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三剂药方”破解农村“懒汉”难
随着就业市场对求职者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准的要求愈加提高,农村地区部分文化程度低且缺乏就业技能的青年愈发处于劣势。再加上疏于农业劳作,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滋生了“懒汉”群体。他们以生活信念萎靡、生存能力差、行为懒散、缺乏发展动力为基本特征,对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造成极大隐患。那么,应该如何从根本出发,推动“懒汉”不掉队,破解懒汉群体“思想转变慢”“就业工作难”“发展动力缺”三大难题。
开好激励引导之“固本培元”方,破解懒汉群体“思想转变慢”。“懒汉”群体生存能力差、发展动力欠缺、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在与其缺乏积极坚定的思想信念。因此,扶“懒”首先应该从扶“志”做起。动员致富能手、种养大户、优秀党员、科技特派员、驻村工作队等对村内“懒汉”进行一对一帮扶、面对面交流、心贴心辅导,消除其“等靠要”等惰性思想,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刻进“懒汉”群体心中;同时组织劳动模范报告会、致富带头人表彰大会、金秋丰收节等宣传教育活动,激励“懒汉”群体对照自身向先进典型看齐,达到“改缺点、学优秀、赶先进、超自身”的效果。
开好就业帮扶之“扶正祛邪”方,破解懒汉群体“就业工作难”。对于处于边缘易致贫人口与脱贫不稳定人口状态的“懒汉”,在保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完善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好民生保障普惠性和兜底救助类等政策的同时,应发挥好“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机制的切实作用。对于渴望通过“一技之长”安身立业的“懒汉”,用好线上就业平台,根据“懒汉”自身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师资有保障、实际效果佳的技能培训课程,并在其学习及创业过程中对其进行长期性跟踪指导,确保其将实用技术学会、学好、学精;对于有外出务工需求的“懒汉”,应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积极与劳务输入地对接,做好务工前注意事项指导、务工中生活工作关怀、返乡后劳务收入统计及理财教育,确保其通过外出务工切实提升经济水平,将务工收入用在“过日子”的正道上;对于以就近就业为主的“懒汉”,应加强就近就地就业岗位开发,强化以工代赈项目推进力度,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发道路清洁岗、饮水管护岗、绿化管护岗、疫情防控岗等公益性岗位,提高“懒汉”群体就业机会覆盖率;对于以务农为主的“懒汉”,应结合本地特色产业,用好农业大灾保险机制为其提供基本保障,用好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导入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定期派遣农业科技特派员为其提供农时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开好点面结合之“平冲降逆”方,破解“懒汉”群体“发展动力缺”。从根本而言,“懒汉”问题的可持续性解决,需要处理近与远、点与面的关系。即在短期扶“懒”与长期发展相结合的视角下,“懒汉”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点”,应该如何纳入“确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的“面”上统筹规划。应从“防止规模性返贫”出发,补齐农村地区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懒汉”群体的发展动力提升营造良性政策环境;从“机制创新提高本地人口就业率和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出发,培育龙头企业,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推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配套建设冷链仓储设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懒汉”群体的致富道路拓宽提供优质发展渠道;从“适度扩大农户生产规模”出发,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为“懒汉”群体的发展路径探索激发资源要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