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制作中式武侠漫画,那中国的武侠漫画哪去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漫画异言堂(ID:manhuayiyantang),作者:漫画异言堂(有人一言堂,我们就偏要唱唱反调,说点不一样的。)
01 北剑江湖
腾讯动漫有一部叫《北剑江湖》的漫画作品。
故事就如名字和封面直白所示是个武侠江湖故事,画风也很符合武侠题材。开篇交代了世界观和背景,世界观设定叙述部分的文字和绘制的画面比较贴合,阅读起来非常顺畅,并且在第一话后半部分的几处剧情设计能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乐趣,于是一口气就阅读到了这部作品要收费的部分。
故事不错,而且是江湖武侠作品,久违的对一部在国内平台上看到的漫画作品产生了期待。当我开心的翻到它的制作名单页面,想去看看这部作品作者是谁的时候——发现它是一部韩漫,是一家韩国公司做的武侠漫画。
02 韩国制作的江湖漫画
怎么说呢?稍微有一点失望。
会对这个作品产生“难道是国内工作室或者作者画的?”这种期待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故事做得多么独特多么新颖。是因为这部作品的人物成长经历,背景设定,都容易联想到一个最初受到了一些污蔑和委屈一直处在隐忍的状态并且潜心修炼,终有一天开始了复仇计划或推动自己的未来大业的常见范式角色,比如张无忌这个角色的人生经历,颠沛流离过后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逐渐被认可,是一个武侠小说里读到过的很常见的人物范式,很具有中国色彩。
在腾讯动漫上的《北剑江湖》从第十一话开始收费,所以第十一话的情节卡点卡在主角为了救人亮出自己一直隐忍的身份决定正面迎敌说“我是北天门的第五代传人,陈武元”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想往下看了。
虽然后面发生的事情作为读过大量作品的人来说发展方向在预料的范围内,主角打败了敌人,或者主角没有打败敌人但在危机关头另外一个角色出现化解了危机,但是除了可预测的剧情和似曾相识的人物范式之外,《北剑江湖》还有几处做得比较的好地方。首先男主隐忍的这个部分做得比较好,会专门设计一些情节来体现男主的隐忍在哪些方面,会通过比较具体的剧情展现让读者感受人物的厚度,主角的修炼方式也让人印象深刻,因为不想剧透所以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看看。包括男主在独自练功的时候其实用了一个影视作品里都会比较常见的招式:隔山打牛。主角出了一拳面前的墙纹丝不动但后面那一片森林全都被这拳毁掉了,这种表现招式的方式在我们的武侠小说影视剧里其实真的非常常见,但是在漫画中却少见了起来。
因为流畅的故事情节,稳定的人物塑造和武侠题材对于中国人来说本身的魅力,让我理所当然的为了阅读这部作品在腾讯动漫上付了费,后续的发展也符合我的期待,想在这里和大家推荐一下这部作品。
不过正因为上面说到的原因才会在阅读这篇漫画的时候,也不能说顺理成章吧,但会比较自然的想:哎?这部难道是国漫作品吗?自然而然在阅读的时候产生这种期待。
——虽然我的期待没有得到回应。
看过作品之后就想去了解一下《北剑江湖》的制作公司,出品方是名为SMC的韩国公司。这个公司涉猎的业务比较广,不仅有原创作品开发,还负责韩国的龙珠版权,以及应该还有平台。
《北剑江湖》是我追下去的第一部韩国制作的江湖漫画,但这肯定不是第一部韩国制作的武侠江湖题材漫画了,腾讯动漫上还有一部作品,叫《生死诀》。
《生死诀》的画面和《北剑江湖》的画面风格稍微有点不同,我个人感觉《北剑江湖》的画面风格像迪士尼,比起江湖写意派更像迪士尼的《花木兰》这类作品。但是《生死诀》的画面就更像国漫一些,《生死诀》的人物线条更加粗犷,所以也去查了一下,《生死诀》的画面制作公司是家中国公司:A4。不过《生死诀》的小说作者,也就是这个故事的原著也是韩国人。
我们B站节目陆陆续续在聊漫画作品出海并且提到各种海外平台,《北剑江湖》和《生死诀》这两部作品查了下都在日本piccoma漫画平台上连载。
它们都分别登上过piccoma的ACTION动作类漫画榜,成绩表现也不错。
03 “稀缺”的江湖漫画
《北剑江湖》确实是部不错的漫画作品所以我们也把它推荐给了身边的朋友,但在看过《北剑江湖》这部作品之后感觉又有一些可以拓展和大家聊聊的内容。
现在无论平台还是漫画行业里,武侠功夫江湖这一类作品基本无法单独在国内的平台上形成一个门类,这个类别的作品量很少。
但在我们的常识里,如果问外国人“你对中国文化有什么了解?”的时候,可能功夫被提及的频率和熊猫被提及的频率是一样的。经常能看到网上看到有人开玩笑说外国人的想象里中国人都会功夫,大家可能也看过那种标题【再也解释不清楚了,中国人会功夫这件事】。
在我们的漫画作品里,目前网文改编作品大部分是修仙修真,真正像九十年代或者零零年的拳拳到肉的功夫作品好像少了很多,影视已经这样那漫画就更少了。
所以会被平台得出一个跟竞技类作品一样的结论:在中国画这个东西没有人看。
我们对于这个说法感到十分困惑。
《北剑江湖》在国内的平台上数据并不差,它的付费月票也不差,章节收费虽然不了解整体的付费情况,毕竟是平台内部数据,但已经吸引我们付费了,并且以它在piccoma上榜单的排名来看情况应该也不错。
也就是说《北剑江湖》这部作品在日本平台的表现不错,在中国平台的表现也不错,它本身是部韩国平台的作品,如果这个作品在韩国平台内部没有得到一定认可的话也不会尝试做海外出口的。
所以真的是因为武侠,江湖,或者功夫题材没人看吗?
04 江湖是什么?
江湖故事要写什么?
我们来稍微复盘一下关于江湖武侠题材漫画日渐减少到出现韩漫武侠题材作品的整个过程,当然即便复盘了也不能说聊到的就是全部原因,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清思路来思考。
这个复盘从腾讯动漫开始。
2017年底的时候,腾讯动漫启动了大量的宣发来宣传对金庸的小说ip进行改编的合作项目。
当时在漫画行业的人可能听过这个消息吧?腾讯宣布买下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小说IP进行漫画改编,也在18年的时候进行了大面积的宣传。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大家现在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哦,他做过吗?”
“哦,他做了什么?”
以金庸小说本身的普及程度来看,这些作品做成什么样了?成绩和影响力如何?这整个项目完全不像当初宣传力度那么大一样看到了气势磅礴的收尾。
宣发上能看出来对这个项目还是很重视的,发了大量的通稿也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宣发,H5广告页面
同人曲,COSPLAY,重点商圈的推广,然后又找了很多的KOL做宣发,以金庸的名字来说是足够重视的。但是唯独让人觉得项目虎头蛇尾,后续销声匿迹的原因,是因为不重视内容。
漫画这种艺术形式,无论宣传的多么花里胡哨,最后都会归结到内容能不能留住读者,就像前面提到《北剑江湖》时说的男主背负了怎样的压力?男主面对的敌人是谁?男主要如何在江湖上立足?这类故事的读者想看的就是这些内容。
本身武侠的片子经常会看到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又会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事件,有侠客,有小人,有君子,有伪君子。侠客又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的侠客,但同样也有像杨过这种侠客,行走江湖只为求自己痛快。
因为人的不同,让人们看到江湖的广阔深远以及角色的情感核心,这种魅力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不同于现在生活的武林世界,不同于现在生活的一切的另一个世界。这是江湖作品应该展现的魅力,但在很多漫画作品里反而没有真正在讨论这些东西。
目前《天龙八部》的漫画版已经完结并且进入了付费,它的第一话在讲什么呢?
主角是富家公子段誉,逃学在酒馆遇到从恶人谷来的一个女孩子,段誉只披着一件外衣,拿着一把写着“一丝不苟”的扇子,和女孩聊天聊了一话。
我不知道这个开篇会向读者展现武侠的什么?但把这部和《北剑江湖》的开篇对比一下,无论从画面还是从故事上来说,都是《北剑江湖》更武侠一点,更江湖一点。
有很多的平台编辑会和作者说:“作品要接地气,作品要让读者有代入感,作品要好玩。”
没问题。我们也经常说作品要有趣,但是这个有趣不是说一定要做的让人尴尬,或者是一定要开篇硬搞笑。这是两个概念,像这部《天龙八部》的第一话,除了大脸对白,尴尬的笑点,僵硬的肢体,略微的擦边,做的好不好先不说,这些是可以通用在任何类型故事上的要素,但这不是江湖故事最有特点的地方。
这样去搞剧情反而完全忽视了金庸的作品为什么成为金庸的作品,是只买了个名字嘛?是只买了个叫段誉的主人公嘛?
花了很大的力气进行宣发,但是真的花了多少力气在作品上?
把小说结构改成适合漫画的结构了嘛?
好好做人物塑造了嘛?
抓住了武侠的核心了嘛?
如果想尽量的去体现金庸小说IP的价值的话,那首先重视的是对于内容的呈现,本身金庸的小说就已经有很大的民众普及度,对大家都清楚的作品进行漫画的改编,如果这个作品推出之后效果不好那首先纠正的肯定是漫画的内容,不可能把锅甩到作品题材上。
05 没有没人看的题材
但是可能平台总结出来的原因并不是在内容上。
为什么这么说?有听朋友说过他们做了武侠江湖类的作品在向腾讯投稿的时候得到的编辑回复,并不是你的内容不行,或者节奏需要修改,而是我们已经买到了中国最好的武侠IP但依旧成绩不好。原话不能保证百分百还原,但大概的意思就是买到最顶级的武侠故事但是没做出成绩,所以是【武侠】这个类型不行,国内做武侠类的漫画【没人看】。
所以并没有在内部找漫画作品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定下一个【类别】没人看的判断,这样判定之后会有什么影响?
腾讯动漫和快看在中国都算是最大的漫画平台了,无论作品体量还是流量,但却把自己的作品类型越做越窄。
像日本的漫画杂志都会有自己的定位,少年向杂志,青年向杂志,少女向杂志,青女向杂志,除了按性别年龄受众区分,还有职业向,游戏向等等各种详细分类的市场。
所以国内平台应该对标一个全面的,类似集英社这种出版社,旗下有各类专项漫画杂志,平台本身不要特质化,但国内的平台却把自己逐渐做成了一本本漫画杂志。快看女性受众多,少女漫多。腾讯男性受众多,少年龙傲天作品多。那其他类别的作品要在哪里存活呢?当大平台有“把一部作品的不成功归结于这个类别的作品没人看”的这种在我们看来并不专业的判断的时候,小的平台也会跟随这个风向认为既然腾讯都不收说明这个漫画类型不行那我们也不收了。
但这真的是类型的问题吗?
《北剑江湖》这部作品其实给出了答案,不是类型的问题。
写江湖,写功夫,写武林,为什么不可以呢?
现在想做一些江湖相关的作品基本都要把它改成修真或者修仙,因为这是平台收稿的一大类。但是在修真和修仙当中,画面比拼的很多地方是特效,这个效果做的炫不炫酷,颜色上的够不够多。但是在看武侠功夫作品的时候,打的好看看的是套招。
以前我们的影视作品只要出现武打,即便演员不是功夫演员出身都需要跟武打教练去学一阵子基础和套招才能进行拍摄。如果大家看过《浪客剑心》的真人版花絮,可以看到佐藤健在进组之前是训练了很长时间的剑术的,这还是日本的影视。但是我们现在的仙侠剧演员进组前可能不需要什么培训,背着威亚飞来飞去或者站在那儿手指动一动发个光波后期加特效就好了。
06 关于文化
其实想聊这个内容还有一个原因。
我们一直在夸《北剑江湖》,前面也提了《北剑江湖》是一部韩国漫画。而韩国本身的国家策略里文化软实力就是他们主力推广的一个方向,然后在他们所谓的文化上近几年开始和我们有很多争端的部分。
结合近几年看到的一些事情,并不能说韩国是无意识做的,更多感觉是有意识的清楚知道文化产品要怎么转化,所以会去分析每一个文化产品的内容核心是什么。如果我们自己是停留在表面功夫上,那可能真的人家去做出来的东西就要比我们的强。
因为对于韩国本身有这样的认知判断,所以这部作品虽然好看,但作为漫画编辑,行业从业者,越看越觉得有点别扭。一部画风优良故事流畅人物塑造也不错,主角名字叫陈武元的江湖作品是一部韩国漫画。
腾讯上还有一部叫《僵湖》的国漫作品,当初也在微博上面进行了宣传所以我们也留心了一下想着等上线的时候去看一看。
画面风格是比较符合江湖作品的,但追连载的过程中应该是在第四,五话的时候弃掉了,主要原因是因为故事剧情,但这里先不展开谈有机会的话再详细聊聊。对这部作品有个比较深刻的印象是这部作品里的打斗场景基本都是刀剑出鞘,一堆光效,剑再入鞘就结束了。并没有那种剑的比试来回,以及拳脚的这些打斗就更少了,但对这类作品来说实质上就是消减了看点。
我们有很多很好的作者前辈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构建了武侠中的世界观,人物,招式,打斗,套招,都架构得十分丰富。也有很多的影视作品可以去参考学习,再不行也可以看一看徐克的手稿,对吧?
07 寻找题材吸引人的特质
这类作品无论画风还是流畅的打斗,都对画面有着高的要求,而在故事上也需要更多的沉淀和思考。
大家心里可能会有江湖情节吧?年少时可能多多少少做过大侠梦吧?
我们看的江湖故事有恩怨,有侠义,有门派,有情有仇,如果你的故事套上江湖的标签,读者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故事世界观的宏大,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对江湖这个词的感受。虽然也不是说一定要做大世界观的故事,具体要看故事是怎么展开的。但无论如何,对故事也都有着很高的期待。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题材。
当然没有容易的题材,少年漫也很难,运动类漫画也很难,哪怕做恋爱漫画,也不简单。如果作品能有好的效果或者好的收益,肯定是作品的画面和故事上都很优秀才可以达到这个结果。
以前有人说国家布置的任务剧不好看,讲扶贫农村的谁看呀?或者是讲红色系列的谁看呀?但是之前在我看到两部超神的剧,一部是《山海情》,讲述的是农村扶贫,另一部是《觉醒年代》,讲清末民初时期进步人士启蒙民众思想运动。
乍一听这个题材跟政治任务一样,会想是不是拍的很无聊又要说教,但实际去看过之后会让人热血沸腾。当时二十几岁的学生,如果以他们的视角去做的话真的就是部热血少年漫。
没有所谓的【这个题材没人看】,只有能不能把这个题材做好。
好不好看取决于做出来的内容是否展现了这个类型本身吸引人的特质,这个类型的故事究竟有哪个特点可以打动人,而不是把故事都做成一个样子,都觉得只有这样才会有读者看。
那你也太看不起读者了。
08 这是我们应该擅长的
其实从聊本土化那期开始,包括之前网上大家可能看到跟韩国那边的一些争吵,无论服饰,饮食还是其他方面,虽然不是想要夸奖他们,但是所谓的“文化输出”,他们这些所谓的“文化”的“文化输出”,可能目前真的比我们做的好些。
就像我们之前聊到功夫,聊到本土化的时候也在说不希望多少年以后我们真的只能靠吵架来说明这个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应该做好的题材。
我们本来就有基础,然后我们又有文化。在此之上,我们需要的是优秀的故事,以及支撑这个故事的优秀的画面了。
当然也不是说聊完这一期就希望大家现在就立刻都去画,去写江湖漫画,而是希望对这类作品有想法或者对这类作品感兴趣的作者们可以在创作之前先去了解一下武侠跟江湖题材有关的作品创作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希望之后在看到好看的武侠江湖漫画满怀期待的去查作者和工作室是不是中国的时候,能够得到回应。