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外资企业的一系列动向,是说明我们越来越强大了吗?

【本文原标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风闻社区进行了修改】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撤出中国搬去越南或者印度,网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仿佛天塌了一般,对国内经济很是悲观。另一种则是瞧不起越南印度,认为他们成不了气候。

我觉得任何问题和现象都应该去客观地分析判断。

首先说第二种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持第二种观点的人的依据就是越南产业链不完整,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熟练工人,虽然厂子搬过去了,但是90%的原材料都要从中国进口。这些能当做证据吗?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难道不也是这个样子?90%的原材料从中国进口,这就说明以后会有更多的下游企业去越南做配套。所以说我们不能轻视越南,他们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但我们对于越南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态度呢?是像欧美这样敌视我们,认为是我们抢了他们的饭碗吗?去越南的可不仅仅是外资企业,也有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我想我们应该祝福越南,努力把越南经济和我们的经济进行捆绑,也就是贸易一体化,类似北美自贸区。中国相当东亚东南亚的领袖带头大哥,就得有胸襟和气魄,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你吃肉也得让人家喝汤啊,让周边邻居也享受到你发展的红利。

第一种观点就比较悲观,认为外资在与中国做切割。这就得分析一下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的的具体情况,然后再看看 他们搬走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外资企业在中国有三种经营形式,第一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主要放在海外的,中国就能挣个加工费,比如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和一些食品企业;第二是在中国有生产基地,市场同时兼顾国内国际的,这类企业比较多;第三类就是完全看重中国市场,来中国建厂就是为了在中国销售的,比如很多车企,前两年我才知道别克车从不往美国销售,昂科威想要销回北美居然被美国汽车工人工会强烈抵制。

第一类外企说句心里话“好走不送”,中国已经过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这样的企业走就走吧。

第二类外企走的原因比较多,有的是为了建立更可靠的供应链,有的就是为了与中国切割,这种情况走得比较可惜,但是咱也拦不住。日本人开的佳世客专门卖made in越南的变形金刚,十年前索尼佳能的低端卡片机都是马来西亚造的。这就让我很不爽,中国造的总也比马来西亚和越南 印度造的质量好吧?

还有一种走的原因就是被国内品牌打得几乎丧失了中国市场,再在国内待下去也没啥意思,因为这个原因出走反而说明了我们的强大。关于这个原因我是深有体会,我是做化工的,90年代外企来中国建厂随便拿出来点东西就能赚大钱,产品既在中国销售也出口,混的还是很滋润的。这类企业其实对中国技术进步和白领的成长贡献很大。这些年随着国内品牌的成长(很多骨干都是从这类外企出来的),这类外企越来越难了(技术逐渐被赶超,成本居高不下),不但丢失了大量的中国市场,就连欧美本土市场也开始丢失。比如轮胎行业三角 玲珑啥的都开始去欧洲建厂,而与他们配套的国产品牌产业链也开始走出国门杀到欧美。更普遍的例子就是日韩的手机家电企业。这一类的外企与其说迁出中国,不如说是被打得丢盔卸甲从中国败退,即使他们败退到越南印度,我们的民族品牌可能稍后就会杀到,继续和他们竞争。

第三类冲着中国市场来的外企是不会撤出中国的,毕竟中国巨大的购买力让他们舍不得离开他们最重要的客户。

综上所述,我对外企迁出中国还是比较乐观的,而且有些低端的走了,有些高端的也进来了。那些该走的企业走了,说明我们强大了,我们不再是血汗工厂,我们把他们打跑了。外企在越南发展的也会越来越好,整个东亚 东南亚越来越富强也是好事。我们要做的就是推进东亚 东南亚经济的一体化,当好领头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