值,其量化的方式并不是直接给商品打上价格,而是以一个社会的平均生产率为标准,使不同货物之间产生比率关系,而一个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可以协调这种不同价值的货物之间的交换,这个一般等价物量化不同商品的价值的形式即为“价格”。这个一般等价物,曾经是贝壳、铜、金、银,现代是纸币。价格是劳动生产率的间接产物,创造价值的才是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