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期间酒店价格上涨,选择和陌生网友「互换住房」「互换特产」靠谱吗?

“互换特产”,其实问题不大。哪怕找到的互换对象欠缺信用,以次充好,给的东西不对等,损失也有限,不见得比自己旅途中买特产损失大。不过,我总觉得,网购如此发达的今天,特产网购就行了,何必在旅途中买。

“互换住房”实在太恐怕了,我完全无法想象,无法接受。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把陌生人放进家里?主人不在的情况下去住陌生人家?两者我都无法接受。常住的房子里总会有些财务和涉及隐私的东西,没法保证新住户一定不去翻看。东西如果丢失了,更加说不清楚。不同的卫生习惯,也可能引发后续矛盾。

如果有一套平时空关着不住人的房子,和他人交换下,倒也没关系。但都有空关着的房子了,又怎么会因为酒店涨价而选择和人“互换住房”呢?

真想省钱,我宁可去当沙发客,也不想和人互换住房。主人在,丢了东西,好歹还说得清楚,不会陷入无尽的官司。我宁可自己在家时接待沙发客,也不愿意自己离家时很人换房间,也是类似的想法。

经济条件有限时,我单独出行,也找相对陌生的人拼过房间(不是所有城市都有青旅床位的),我同样觉得比“互换住房”靠谱。原因一样,两个人都在,事情说得清楚。

当然,人见面会增加生命安全上的风险,而不见面的“互换住房”,只有财产风险。但我觉得,以我国的治安状况,适当甄别后,生命安全的风险还是很低的;而“互换住房”可能产生的矛盾,着实不小。不过,还是建议,上面几种方式,都尽量不要采用。

最后,还是希望同胞们能过得相对轻松些,能建立覆盖面较广的职工年假制度,大家不用挤在法定假日那几天出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