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核酸大王”张核子进军预制菜市场?

如何看待「核酸大王」张核子进军预制菜市场?

他就是个办事的,盯着他喷有什么用?

核酸也好,预制菜也好,又不是他做的决策,他只是个执行者,最多从中赚了点利润而已,而且那点利润也不是全都能进他的腰包,毕竟生意做这么大,谁的背后还没个人呢?

盯着这种投机分子红顶商人骂是最没意义的,因为他就是个办事的工具,你把他骂没了,人家换个新的就是,抢着当这份差的人数不胜数,打地鼠你是打不完的。

甚至把矛头指向预制菜也是没有意义的,预制菜说白了就是软包装罐头食品行业,罐头食品在民间的评价一直不坏,云南的德和午餐肉,上海的梅林午餐肉,广东的豆豉鲮鱼,江西的酸辣芋荷和瓦罐汤,贵州的老干妈,福建的油浸鱼,山东的海蛎子,香港的咸蛋黄酱,四川的兔头和冷吃兔,广西螺蛳粉。

这些东西不都是罐头吗?它们的声誉差吗?一点不差,有些东西甚至是童年记忆和情怀的一部分,比如学校食堂给学生炒一份豆豉鲮鱼油麦菜,有任何人会不满吗?那是广东家常名菜,人们不会有任何不满。

所以预制菜也不是重点。

这次预制菜事件的实质,是公众对官方拙劣的监管能力长期不满,这种不满在积压之下产生的一次总爆发,预制菜只是个导火索而已,盯着导火索而忽略了满屋子的火药桶纯属避重就轻。

这些年国内各大有关部门总体而言表现出一种事事都要掺和,但事事都管不好的特点,各种职能部门空前扩权,但业务水平不进反退,现象级的事故一个接一个,不说远的,就前段时间的鼠头鸭脖事件,一起食堂级别的食品安全事故,居然闹到四部委会审,把一个省的政治信用押上去的地步,这种事情放古代是能进史书的。

关键是这种事还不是一次两次,涉及的也不只是食品安全一个领域,从去年到现在,这种事事插手还事事无能的闹剧我们看过几次了?合订本真要翻出来,那是相当难看,张核子自己就是重要选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天天被蛇咬,你竟然还指望别人信你?

现状是,公众已经事实上形成了不论发生什么事,先从最坏角度去考虑的行为惯性,这种情况下你去开脱,你去解释,你去讲道理,只会给人欲盖弥彰和涂脂抹粉的感觉,因为一贯不讲道理,今天突然讲道理,只会让人感觉不正常。

说实话,这些年的各种事情里,有些锅未必是有关部门的,但因为有关部门重在掺和,事事要管的行事风格,导致所有事情闹出来之后第一责任人就是有关部门,因为啥事都要掺和,啥事都要去管,啥事都管不好,那出了问题不找你找谁呢?

做事从来不考虑后果,对行使的成本缺乏起码认知,啥事都要掺和,掺和的时候气壮如牛,震天动地,出事了要么手忙脚乱,惊慌失措,要么瞻前顾后,首鼠两端,要么色厉内荏,外强中干,除了捂,盖,压外啥招都没有。

平日里日子太好过了,工作太简单了,办事太容易了,从来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也不需要担负任何风险,行为成本全部由社会代偿,事情搞砸了对自身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天天在温室里装那个最会办事的,长期下来,自然就退化成了这种处处插手,四面漏风的状态。

事事要管的内核其实是恐惧,唯恐什么事情在掌握之外,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范围,对自身造成了威胁,所以才需要“一切尽在掌握”。

事事都管不好的内核其实是免责,因为免责,导致出清机制无法正常运转,事情搞砸了也不会出局,只会翻篇过去接着把下一件事搞砸。

因为恐惧,所以想方设法让自身免责,因为免责,总是把事情搞砸,所以才恐惧,恶性循环,双向奔赴,就算预制菜不出事,其他问题早晚也会出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