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团名额大幅减少,对于团员先进性将会越来越重视,考核也会更加明晰
【本文来自《我儿子没能入团,他也不跟我讲,毕业了我才知道,感慨一些老师的物质和势利眼》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入团这个事首先是因为以前团员概念被泛化,失去了团员意义,要知道团员和党员一样,是先进青年的代表,所以现在团员发展名额开始压缩,正常来说高中毕业,团员与青年的比例应该是4:6。团员的要求也开始明确,特别是从少先队推优入团有一套积分考核流程的。
而在高中阶段,各地的考核内容不一样,但都是围绕入团誓词设立的其中有两项是团员义务和团的决议,这个很多学校作为考核的核心,当然拥护党的领导是基础,这个基本上中学生都能做到。这绝对不是在学校人缘好就可以的,比如团员义务里明确有在学习、劳动、工作中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作用,这一条就是为什么往往学习好的同学能够先入团。而热心帮助青年进步,及时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则往往是为什么班干部容易入团。在团的决议方面,很多学校把这条作为成对校规校纪遵守情况。要知道达标和优秀是两个概念。
当然现在这个社会,随着入团名额的大幅度减少,不可否认会存在一些场外招数,这就需要年底的团员评议来进行认真考核评议。总的来说,对于团员先进性将会越来越重视,考核也会更加明晰。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于团员这个身份不要有太多功利性的想法,呵护他们本身意义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让团员成先进青年的集体,将团组织打造青年的政治学校,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不断奉献自己,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才是每一个团员、每一个想要成为团员的青年不断前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